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事放射相关的工作人员数目不断增加,监测这个人群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2012年,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委托检测的用人单位178家,放射工作人员3 899名。根据国家相关标准[1]规定,将每年送检4次的103家单位2 507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系统,外照射个人监测管理子系统中的工种分类,共涉及医学应用6个工种和工业应用4个工种。
1.2 方法 1.2.1 监测仪器FJ-427A1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核仪器厂),TLD-469型热释光剂量计,GR200A型LiF(Mg,Cu,P)圆片状探测元件(防化院),使用热释光剂量法进行监测。
1.2.2 监测依据以《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28-2002) [1]以及《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 (GBZ 207-2008) [2]要求作为监测依据。
1.3 质量控制定期检定仪器,参加国家疾控中心等有关技术机构组织的比对工作,按时进行内部人员间比对,认真核实达到或超出调查水平的数据。
1.4 调查水平对达到或超过5mSv·a-1的数据进行调查。
1.5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组间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辽宁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剂量2012年辽宁省年集体有效剂量为2 067 mSv·a-1; 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82 ± 0.55) mSv·a-1。
2.2 各类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有效剂量从事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1 866名,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 615 mSv · a-1,人均年有效剂量(0.87 ± 0.53)mSv·a-1,其中年有效剂量最大值为16.95 mSv·a-1,结果低于国家标准中要求的剂量限值。核医学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1.010 ± 0.387) mSv·a-1,与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和其他职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 1。从事工业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641名,年集体有效剂量为452 mSv·a-1,人均年有效剂量(0.71 ± 0.59) mSv·a-1,其中年有效剂量最大值为13.48 mSv·a-1,结果低于国家标准中要求的剂量限值。工业探伤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727 ± 0.922) mSv·a-1,各职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2。从事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从事工业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共有69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达到或超过调查水平。调查结果如下:正常佩戴12名,其个人有效剂量值等于监测值; 错误佩戴57名,包括医疗工作者本人做体检时忘记摘除剂量计、剂量计佩戴错误如铅衣外或遗落在操作间以及故意照射等,其个人剂量值为同一监测周期其他从事此项工作的同事剂量值的平均值[1]。
3 讨论2012年辽宁省外照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和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国家标准的剂量限值,这与相关单位重视、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有关。
监测结果显示,从事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值高于工业应用放射工作人员的监测值,这与委托单位以医疗单位为主、而医疗单位大量开展依靠电离辐射技术的诊疗工作有关。在医学应用里,从事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值最高,牙科放射学的监测数值最低。这个结果可能与进行核医学检查的患者增多,从事核医学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加有关。应加强核医学工作的放射防护,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坚持严格的分区制度,限制检后患者的活动范围。工业应用中的各职业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近年来从事工业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也在不断的增多,这部分人群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不可忽视。
尚有35.7%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计没有达到规定的送检次数,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督促用人单位及时送检个人剂量计,加强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的培训,规范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的方法。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
[3] |
胡爱英.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现状和展望[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 24(4): 377-37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4.04.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