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 电离辐射在医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一直在壮大, 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照射对健康的影响是辐射卫生研究的热门课题, 也是放射工作者自己关心和担心的问题。为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外周血象的影响, 我们对天水市、酒泉市491名医用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进行分析。近期在讨论把白细胞减少症纳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范畴, 为新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天水市、酒泉市、兰州市三地区环境辐射水平监测对天水市、酒泉市、兰州市的环境辐射水平进行检测, 每平方公里天水市、酒泉市、兰州市三地土壤中铀、钍、镭-226、钾-40放射性含量调查结果见表 1。
![]() |
表 1 土壤中铀、钍、镭-226、钾-40放射性物质含量调查结果 |
表 1显示, 天水每平方公里土壤中铀、钍、钾-40放射性物质含量是酒泉市的4倍、2倍、3倍。
1.2 调查对象2012年参加放射体检的天水市、酒泉市医用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 除去岗前体检的和换岗后不接触射线的人员, 其中天水市男241名, 女39名, 年龄19~67岁, 放射工龄1~40 a; 酒泉市男162名, 女49名, 年龄20~58岁, 放射工龄1~40 a。统计学分析, 天水、酒泉两市人员在年龄、性别、工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 2。
![]() |
表 2 天水市、酒泉市放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
外周血象的主要检测指标有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采集静脉血,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MEDONiC CA620分析测定, 每日进行质量控制测定。结果按照《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Z 98-2002)进行判断。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周血象检查结果表 3显示, 天水市、酒泉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均值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但白细胞、血小板均值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
表 3 天水市、酒泉市放射工作人员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 |
表 4显示, 天水市、酒泉市两市放射工作人员间白细胞异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表 4 天水和酒泉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 |
表 5显示, 天水市、酒泉市两市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和血小板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中白细胞偏低检出率逐渐升高并趋于平稳。
![]() |
表 5 不同暴露工龄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 |
表 6显示, 天水市、酒泉市两市CT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和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天水市、酒泉市放射工作人员放射诊断、放射技术之间白细胞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
表 6 不同工种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 |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所致的人体的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 分裂旺盛, 代谢旺盛的细胞对放射线更为敏感。因而, 人体造血系统是放射线的敏感靶系统, 外周血象的改变是放射线损伤的早期表现。不少学者对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对人体造血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但结果报道不尽一致。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天水市、酒泉市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血小板均值都低于对照组, 其中白细胞、血小板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长期暴露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用放射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不同地区、不同工龄间, 白细胞偏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工种间外周血象有差异, 但偏低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说明接触不同射线种类, 与对外周血象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关联。由此可见,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用放射人员的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与工龄、工种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白细胞降低检出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稳定, 受不同地区环境影响比较小。血小板降低检出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受不同地区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稳定性较差, 因此白细胞降低检出率可作为比较可靠指标, 血小板降低检出率提供参考。
天水市每平方公里土壤中铀、钍、钾-40放射性活度是酒泉市的4倍、2倍、3倍, 是否是引起天水市放射工作人员血小板减少检出率偏高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放射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 医院应改善放射防护工作条件, 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范化, 法制化,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对体检发现问题的人员要加强医学观察、复查、甚至换岗, 达到真正保护放射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1] |
陈剑魁, 康树伟, 尹秀云, 等. 放射工作环境对放射工作人员血细胞参数的影响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1): 3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1.022 |
[2] |
房晓光, 谌树青, 李琼.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效应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2): 101. |
[3] |
曾庆民, 陈国雄, 陈才, 等. 低剂量X线暴露人群外周血细胞效应的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 2004, 30(1):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