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3, Vol. 22 Issue (3): 344-34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3.029

引用本文 

曹磊, 涂彧. 辐射防护知信行认知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3): 344-34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3.029.
Cao Lei, Tu Yu. A Survey and Analysis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Knowledge Guided by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Model[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3, 22(3): 344-34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3.029.

通讯作者

涂彧,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tuyu@suda.edu.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3-05
辐射防护知信行认知调查分析
曹磊 , 涂彧     
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要目的 了解公众、患者、医务工作者中电离辐射从业人员对放射卫生防护的认知、信念与行为, 为改进电离辐射防护基本知识普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宣传海报、宣传册作为宣教手段, 选择医务公众、患者、医务工作者共145名, 利用专业调查问卷对各群体进行辐射防护知识的横断面问卷调查, 分析其基线情况后对各群体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并评价培训后的效果。结果 三个群体对基本的辐射防护知识的认知按年龄、文化程度存在差异, 接受辐射防护相关的宣传材料前后, 针对回答基本放射防护知识问题的准确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公众及患者对基本的放射防护知识的认知较低, 但容易接受基本的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宣教; 医务工作人员对实用的放射防护知识持欢迎和接受的态度。应加强基层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宣教力度, 督促指导和规范化电离辐射从业行为, 保障患者和电离辐射相关工作人员安全。
关键词辐射防护    知信行    认知    
A Survey and Analysis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Knowledge Guided by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Model
Cao Lei , Tu Yu     
Radiology Deptment of Medicin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the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within three main areas. Method Posters, brochures and questionnaire were designed to educate the audiences, 145 in total were involv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while research procedure focuses three steps:first is cross-section survey on baseline status, second is education process implementation, final step is result evaluation. Results Knowledge against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var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actors, outcome from education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after education. Conclusion As shown from baseline study, public audience has very limited knowledge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but easy to accept basic knowledge; guideline for radiation related jobs should also be implemented to protect the patient and healthcare staff.
Key words: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KAP(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nowledge    

近年来,随着电离辐射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医学临床诊疗等多个领域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如何安全地使用这项技术已成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的事故[1],PET-CT、γ刀、介入放射等电离辐射相关医疗手段中患者和医务工作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这些现实问题将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到了较过去更重要和紧迫的阶段。

本研究通过选择145名院内人员(医务工作人员29名、患者36名、公众80名)对放射防护的认知、信念及行为进行调查,旨在为改进放射防护的知识宣教工作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于某县人民医院的辐射相关专业医护工作人员29名,患者36名,公众80名。其中男性占59.65%,女性占40.35%。研究对象年龄(40.31± 14.01)岁。公众,指医院内陪同患者看病的人员,通常为身体健康的正常人,共80人,其中男性40人(50%),女性40人(50%),平均年龄(37.58±11.52)岁; 患者,为影像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的就诊或者住院人员,共36人,其中男性25人(69%),女性11人(31%),平均年龄(49.86±17.48)岁; 医务工作者,为影像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共29人,其中男性21人(72%),女性8人(28%),平均年龄(36.00±9.69)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设计辐射防护知信行问卷,部分问题采用Likert3级评分[2]:否定回答、中性回答、肯定回答,分别计1~3分,部分问题采用单项选择的方式,答对计3分。分数越高表示辐射防护知信行程度越高。设计三个团体对学习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前和学习后认知效果问卷。问卷调查为无记名式,被调查人员当场回答问卷,不讨论、不提示,并当场回收,以保证回答的独立性及真实性。针对本次145名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90份(宣教前后各一份),实际回收282份,问卷回收率97%;符合调查要求,入数据库分析。

1.2.2 宣教方式

调查现场利用多种宣教手段,包括海报、宣传册、口头讲述等。在演示前让被调查者做其相应的调查问卷A,在演示完后,继续让被调查者完成相应的调查问卷B。

1.2.3 统计学方法

Excel录入数据后,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

根据文献和实践经验[3],针对调查对象,将辐射防护知识分成三个部分:电离辐射基本常识; 电离辐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离辐射的医用防护。分别针对这三个部分的知识对三个不同的人群进行基本情况调研,调研结果见表 1

表 1 辐射防护知识基线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该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答题达80分及以上为“熟悉”,答题达60分至79分为“了解”,59分及以下为“陌生”。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 1所示,显示三个群体对辐射防护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公众对电离辐射基本常识了解程度最低,其中对“辐射防护标志”、“天然辐射”等问题的认知率较低,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电离辐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表中所见三个被调查群体中公众对该领域知识了解较少,而群体总的熟悉程度较低(15.17%)。电离辐射的医用防护知识,包括如何辨认放射损伤、放射防护三原则、以及放疗护理原则等,除了公众、患者熟悉程度不高外,医务工作人员中达熟悉程度的亦存在比较低(44.83%)的情况。

