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 从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抓起。通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从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角度, 对放射性新、改、扩建项目提出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要求, 使该放射性新、改、扩建项目的放射卫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以达到改善辐射工作环境, 保护辐射工作者和广大公众身体健康的最终目标。
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已实施, 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已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作为职业病前期预防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纳入了法制管理, 几年来我市已开展了大量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工作, 且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工作中遇到的防护评价中计算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 评价依据 1.1 法律法规预评价中法律法规的引用比较明确, 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
1.2 防护标准GBZ/T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17- 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0 -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等。目前我国现行的照射标准规定是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不应超过50mSv, 公众中个人受到的年剂量不应高于5mSv。根据国家职业卫生防护标准规定, 医用X射线不应超过下述剂量限值:①连续5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当量20mSv; ②任何一年中有效剂量50mSv; ③眼晶体的当量剂量每年150mSv; ④手、脚及皮肤的当量剂量每年500mSv。
2 评价分析 2.1 在医用X射线机防护的评价中的防护计算虽然我们可以引用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目前使用的医用X射线机都为全自动且遥控操作, 将控制室和机房隔开, 放射科医生在独立的控制室内操纵X射线机, 因此不能运用GBZ130- 2002中的5.2.7的剂量值来进行防护计算, 虽然在GB2130-2002中的6.3规定了"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其他侧墙壁应有1mm血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用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的剂量限值。但我们在评价计算中应给出辐射防护墙外表面5cm处的控制剂量限值, 该剂量限值如何确定笔者认为应该按照GBZ130-2002中的4.2"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所受的职业照射剂理限值连续5年内平均年效剂量20mSv"来控制, 其实该剂量限值是来自于(GB18871 -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医用X-CT按离机房外表面0.3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 < 2.5μGy.h-1[5]; 放射诊疗机房是在距治疗机房屏蔽墙外、防护门外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2.5μSv.h-1[6]; 对医用X射线诊断机的是"具体评价结合每位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负荷进行"作为屏蔽效果的评价依据。可理解为国家标准对屏蔽防护效果的评价时, 按这种偏安全的设定, 对监测结果均没有特别注明要扣除天然本底。为此笔者认为, 在对放射诊疗项目(无论是放射性同位素或是射线装置使用)防护监测时, 将监测结果扣除天然本底的确值得商榷, 乃至完全没有必要。只需按国家有关卫生防护标准规定, 按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负荷, 或距离机房外0.3m处检测的剂量率作为屏蔽防护效果的依据, 机房的出入门和观察窗应与同侧墙具有同等的屏蔽防护。防护窗应大于窗口且墙体重叠不少于400mm。最多把现在当地辐射水平列出作为参考水平, 不仅是偏安全的设定, 也是符合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的原则。
2.2 工业X射线探伤评价中的防护计算标准可引用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中的4.1.2"屏蔽设计应充分考虑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和范围装置的工作负荷及室外情况, 设计时可取公众剂量约束值0.3mSv/a, 并要求探伤室屏蔽墙外30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2.5μGy·h-1, 无迷路探伤室门的防护性能应与同侧防护墙的防护性能相同"。新建项目按照防护要求和最优化原则进行屏蔽计算, 评价报告中提出了必须实行门-机连锁、控制台与装置连锁的要求。
