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4, Vol. 23 Issue (1): 76-7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1.029

引用本文 

崔吉茂, 李尚琴, 冯雷. 达州市2008-2012年618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1): 76-7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1.02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10-17
达州市2008-2012年618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分析
崔吉茂 , 李尚琴 , 冯雷     
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 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外周血象的影响, 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依据。方法 对达州市618名放射工作人员按照性别、放射工龄、工种、不同级别医疗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对比分析, 并选择465名非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结果作为对照组。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随放射工龄, 工种的不同, 外周血象出现不同差异。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象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表现为外周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关键词放射人员    外周血象    异常改变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核技术的迅猛发展, 低剂量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的人群越来越多, 其对造血系统产生的损伤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本市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 对2008-2012年全市各级医院及从事工业探伤相关单位的618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进行了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市医疗机构在职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共618名。其中, 男性547名, 女性71名; 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包括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共560名, 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58名; 年龄22~ 59岁, 放射工龄0.3~30 a。

1.2 测定方法

采用SYSMEX KX-21三分类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四项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χ2检验。

1.4 血象异常改变判定标准

红细胞:男<4.0 × 1012/L、女<3.5 × 1012/L; 血红蛋白:男<120 g/L、女<110 g/L; 白细胞<4.0 × 109/L; 血小板<100 × 109/L。上述四项中任一项有异常改变则计为1项次, 若1人有4项异常改变, 则计为4项次。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血象分析

表 1可以看出, X射线对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血象的改变具有明显差异, 且对女性造血系统各种指标的损伤程度远大于男性。

表 1 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血象改变情况
2.2 不同工种放射人员血象分析

表 2可以看出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较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组血象异常改变率相对较高, 提示可能与工业探伤X射线作业剂量大、防护条件差有关。

表 2 不同工种放射人员血象改变情况
2.3 不同放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血象分析

表 3可以看出, 随着工龄的增长, 血象的异常改变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表明接触X射线的时间越长, 对人体造血系统的损伤越大。

表 3 不同工龄放射人员血象改变情况
2.4 不同级别医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血象分析

表 4可以看出, 市级医院及投照量较少的私立医院, 其放射人员血象异常改变率相对较低; 而放射防护较差的县级、乡镇医院及工矿企业医院的放射人员血象异常改变率相对较高。

表 4 不同级别医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血象分析
2.5 射线接触组与对照组血象改变情况分析

表 5可以看出, 射线接触组血象异常改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可见射线接触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5 射线接触组与对照组血象改变情况分析
3 讨论

通过对我市618名放射工作人员血象的综合分析, 初步了解了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从以上所有列表及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工业探伤人员较医用射线工作人员造血系统功能损伤相对较重; 而放射从业人员, 随着工龄的增长, 其造血系统功能损伤也会逐渐加重; 而放射防护条件较好、设备先进的市级医院及部分私立医院较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乡镇及厂矿企业医院, 其工作人员造血系统功能损伤相对较轻[1]; 女性从业人员较男性造血系统功能损伤相对较重, 提醒女性放射工作人员, 更应该加强对自身的安全防护[2]

在此, 希望卫生监督部门应切实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督促从事放射作业的相关部门, 作好防护设施的升级改造及设备更新, 同时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控制职业危害, 严防放射事故的发生[3, 4]

参考文献
[1]
钱小莲, 李解权, 柏建岭, 等. 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2): 198-199.
[2]
张素英, 李全开, 胡江, 等. 放射作业人员放射工龄与外周血象关系综合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24): 4 612-4 613, 4 616.
[3]
姜秋霞. 396名医疗机构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象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 2010, 21(5): 39-40. DOI:10.3969/j.issn.1006-9070.2010.05.020
[4]
岳维梅, 方绍峰, 张红斌, 等. 新乡市女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08, 24(6): 524-525.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8.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