2.2 知信行干预模式下的前后结果对比

罗杰斯指出:最重要的学习不是机械被动的学习,而是对人的发展有用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的某些态度和行动[4]。“知信行”(KAP)模式即利用基本心理过程知(信息传播-觉察信息-引起兴趣-感到需要); 信(认真思考-相关信息-产生动机); 行(尝试行为-态度坚决-动力定型-行为确立)影响受教对象的行为结果[5]。该调查以海报、宣传册、现场演讲等宣教手段,通过宣教前与宣教后受教对象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了解宣教方式对各个群体辐射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2.2.1 公众学习辐射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

辐射防护是一个整体的要求,实践的正当性是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前提,剂量限制则是最优化过程的约束条件[6]。要求公众在了解辐射防护知识的基础上避免接受过量辐射,就必须普及包括辐射实践、剂量限值等一列知识。经过辐射防护知识宣教,得出干预效果见表 2

表 2 公众学习辐射防护知识前后对比

通过表 2可以看出以海报、宣传册、现场演讲等宣教手段起到了较好受众认知的效果,公众接受辐射防护知识中涉及电离辐射基本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侧面反映只要宣教方式得当,公众可以很好地掌握基本的放射防护知识。但短时间接受的电离辐射关于医用防护知识公众接受效果不明显。

2.2.2 患者对辐射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

患者接受辐射相关技术的诊断或治疗,接受辐射照射,是辐射防护的主要对象。从表 3可以看出,患者在接受放射防护宣教知识后,对于放射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1),较公众而言,他们对于防护知识的接受更加具有主动性,并且效果更加明显。患者在针对“CT的防护要点”、“放射治疗的效果”、“放射治疗的原理”等一类问题的学习上,答题效果比较明显,从中可以看出患者在与自身疾病治疗相关的放射防护知识十分看重和感兴趣。

表 3 患者学习辐射防护知识前后对比
2.2.3 医务人员对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

调查研究显示[7],放射工作人员长期低剂量职业照射后,部分血液学指标异常率较其他工种高,年平均累积剂量与部分血液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醒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针对医院内三个涉及到放射防护的主要医疗部门(放疗科、核医学科、影像科),在放射防护知识宣教前后辐射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见表 4

表 4 医务工作人员学习辐射防护知识前后对比

表 4中列出了辐射相关医务工作人员接受辐射防护知识宣教后,知识掌握情况存在差异性(P<0.05),宣教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3 讨论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公众与患者对放射卫生知识的认识较低,但具有较强的信念接受这方面的信息,而且短时间接受基础辐射防护知识的宣教后,答题正确率明显提高; 调查中97.14%的医务工作人员有信心提高放射防护的依从性,说明医务工作者的信念较高。在国家标准[8]辐射防护要求中规定了实践的正当性、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和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等基本防护原则。建立辐射防护知识培训的长效机制是保证这些原则在实践中体现的必须过程。

强化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及考核,包括基本知识、相关制度如医院卫生管理办法的学习,及时跟进国内新信息、国际放射防护进展等。设立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宣传栏,树立学习榜样。应建立以患者安全为导向的辐射安全文化。

将知识和信念转化为行为,大力推广放射防护设备和措施在日常诊疗工作中的应用,增进放射卫生防护涉及改变一个习惯,它需要时间获得一个持续改进。应加强知识培训、建立以安全为导向的文化、开展放射防护宣教活动,督促指导医务工作者的操作,推广放射防护设备的使用。同时呼吁医院管理者把辐射防护知识的宣教提高到医院制度上来,并在经济上、管理上和执行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郭子军. 日本福岛核事故暴露的核安全文化问题[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1): 88-90.
[2]
Edwards AL, Kenney KC. A comparison of the Thurstone and Likert techniques of attitude scale construction[J]. Applied Psychology, 1946, 30(1): 72-83. DOI:10.1037/h0062418
[3]
涂彧, 曹建平, 朱本兴. 对近阶段我国辐射防护与安全知识培训的思考[J]. 核安全, 2009, 2: 30-34.
[4]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5]
甄志平, 张瑛秋. 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2): 221-223. DOI:10.3969/j.issn.1007-3612.2006.02.029
[6]
李德学, 潘自强. 辐射防护手册.第三分册:辐射安全[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90: 1-3.
[7]
高林峰, 沈耀芳, 凌霄, 等. 上海市9个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8, 25(6): 532-535.
[8]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