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据报道[1-3]肿瘤晚期约60%~80%的乳腺癌、70%以上的前列腺癌及50%以上的肺癌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常引起顽固性骨痛、功能障碍、高钙血症等一系列症状, 还会发展至病理性骨折和脊髓神经受压引起截瘫等严重并发症[4-6], 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属于姑息性的, 目的是缓解骨痛、控制新生骨转移灶及预防病理性骨折,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双膦酸盐治疗、止痛治疗及姑息手术治疗等。选择有效的方法治疗骨转移性疼痛, 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选择了43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采用89SrCl2治疗及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经我科治疗的多发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共43例, 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89SrCl2治疗组21例患者, 其中男14例, 女7例, 年龄40~89(65.1 ± 11.3)岁, 其中前列腺癌6例, 乳腺癌5例, 肺癌4例, 其他肿瘤6例。89SrCl2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组22例, 男13例, 女9例, 年龄40~82 (62.3 ± 13.1)岁, 其中前列腺癌8例, 乳腺癌7例, 肺癌4例, 其他肿瘤3例。
所有患者的原发肿瘤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骨转移病灶经全身骨显像(SPECT)、X射线检查、CT或MRI证实。治疗前患者WBC > 4.0 × 109/L, 血小板> 100 × 109/L, 肝、肾功能正常, 无脊柱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症, 治疗前1个月内未进行过放化疗。
1.2 治疗方法单纯89SrCl2治疗组:21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单独采用89SrCl2(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注射, 剂量按1.48~2.22 MBq/kg计算。89SrCl2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组:22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先应用89SrCl2治疗, 方法同上; 89SrCl2治疗后1周给予唑来膦酸4 mg加入到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约20~30 min, 每个月1次, 连续治疗2~3次。两组治疗后均定期复查血常规, 3~6个月后复查全身骨显像。
1.3 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每1~2周复查血常规1次, 3~6个月后进行止痛疗效评价、病灶疗效评价及生存质量评价。①止痛疗效评价标准[7]:分为3级, Ⅰ级:所有部位的骨痛完全消失; Ⅱ级:至少有25%以上部位的骨痛消失或明显减轻, 必要时服用少量止痛剂; Ⅲ级:骨痛减轻不明显或无任何改善及加重。②病灶疗效评价标准[7]:分为4级, Ⅰ级(显效):X射线或骨显像检查证实所有部位的转移灶出现钙化或消失; Ⅱ级(有效):X射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体积减小或其钙化> 50%, 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的数目减少50%以上; Ⅲ级(好转):X射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体积减小或其钙化> 25%, 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的数目减少> 25%;Ⅳ级(无效):X射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体积缩小或其钙化小于原来的25%, 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的数目减少 < 25%, 或无变化。③生存质量评价:观察和记录食欲、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并和治疗前比较, 进行KPS评分, 分为10~100分。治疗后评分增加≧ 10为提高, 无变化为稳定, 减少≧ 10为下降。④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度反应白细胞(3.0~ 3.9)× 109/L、血小板(75~99)× 109/L; 中度反应白细胞(2.0~2.9)× 109/L、血小板(50~74)× 109/L; 重度反应白细胞(1.0~1.9)× 109/L、血小板(25~ 49)× 109/L。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缓解程度单独治疗组21例患者中止痛总有效率为71.4%(15/21), 其中疼痛完全缓解3例, 部分缓解12例, 无效6例, 骨痛减轻的时间为3~14 d, 疗效维持(4.1 ± 1.9)个月; 联合治疗组22例患者中止痛总有效率为95.5%(21/22), 其中疼痛完全缓解4例, 部分缓解17例, 无效1例, 骨痛减轻的时间为2~11 d, 疗效维持(4.5 ± 2.3)个月。联合治疗组止痛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病灶疗效单独治疗组21例患者中, 有效2例, 好转5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33.3%(7/21);联合治疗组22例患者中, 显效1例, 有效2例, 好转9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54.5%(12/22)。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生活质量及体力状况变化单独治疗组KPS评分提高12例, 无变化或下降9例, 评分提高率57.1%;联合治疗组KPS评分提高19例, 无变化或下降3例, 评分提高率8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血液学毒性反应血液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和(或)血小板下降, 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单独治疗组血液毒性反应4例(19.0%), 均为轻度反应; 联合治疗组血液毒性反应5例(22.7%), 其中轻度反应4例, 中度反应1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89SrCl2是一种发射纯β射线的亲骨性放射性核素, 静脉注射后在血液内清除较快, 具有靶向性, 能够特异性聚集于骨病变部位, 在骨骼转移灶内的摄取量是正常骨骼的2~25倍, 其肿瘤/骨髓放射比> 10[8], 因而极大部分辐射剂量在病灶内释放。巨大的电离作用可使瘤体破坏, 骨皮质的张力减低, 并减轻溶骨作用, 89SrCl2同时还可降低碱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素水平, 有利于减轻骨质溶解, 促进骨质修复, 降低血钙, 从而达到止痛作用。其物理半衰期为50.6 d, 在病灶内滞留时间较长, 注射89SrCl2后90 d, 其在骨转移灶内滞留量仍可达到20%~88%, 可持久地维持药效[9], 对病灶起到足够的照射作用, 而使瘤体缩小甚至消失。其发射的β射线能量为1.46 MeV, 在骨内平均射程仅3 mm, 对周组织及环境的影响较小。