运用以上标准对工业X射线探伤室周围墙和防护门进行屏蔽计算, 如施工方能严格按照理论计算的防护厚度和防护密度, 则防护验收时在探伤室屏蔽墙外30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会大于2.5μGy·h-1的剂量率超标。经分析主要问题不是在于有效防护厚度不够, 而在于防护移门与防护墙之间的有效重叠面不够大或移门与墙体间隙过大, 测试造成剂量率超标。为此如何计算防护门与防护墙之间的有效重叠面, 防止门缝X射线计量率的超标, 作者经多年实践, 建议将防护墙的有效厚度尺寸作为单边防护门与防护墙的重叠尺寸, 若某工业射线探伤室, 使用工业X射线探伤机, 经理论计算它的有效防护墙壁(混凝土)厚度为400mm, 则该防护门与防护墙的重叠尺寸应该为400 mm(单边)。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有效防护墙的厚度小于300mm时, 其防护门的最小重叠面不得小于300 mm。
由此可以推断辐射防护墙外表面5cm~30cm处的公众的剂量控制限值也应该按照(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平均年有效剂量1mSv"来控制。
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发现, 如果职业照射剂量限值按"平均年有效剂量20mSv"来计算, 最后验收检测结果虽不会超出10μGy·h-1, 但在控制室内仍有一定量的辐射剂量, 而放射科医生天天在控制室内工作, 而辐射剂量具有累积效应, 所以放射科医生会很不满意, 但如果按公众平均年有效剂量度1mSv来计算, 其结果是防护过量, 显然不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因此作者采取了将计算出的职业剂量限值和计算出的公众剂量限值相加后得平均值, 按这样的计算结果做辐射防护, 不但最后验收检测在控制室内检测结果会在辐射本底范围内, 而且又减薄了机房周围的有效防护厚度, 可大大减少辐射防护成本。
3 结论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放射防护设施布置是否能够满足放射卫生学要求; 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在正常运行时能否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 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情况; 防护措施和监测设施, 是否符合多重性和纵深防御原则, 在事故情况下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 预防和控制放射性污染; 对职业卫生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与相应规章制度的评价; 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等条件是否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
为正确"量身"选择防护门, 除建筑设计要求外还应计算:①设备的泄漏辐射剂量与强度。②防护门与放射源的位置、距离, 防护可利用的相关因素(如:设备使用空间、门位以及其它可屏蔽设施的合理选择等), 预先测算出防护门所需承受的辐射剂量后, 再按略大于此标准的安全系数进行防护材料和厚度的选择。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 防护门在设计、安装上除考虑防辐射外, 还应顾及到患者的出人以及工作的便利。国产防护门常忽略装饰, 国外产品去除了单一的不锈钢或铝板装饰, 木质门多取自然木纹理或增添些艺术装饰, 铝合金门多取单一暖色调, 如:橘黄色; 粉红色等, 给人如同家门一样的自然温馨感, 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③发展趋势:铅是防X射线的理想材料, 也是重量、毒性最大的材料。进入二十世纪, 一些发达国家先后成功开发出钨、锑、硫酸钙或硫酸钡等化合物构成的新型防辐射材料, 2007年美国GE公司开发出新型热塑聚合物(ThermocompHSG)。上述材料均成为铅的有效替代品, 它们不仅质轻、低毒或无毒, 而且易于加工制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这类新概念防护门问世。
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中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如何运用我国现行辐射防护标准业精确计算出所需评价机房的有效屏蔽厚度, 但在实际防护工作中既要切实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又要做到辐射防护最优化, 是我们广大辐射防护人员应该研究的问题, 如果严格按照GB18871-2002或按照GBZ130-2002标准来计算有效防护屏蔽厚度虽然不会有差错, 但作者认为对于放射职业控制区的防护偏薄, 而对于公众防护偏于过量, 不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为此作者提出上述观点, 希望能得到广大辐射防护公众者的指导。
[1] |
GB18871 -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http://www.doc88.com/p-2915510066507.html
|
[2] |
张丹枫, 赵兰才. 辐射防护技术与管理//电离辐射防护技术与管理[M].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3: 298-299.
|
[3] |
卫生部令第31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S].2002. https://www.wenkuxiazai.com/doc/818d8fa0f524ccbff1218499.html
|
[4] |
李德平, 潘自强.辐射防护手册[M].第二分册, 辐射防护监测技术,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88:178.
|
[5] |
GBZ/T180-2006,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S]. http://www.doc88.com/p-9146604550538.html
|
[6] |
GBZ/T201.1-2006,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S].第一部分: 一般原则.
|
[7] |
GBZ138-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S]. http://www.doc88.com/p-31399071337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