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3, Vol. 22 Issue (5): 549-55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5.014

引用本文 

牟胜, 樊芳, 唐丽, 徐文萍, 唐红. 2010-2012年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5): 549-55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5.01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3-28
2010-2012年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牟胜 , 樊芳 , 唐丽 , 徐文萍 , 唐红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22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的剂量水平, 为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 2010-2012年对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监测,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8613人次, 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5 mSv, 99.42%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小于5 mSv。不同工种中, 介入放射学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 为0.98 mSv。结论 云南省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较低, 相应的工作场所是安全的, 介入放射学人员是今后防护和监测的重点。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监测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管理的内容之一, 亦是诊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同时对防护效果评价具有指导意义。现将云南省2010- 2012年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监测对象

依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1]的规定, 云南省内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医用辐射包括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医学其它等六类, 非医用辐射包括工业辐照、工业探伤、工业其它和科学研究等四类。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 热释光探测器为GR-200A型LiF (Mg, Cu, P)圆片, V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

1.2.2 监测方法

按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2]的要求,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 监测周期为3个月。按照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进行评价。

1.2.3 质量控制

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定期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 检测人员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培训, 并参加由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组织的个人剂量盲样比对, 探测器定期筛选。对监测中发现异常剂量者, 及时跟踪调查, 查明原因后, 对不真实的数据予以剔除。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0-2012年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表 1)
表 1 2010-2012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表 1结果可知, 3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8 613人次, 总集体有效剂量为3 017.95人·mSv, 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5 mSv。3年间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接近, 最高值为0.39 mSv, 最低值为0.31 mSv, 总体较为平稳。有99.42%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小于5 mSv; 有0.58%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大于5 mSv, 其中2010年占0.21%, 2011年占0.27%, 2012年占0.10%; 100%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小于20 mSv, 无人超年剂量限值。

2.2 2010-2012年云南省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表 2)
表 2 2010-2012年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表 2结果可知, 在十类放射工种中, 以诊断放射学为主, 占监测总人数的62.48%, 占集体剂量的49.72%;其次工业其它、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分别占监测总人数的9.61%、8.63%和5.49%, 占集体剂量的4.00%、24.08%和10.72%;科学研究、牙科放射学和医学其它的监测人数最少, 分别占监测总人数的0.85%、1.00%和1.44%, 占集体剂量的1.25%、0.42%和0.54%。提示诊断放射学是个人剂量监测的主要对象, 是集体剂量的主要贡献者, 虽然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人员所占比例较小, 但这些人员对集体剂量的贡献却较大。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分别为0.98 mSv和0.68 mSv, 明显高于诊断放射学人员0.28 mSv的剂量水平, 最小的是医学其它为0.13 mSv, 其次是工业其它和牙科放射学, 均为0.15 mSv。3年中, 人均年有效剂量大于5 mSv的50例, 分布在诊断放射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工业探伤等4类工种中, 其中以介入放射学占的比例最高为44.00%, 其次是诊断放射学占24.00%、工业探伤占18.00%和核医学占14.00%。对于这部分人员, 应作为今后监测的重点。

2.3 不同年份、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表 3~表 5)。
表 3 2010年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表 4 2011年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表 5 2012年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表 3~表 5的结果可知, 2010~2012年间监测人数逐年增加, 均以诊断放射学的人数最多, 分别占当年监测人数的61.58%、63.80%和61.98%。从年剂量方面看, 2010年人均年剂量排列前三位的是介入放射学1.42 mSv、核医学0.68 mSv和科学研究0.48 mSv, 2011年人均年剂量排列前三位的是介入放射学0.95 mSv、核医学0.86 mSv和工业探伤0.66 mSv, 2012年人均年剂量排列前三位的是介入放射学0.78 mSv、科学研究0.53 mSv和核医学0.51 mSv。三年间介入放射学人员人均年剂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3 讨论

连续三年对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表明, 监测人数从2010年的2 405人增加到2012年的3 343人, 人均年有效剂量在0.31~0.39 mSv之间, 未发现人员超剂量限值, 提示我省放射工作人员处于较低的辐射水平, 与卫生部门的监督监测力度加大有关。三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5 mSv, 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20 mSv/a)的1/20(1.0 mSv), 低于2003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0.98 mSv[4], 低于广西(0.62 mSv)及河南(0.98 mSv)2003-2007年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均值[5, 6], 低于四川省2009年人均年有效剂量0.93 mSv[7], 高于江苏省2010年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0.24 mSv[8]。表明我省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符合要求, 绝大部分人员的工作场所是安全的。

十类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比较, 以从事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的人员对年集体有效剂量的贡献最大, 说明医疗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值得重视, 其中又以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 与报道的调查结果一致[8]。提示加强对这两类人员的管理应成为今后我省放射防护的重点。因此, 应加强对剂量水平较高的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的防护管理, 加强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熟练操作技能, 减少接触射线时间; 改善工作环境的防护条件,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均能有效降低剂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S].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http://www.csres.com/detail/61776.html
[4]
胡爱英, 徐辉, 孙全富. 我国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与健康监护[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7, 27(2): 212-214.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7.02.040
[5]
谢萍, 覃志英, 刘丽, 等. 2003-2007年广西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09, 36(5): 426-428.
[6]
程晓军, 田崇彬, 楚彩芳, 等. 河南省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3): 310-312.
[7]
熊小兵, 何玲, 杜飞平, 等. 2009年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分析[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0, 25(3): 129-131. DOI:10.3969/j.issn.1006-172X.2010.03.001
[8]
秦永春, 徐小三, 杨小勇, 等. 2010年江苏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2, 28(18): 2 213-2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