双膦酸盐类是目前治疗肿瘤骨转移的有效药物, 这类化合物通过抑制骨吸收来逆转骨溶解病变的进展、缓解骨转移患者疼痛、减少骨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0-12]。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 在体内能选择性地进入骨组织, 通过防止羟膦灰石结晶溶解、直接或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抑制骨质破坏。
骨转移瘤常常有成骨性和溶骨性两种病理类型同时存在, 故目前多主张综合治疗。本文研究显示, 89SrCl2联合唑来磷酸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止痛总有效率为95.5%、KPS评分提高率86.4%, 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89SrCl2治疗, 提示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在治疗骨转移方面起到协同作用, 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89SrCl2主要对成骨性病变有效, 唑来膦酸在第一、二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只对溶骨性病变有效的基础上, 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等成骨性病变亦有一定疗效。唑来膦酸能有效降低血钙浓度, 应用89SrCl2治疗之后使用唑来膦酸, 对降低血钙浓度, 治疗高钙血症可起到补充治疗作用。而在血液毒性反应方面,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说明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1] |
Msaciej B, Rafal C, Piotr M, et al. 89Sr versus 153Sm-EDTMP:Comparsion of treatment efficacy of painful bonemetastases inprostate and breast carcinoma[J]. NuclearMed Com, 2007, 28(4): 245-250. |
[2] |
赵卫威, 解朋. 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0, 16(3): 269-272. |
[3] |
庞雁, 常克力, 何景华, 等. 89Sr联合放疗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肺癌多发骨转移[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 17(3): 245-247. DOI:10.3969/j.issn.1007-6948.2011.03.004 |
[4] |
Fitch M, Maxwell C, Ryan C, et al. Bone metastases from advanced cancers: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options[J]. Clin J Oncol Nurs, 2009, 13(6): 701-710. DOI:10.1188/09.CJON.701-710 |
[5] |
Clark JC, Dass CR, Choong PF. Current and future treatments of bone metastases[J]. Expert Opin Emerg Drugs, 2008, 13(4): 609-627. DOI:10.1517/14728210802584217 |
[6] |
Facchini G, Caraglia M, Santini D, et al. The clinical response on bone metastasis from breast and lung cancer during treatment with zoledronic acid is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skeletalrelated events (SRE)[J]. J Exp Clin Cancer Res, 2007, 26(3): 307-312. |
[7] |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核医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31-432.
|
[8] |
Finlay IG, Mason MD, Shelley M. Radioisotopes for the palliation of metastatic bone cancer asystematic review[J]. Lancet Oncol, 2005, 6(2): 392-400. |
[9] |
潘中允. 放射性核素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17.
|
[10] |
Hillner BE, Ingle JN, Berenson JR, et al.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guideline on the role of bisphosphonates in breast cancer.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Bisphosphonates Expert Panel[J]. J Clin Oncol, 2000, 18(6): 378-391. |
[11] |
Kohno N.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with bone metastasis: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current and future[J]. Int J Clin Oncol, 2008, 13(1): 18-23. DOI:10.1007/s10147-007-0726-2 |
[12] |
Costa L, Major PP. Effect of bisphosphonates on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J]. Nat Clin Pract Oncol, 2009, 6(3): 163-174. DOI:10.1038/ncponc1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