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放射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 其在医疗卫生等多个部门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 与放射工作息息相关的工作人员正面临着身体健康与工作安全的问题, 这也是人们长期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笔者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以此促使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工作的增强, 对720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B超体检。现将具体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2年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的720例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医疗机构人员618例, 男355例, 女263例; 市级医疗单位320例、区级医疗单位210例、乡镇医疗单位88例。工业人员102例, 男61例, 女41例。全体研究对象中, 年龄最小者与最大者分别为22岁和65岁, 平均年龄为(35.8 ±3.2)岁; 工龄最短与最长分别为0.8 a和40.6 a。
1.2 方法与诊断标准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对720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B体检查。采用ALOKA-Prosound2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 MHz, 常规检查肝、胆、脾、肾, 按国家通用标准对其形态、大小、实质回声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与描述, 然后进行诊断, 超过正常范围为异常, 异常病例为阳性病例。最后整理720例放射工作人员B超检查结果, 并进行构成分析, 对医院和工厂放射工作人员B超异常情况进行探究, 找出应对策略以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软件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B超检查结果720例放射工作人员B超检查结果显示, 脂肪肝改变26例(26.5%), 其次为肾结石13例(13.3%)、肝肿大11例(11.3%)等。98例B超诊断症状中, 大部分为良性病变, 极少为恶性。B超检查结果具体见表 1。
医疗工作人员所在单位B超异常率从高至低分别为市级医疗单位36例(11.3%)、区级医疗单位21例(10.0%)、乡镇医疗单位7例(8.0%), 工矿企业B超异常率为34例(33.3%)。共计B超异常检出人数98例, 占13.6%。各级医疗单位之间B超异常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各级医疗单位与工矿企业的B超异常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按单位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178.72、17.01、11.91, P < 0.05), 具体见表 2。
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B超异常结果见表 3, 由结果可知, 随着工龄的增长, 放射工作人员B超异常率逐步增加。
720例放射工作人员B超检查结果中, B超异常男性64例, B超异常女性34例。
本研究B超结果显示, 618例医疗单位人员B超异常人数为64人, 占10.4%;102例工业人员B超异常人数为34人, 占33.3%。由此可知, 医疗人员与工业人员B超检查阳性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医疗人员B超异常检出率少于工业人员。相比较而言,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能够较好的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 而长期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自身对健康的感知比常人更为注重, 较大程度上可以借助医疗知识维护自己的健康[1, 2]。除日常的工作, 医院人员在平时生活中也会注重自身的健康, 善于自我保护, 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得到健康的身体, 所以肝、胆、脾、肾健康水平比工业放射工作人员肝、胆、脾、肾健康水平好。而工业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 又不具备较好的医学知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身体状况不如医疗人员。另外, 工业人员在社会上得不到良好的健康教育, 工业人员自身的保护意识也比较淡薄, 而用人单位或是其他社会组织也不注重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不能做好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工业人员也就无从便利的得知防病治病的措施[3]。
B超结果中, 诊断最多为脂肪肝改变, 其余依次为肾结石、肝肿大等。超声诊断结果大部分为良性病变, 但也有潜在性问题。上述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工作人员的健康, 对此应引起重视。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中, B超异常率最高为市级, 最低为乡镇, 其原因可能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关, 说明市级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高, 身体健康更容易受到影响。工龄方面, 放射工作人员B超异常率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加, 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当然也不能排除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的退行性病变对研究数据的影响。性别方面, B超异常男性64例, 女性34例, 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之, 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的分析, 表明小剂量长期电离辐射容易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医疗机构及企业单位必须引起重视, 同时加强安监、环保、卫生监督等部门的监管力度, 统一协调促使放射防护工作的加强[4]。对于放射工作人员来说, 职业体检的长期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其作为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具有现实的意义。放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培训, 提升自我防护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避免较大程度的伤害; 工作单位要对自身的防护条件进行改善, 不断增加一定数量的防护设施, 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及强度进行规范把握, 从而使工作人员受照射的电离剂量水平降至最低[5]。另外, 工作人员就业前需要进行体格检查, 发现放射禁忌症时禁止其从事放射工作; 就业后必须加强体检, 确诊病情的需要调离岗位, 避免受到持续的损伤。有文献报道应把肝、胆、脾、肾的B超检查列为就业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6, 7], 笔者认为放射人员在职业健康检查中, 肝、胆、脾、肾的B超检查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列为常规诊断项目是可取的。
[1] |
黎明, 方仁丽, 姜红, 等. 贵州省放射工作人员2005年度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6(3): 305-306. |
[2] |
濮庆福, 李恒山. 南京市工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9, 26(3): 273-274. |
[3] |
程金霞, 张宪宁, 孙兰芳. 放射工作人员756名眼晶体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09, 20(2): 27-28. |
[4] |
吴萍. 2007年渝东片区321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 2009, 15(11): 1084-1085. |
[5] |
刘新芳, 王柳宁, 肖立辉, 等.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 广西预防医学, 2010, 4(4): 229. |
[6] |
彭继思. 就业前体检中肝、胆、肾B超检查的诊断价值浅析[J]. 职业医学, 1999, 26(1): 62. |
[7] |
张育红. 肝、胆、肾B超检查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诊断价值[J]. 职业与健康, 2003, 19(4): 19-20.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3.04.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