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3, Vol. 22 Issue (1): 103-104, 10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1.042

引用本文 

贾彦霞, 金呈强, 邓大平. 低剂量X射线平片在儿童副鼻窦炎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1): 103-104, 10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3.01.042.

通讯作者

邓大平,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2-11-30
低剂量X射线平片在儿童副鼻窦炎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贾彦霞 1,2,3, 金呈强 4, 邓大平 2     
1.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宁 272000;
2.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62;
3. 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4.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山东 济宁 272029
摘要目的 评价儿童副鼻窦炎低剂量与常规剂量X射线检查的差异, 为患儿副鼻窦炎检查提供低辐射剂量参考数据。方法 使用Evolution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采用water位投照, 对临床怀疑副鼻窦炎性病变的64例儿童患者进行副鼻窦常规照射, kVp值均按常规设定(60~70kVp), 以20~25mAs为常规剂量组, 15~20mAs为低剂量组, 每组32例, 单次进行平片拍摄。对2种曝光量下所取得的图像, 进行自动影像处理, 计算每组放射剂量的平均值, 观察放射剂量降低情况。由两位从事放射诊断的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 分别对副鼻窦窦壁、黏膜及骨质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 对X射线平片图像质量和X射线平片诊断结果独立作出结论。结果 (1) 64例疑似副鼻窦炎患儿中, 32例行常规剂量下照射, 密度均匀、显示正常图像31例, 图像显示欠佳1例; 32例行低剂量照射, 密度均匀, 显示正常图像30例, 图像显示欠佳2例; 两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64例疑似副鼻窦炎患儿中, 两副主任医师诊断结果相符合60例(包括上颌窦炎46例, 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14例), 不符合4例(包括上颌窦炎3例, 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1例)符合率为93.75%。结论 低剂量照射和常规剂量照射方法均能发现副鼻窦炎病变, 无明显影像诊断差异, 低剂量照射既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又能有效减低受照者所受X射线量, 低剂量计算机X射线摄影在儿童副鼻窦炎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副鼻窦炎    低剂量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副鼻窦炎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副鼻窦炎和慢性副鼻窦炎,副鼻窦炎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1]。在临床上诊断副鼻窦炎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是X射线平片water位检查和CT横断轴扫和(或)冠状照射。虽然CT的敏感性高,而且能更好、更全面地诊断病变的范围、形态、组织密度以及骨性窦壁的形态,但其辐射量大,对儿童的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X射线照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覆盖眼球,而晶体对放射线相当敏感,受过量X射线照射会导致透明度下降,甚至引发白内障[2]。X射线平片water位检查是最基础的检查,它能诊断上颌窦和前组筛窦及额窦的一般炎性病变,但是儿童接受X射线照射也存在一定的辐射损伤。作者对64例部分疑似副鼻窦炎儿童患者副鼻窦低剂量X射线照射,在获得必要的诊断信息的同时,使儿童受照射剂量保持在最低水平,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临床怀疑副鼻窦炎性病变的儿童患者64例。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6 ~ 12岁,中位年龄8岁。

1.2 照射方法

使用Evolution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严格控制照射野,将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之内,照射野面积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严格执行《儿童X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0-1996),距离90 ~ 120 cm,采用water位进行副鼻窦常规照射,照射参数为60 ~ 70 kVp,20 ~ 25 mAs。低剂量照射参数为60 ~ 70 kVp,15 ~ 20 mAs,在其他照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单次进行平片拍摄。对2种照射剂量下所取得的图像,进行自动影像处理,每幅图像的照射参数用胶布遮盖。

1.3 盲法评价

由两位从事放射诊断的副主任医师分别对64张X射线平片进行图像质量盲法评价。评价标准按图像密度以及图像是否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A.密度均匀,正常图像。B.密度不均匀,图像显示欠佳,影响诊断。综合2名医师的评价,计算出两种等级所占的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分别对副鼻窦窦壁、黏膜及骨质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独立作出影像结果诊断。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百分比的比较采用连续性校正的χ2检验,计算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副鼻窦CR实际照射剂量及放射剂量统计后见表 1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kVp值无差别,两者无统计学意义(t = 1.09,P>0.05);而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mAs值有统计学意义(t = 4.57,P<0.05),常规剂量组的mAs值高于低剂量组,两组P.E值有统计学意义(t = 6.84,P<0.05),常规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E值,计算公式(,其中n = 2,i = 0.25) [9]

表 1 2组副鼻窦CR照射参数及照射剂量的比较
2.2 X射线平片图像质量盲法评价结果

64例疑似患儿中,32例行常规剂量下照射,密度均匀、显示正常图像31例,图像显示欠佳1例; 32例行低剂量照射,密度均匀,显示正常图像30例,图像显示欠佳2例; 具体所占比例见表 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P>0.05),说明两种剂量下照射X射线平片图像质量无差别。

