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4, Vol. 23 Issue (1): 31-3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1.013

引用本文 

王芳, 马新兴, 周学文, 孙刚涛, 史廷明, 周文珊, 杨颖, 苏旭. 湖北省X射线诊断所致体表剂量调查结果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1): 31-3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1.013.

基金项目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002009)

通讯作者

苏旭, E-mail:suxu@nirp.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11-18
湖北省X射线诊断所致体表剂量调查结果与分析
王芳 1, 马新兴 1, 周学文 1, 孙刚涛 1, 史廷明 1, 周文珊 1, 杨颖 1, 苏旭 2     
1.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摘要目的 为研制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X射线诊断剂量指导水平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测量方法, 对省内各级各类20家医院1 157例X射线诊断入射体表剂量进行调查, 多角度分析调研数据。结果 除普通X射线机腰椎AP位、胸部PA位和DR腰椎AP位患者入射体表剂量超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标准给出的指导水平外, 其他部位X射线摄影患者入射体表剂量在标准的指导水平内。按医疗机构分级, 三级医院患者体表剂量水平得到基本控制, 二级和一级医院总体水平参差不齐, 亟待进行合理改善。结论 应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放射诊断技术, 加速推进医疗照射放射防护最优化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入射体表剂量调查    参考数据    防护最优化    

医用X射线诊断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据UNSCEAR估计, 医学诊断照射剂量约为人工辐射源照射的95%, 人类总照射剂量的14%, 其中, 医用X射线诊断是最主要的来源。采集和分析基础调研数据, 研究X射线诊断剂量指导水平与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符合程度, 是有效控制和降低受照剂量的重要措施。2011年度,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托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辐射危害控制与核辐射卫生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其第2单元"医用辐射危害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的项目。项目启动后, 采用热释光测量方法, 对省内各级各类20家医院1 157例X射线诊断入射体表剂量进行了调查, 收集和分析了本省的基础数据。

1 材料及方法 1.1 热释光测量方法

将热释光剂量计布放在患者体表相应位置(每个探测器由黑纸包裹, 每组3个TLD剂量元件), 探测器在射线主射野布放2个, 记录实验中患者实际的曝光参数(包括kV, mAs, 病人体重、年龄等)。

1.2 剂量计

选用热释光剂量元件, 经严格筛选, 挑选分散性在3%的剂量片备用。

1.3 剂量仪

剂量读出选用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 中国计量院年度检定期内。

1.4 质量控制

中国CDC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质量控制比对, 相对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

1.5 调查对象

对普通X射线摄影、CR、DR按一定比例选择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共二十家分别开展调查, 患者选择年龄在20~70岁之间的患者, 男性体重在55~80 kg之间, 女性体重在55~75 kg之间。测量部位包括头颅(PA、LAT)、胸部(PA、LAT)、腹部(AP)、骨盆(AP)、腰椎(AP、LAT)及胸椎(AP、LAT)。

2 结果及分析 2.1 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收集普通X射线摄影及数字X射线摄影患者共1 172例, 其中不合格数据16例, 剔除不合格数据, 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为1 157例, 数据合格率为98.6%, 见表 1。医用X射线摄影诊断集中在胸部、腰椎、腹部、骨盆部位。头颅和胸椎这两个部位大部分医院已不采用X射线摄影, 而采用CT诊断检查, 特别是头颅。头颅X射线摄影采集的数据为头颈部检查患者数据。

表 1 各级医院开展患者体表剂量例数统计
2.2 患者体表剂量调查结果概况

X射线诊断患者体表剂量总体均值为3.06 mGy, 各投照体位患者剂量的平均水平处于指导水平内, 见图 1图 2。分析调查结果, 胸部PA和腰椎LAT入射体表剂量超过指导水平, 其余控制在指导水平内, 其中, 一、二级医院各体位的X射线诊断患者体表剂量均高于三级医院。

图 1 患者体表剂量分布情况

图 2 各投照部位总体平均水平分布频率 注: 1-头颅PA; 2-头颅LAT; 3-胸部PA; 4-胸部LAT; 5-腹部AP; 6-骨盆AP; 7-腰椎AP; 8-腰椎LAT; 9-胸椎AP; 10-胸椎LAT
2.3 各级医院患者体表剂量分布

与我国典型成人患者X射线摄影的剂量指导水平相比, 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胸部PA均有高于指导水平的个案存在, 见图 3图 4图 5。从质量控制水平的角度, 三级医院明显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 呈递减趋势。二级医院胸椎PA、腹部AP、骨盆AP值得关注, 一级医院各体位均需要加强质量控制。

图 3 一级医院剂量分布情况

图 4 一级医院剂量分布情况

图 5 三级医院剂量分布情况
2.4 各类X射线摄影机各投照部位体表入射水平情况

普通X射线机诊断所致患者体表各部位剂量均高于CR、DR, 而X线摄影诊断集中的胸部PA部位明显高于指导水平, 其他部位体表剂量控制在指导水平内。CR、DR各部位均控制在指导水平以下, 见图 6

图 6 各类X射线摄影机各投照部位体表入射水平情况
3 结论

以样品采集的系统性角度分析, 三级医院开展X射线相关检查项目较为完整, 而患者体表剂量水平也均能控制在GBZ 18871-2002推荐指导水平以内。二级和一级医院因检查项目不齐全, 病例较少, 对数据采样的代表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数据离散较大, 产生了多例超过剂量指导水平的个案。

依据调查结果, 患者体表剂量差异较大, 质量控制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实际调查中发现仪器质量、仪器技术参数、操作人员等因素直接影响了患者受照剂量。对于超出指导水平的调查数据, 可归纳为三种典型情况:①陈旧老化设备导致的性能衰退, 并引起患者入射体表的高剂量照射; ②实际操作中, 忽视或放弃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片面追求高质量影像而对患者受照剂量并不关注; ③医师在操作惯性引导下的不适当处置。

此次调查数据对修制订放射防护标准, 研制适宜我国医疗机构具体情况的放射诊断指导水平方面具有指向性意义, 而推进医疗照射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深入发展, 需要依靠管理部门、放射防护和医学影像工作者共同不懈努力, 其中, 更新淘汰老旧和规范X射线检查操作规程, 提高放射防护最优化意识是重要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2]
欧向明, 赵士安, 李明生, 等. X射线诊断入射体表剂量监测用热释光剂量计的质量控制[J]. 中国医学装备, 2012, 9(5): 4-7.
[3]
张钦富, 程晓军, 卢国甫, 等. 河南省"九五"期间医疗照射频度与受照剂量调查[J]. 辐射防护, 2006, 26(5): 264-272. DOI:10.3321/j.issn:1000-8187.2006.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