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X射线诊断机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接触X射线的机率大大增加[1], 保障受检者、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是职业卫生评价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以往的报道上看, 很多地方医院X射线诊断的防护工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2-4]。为准确掌握山西省某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放射卫生状况, 并为该医院的放射卫生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012年9月份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人员对该医院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质量控制和辐射防护状况进行了检测分析。
1 仪器与方法 1.1 检测仪器Piranha型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检定证书编号:DYjl2011-3038、DYjl2011-3039、DYjl2011-3040);CR、DR C-26型性能模体; 高分辨率测试卡ALK-38;2度星卡ALK-2;低对比度检测模体ALK-P; 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型号: RM2030, 校准证号:2011H00-20-190895)。
1.2 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参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8-2002)等标准、规范执行。辐射防护监测点包括防护门和铅窗与墙的四周搭接缝隙、防护门中心、防护门把手及铅窗中心、四周墙及楼顶地面、控制室操作位。个人剂量检测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进行, 以季度为监测周期, 剂量计佩戴于工作人员的左胸, 所测剂量扣除了环境本底水平。
1.3 检测项目与评价根据各台X射线机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控制检测项目, 包括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输出量(mGy/mAs), 重复性, 输出量线性, 有用线束半值层, 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等。质量控制检测结果按标准《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评价, 防护水平和个人剂量检测结果按《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0- 2002)评价。
2 结果 2.1 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对该院影像诊断科多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 从各检测指标来看,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输出量(mGy/mAs), 重复性, 输出量线性, 有用线束半值层, 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2.2 X射线机放射防护剂量水平检测对X射线机的机房进行了防护剂量水平监测(见表 1), 检测点主要是防护门和铅窗与墙的四周搭接缝隙、防护门中心、防护门把手及铅窗中心、四周墙及楼顶地面、控制室操作位。各患者检查房间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防护用品(0.5 mmPb当量的铅衣、铅帽)供医护人员及患者和患者家属陪护时使用。
![]() |
表 1 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剂量检测结果(μSv/h) |
2011年个人剂量监测44人, 其中年剂量当量最高达1.50 mSv/a, 低于国家规定的职业照射人员的个人当量剂量的1/10;年剂量当量最低为0.08 mSv/a; 年剂量当量平均为0.45 mSv/a。(见表 2)。
![]() |
表 2 2011年山西省某医院放射诊断工作人员个人剂量[Hp (10)]监测结果 |
2012年是卫生部第34号令《管理规定》(于1993年颁布)的第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内广大放射卫生工作人员大力宣传贯彻该管理规定, 从而使许多医务人员都意识到正确合理的使用诊断X射线机, 不仅能减少漏/误诊率与重拍率, 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能有效减少受检者的受照剂量。从本次对山西省某医院的检查结果来看, 该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工作令人满意, 大部分医用工作人员对机器的质量控制比较了解, 新机器安装后能够及时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确保在规定的剂量条件下拍摄出合格的临床诊断照片。
该医院X射线诊断机房都设在负一层和一层, 活动人群相对较少。机房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厚度达到了防护标准要求, 能阻挡X射线机产生的X射线的穿透。机房面积合格, 警示标识设置合理, 门灯连锁正常运行。医院重视降低放射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受照剂量, 且该医院X射线诊断设备大部分为近几年的新机器, 整机防护性能较好, 该影像科室所在的内科医技楼为近期新建, 并采用了隔室防护及遥控操作的方式, 因此从放射防护剂量水平检测结果来看, X射线诊断设备整体放射防护状况良好,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较低, 无一人有效剂量超过国家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的1/10, 从未出现过放射事故。
但机房也存在部分防护设计不够合理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建造时管线通道布置不合理, 没有设计成Z型或L型, 而是直线型通过, 这样势必会造成射线的散射或漏射。目前医院针对该情况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将废弃的0.25 mmPb当量的铅衣铅帽等物品堵在管线通道内, 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射线率, 实际测量时也并未发现剂量有明显升高。评价单位认为这并不是合适的做法, 医院应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将该管线通道在两侧用水泥彻底堵死, 把铅衣夹在中间, 形成永久牢固的防护屏蔽; 或者重新布置管线成Z型或L型。
从对该医院影像诊断科室的检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医院的机器性能良好, 防护比较完善, 是基本合格单位。作为评价单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宣传, 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 改善X射线医疗诊断设备防护状况。医院则应建立完善的辐射监测制度和计划, 设置各种辐射监测仪表和设备, 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及规章的规定对工作场所、设备及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 保证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行及人员的身体健康。
[1] |
邓钧正, 李述唐, 岳保荣. "九五"期间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率水平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1999, 8(1): 13-17. |
[2] |
马挺. 肇庆市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情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2): 114-11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2.018 |
[3] |
曾庆民, 陈才, 范荣, 等. 顺德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与防护状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2): 115-11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2.019 |
[4] |
刘布克, 孙谦, 张犁. X射线检查中患者的辐射防护意识水平调查及思考[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3, 23(1): 58-5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3.0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