表 2 儿童副鼻窦炎X射线平片图像质量在不同照射剂量下所占比例(%)的比较
2.3 X射线平片诊断结果

64例疑似副鼻窦炎患儿中,两副主任医师诊断结果相符合60例(包括上颌窦炎46例,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14例),不符合4例(包括上颌窦炎3例,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1例),符合率为93.75%,说明常规剂量照射和低剂量照射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两种照射方法均能发现副鼻窦炎病变。部分病例照射图像见图 1

图 1 儿童副鼻窦X射线平片 注:左图为9岁儿童的X射线平片, 诊断为上颌窦炎(照射参数为63kVp, 22mAs); 右图为5岁儿童的X射线平片, 诊断为上颌窦炎(照射参数为68kVp, 16mAs), 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其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
3 讨论

副鼻窦是位于人体头面部的一系列含气的骨性腔隙,本身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度,这是该部位行X射线照射的生理基础。技术人员在进行副鼻窦照射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照射参数,优化成像性能,要求影像质量应完全满足临床的检查要求,同时保持对儿童患者低水平的辐射剂量。在X射线照射中,kVp值与穿透力有关,X射线量与mAs有关,mAs越高则图像密度分辨率越高,但辐射剂量越大[3]。随着副鼻窦病变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日益增加,很多学者倡导儿童及成人均有必要进行X射线照射或者低剂量CT照射。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放射照相技术参数,是实现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的具体体现[4]

X射线影像是以X射线为信息载体,因而不可避免地对人体尤其是对于儿童身体有辐射伤害,特别是随着X射线体检的广泛普及,怎样在保持图像质量以符合诊断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放射剂量以减少电离辐射对受检者和检查人员的伤害,已成为当代放射防护研究的重点。放射诊断优化的目的在于找到能同时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和低放射剂量的技术参数[5]。由于X射线诊断系统各异,因此检查的参数设置过程无法达到标准化,针对各种类型的X射线系统的优化设置就显得很有必要,而优化的过程就需要对病人的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这两个重要参数进行评估。在正确曝光下,照射量与密度成正比[6]。对于给定过程,采用的mA值不是固定的,它必须与照射时间及kVp值结合起来选择[7]。由于作用于图像的X射线感光效应与其穿透力—管电压N次方成正比,所以图像的密度变化则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这样,图像密度对kVp的改变要比对mA或曝光时间的改变敏感。X射线束的强度随着kVp值的增加而按指数规律增强,即kVp加倍时,X射线的照射量大约增加到4倍。照射对物体的穿透随着kVp值的升高而增加。在X射线照射中,kVp增加15%即可对图像产生双倍的曝光量[8],而P.E值(X射线剂量)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始终与mAs正比关系.这是因为mAs不影响穿透力,只反应X射线的量,故它与P.E的变化为线性变化关系[9]

本研究在X射线平片图像质量盲法评价中,常规剂量下照射和低剂量照射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低剂量照射可以进行儿童副鼻窦炎的X射线诊断。64例疑似副鼻窦炎患儿中,常规剂量下照射和低剂量照射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3.75%,说明两者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两种照射方法均能发现副鼻窦炎病变且低剂量照射能有效减低受照者所受X射线量,故低剂量计算机X射线摄影在儿童副鼻窦炎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发权, 赵刚. 霉菌性副鼻窦炎临床与CT特征[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1): 100-103.
[2]
沈献军, 叶再挺. 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结构的应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1): 103-104.
[3]
尹爱群, 任永才. 鼻窦部常见病变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3): 360-363.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8.03.063
[4]
高凯, 孙立军, 邓振生, 等. X线图像质量与造影剂浓度和放射剂量相关性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21(1): 1-3. DOI:10.3969/j.issn.1002-1671.2005.01.001
[5]
Vassileva J. A phantom approach to find the optimal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plain chestradiography[J]. Br J Radiol, 2004, 77(920): 648-653. DOI:10.1259/bjr/33291071
[6]
Gavelli G, Giampalma E, Cenni M, et al. High-resolution volumetric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of the lung:optimization of technique and image quality as a function of its clinical-diagnostic use and dose to the patient[J]. Radiol Med, 1998, 95(4): 322-328.
[7]
Stecke J, Cruz AD, Almeida SM, et al. Alternative X-ray filters for an intra-oral digital radiographic system[J]. Dentomaxillofac Radiol, 2012, 41(5): 361-366. DOI:10.1259/dmfr/94751012
[8]
薛永库, 杨国山, 周红梅, 等. 用非介入法检测诊断X射线机的管电压和曝光时间[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4): 193-19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1.04.001
[9]
余厚军, 玲玉祥, 王锡海. X线剂量与mAs、kPp、焦片距关系的讨论[J]. 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3, 9(6): 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