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2, Vol. 21 Issue (4): 482-483, 48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4.046

引用本文 

汪润华. 某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4): 482-483, 487.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4.04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2-05-04
某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汪润华     
安阳市卫生监督中心,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 为了解某厂职业病危害现状, 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我们于2010年对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料位计测量系统放射源进行了监测, 并对该单位1534名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结果 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总合格率2009年为90.09%, 2010年为96.96%;其中二氧化硫、苯、硫酸、氨硫化氢、氰化氢、苯酚、萘、苯并芘等2009年、2010年合格率均为100%;对料位计放射源监测显示所测各点均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检结果显示X射线胸片异常率2.22%, 听力异常率0.9%, 血常规异常率3.91%。结论 该厂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在做好放射源管理的同时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健康监护工作, 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职业病    危害因素    健康监护    

为了解某厂生产工艺流程,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规定,我们于2010年6月对该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卫生学检测。

1 检测内容与方法 1.1 检测内容与评价方法

内容包括粉尘、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混苯、硫酸、氨、硫化氢、氰化氢、苯酚、萘、苯并芘)、噪声、辐射热及放射线等。检测方法按照(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GB5748-8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及(WS /T69-1996) 《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确定测定点、采样频次与方法。(见表 1)。按照(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

表 1 有害因素检测内容与方法
1.2 对料位计放射源的测量使用仪器

FD-71A小型闪烁辐射仪,上海电子仪器厂; FJ-347A型X、γ射线剂量仪,西安262厂; 451P巡测仪。检测方法:放射源所能影响范围内布点,在正常运行及源闸关闭及开启下进行测量。

1.3 体格检查

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的作业场所的接触特点、以及检查性质确定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检查、心电图、血尿常规、听力、肝功能、B超、X射线胸片等)。

2 测定结果 2.1 职业病有害因素测定结果 2.1.1 粉尘测定结果

本次对该单位共测定粉尘测定点11个,游离二氧化硅采样8个含量为8.5% ~ 9.8%,粉尘测定合格率90.95%。

2.1.2 其他有害因素测定结果

毒物测定点36个,其中一氧化碳测定点8个、二氧化硫测定点3个、混苯测定点8个、硫酸测定点2个、氨测定点4个、硫化氢测定点2个、氰化氢测定点1个,苯酚测定点3个、萘测定点2个,苯并芘测定点4个、总合格率100%;噪声测定点8个,辐射热测定点6个,合格率均为100%。

2.2 电离辐射检测结果 2.2.1

该厂德国NGB公司铯-137干熄焦料位计测量系统安装在该厂干熄焦炉上。

2.2.2 放射源基本情况(表 2)
表 2 放射源基本情况
2.2.3 危害因素

该系统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电离辐射,发出的射线为γ射线、β射线,γ射线能量为0.662MeV,β射线能量为0.511MeV,γ照射量率常数为3.275,半值层宽束,铅为0.65cm,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危害因素是γ射线。

2.2.4 检测结果

室外天然放射性本底范围: 0.12 ~ 0.18μGy ·h-1。140t铯-137干熄焦料位计源容器散漏射线辐射水平检测,见表 3表 4。75t铯-137熄焦料位计源容器散漏射线辐射水平检测结果见表 5表 6。结果显示,所测各点均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表 3 源容器散漏射线辐射水平检测均值(μGy·h-1)

表 4 料位计安装场所辐射水平测试均值(μGy·h-1)

表 5 源容器散漏射线辐射水平检测均值(μGy·h-1)

表 6 料位计安装场所辐射水平测试均值(μGy·h-1)

对料位计放射源的测定结果显示,所测各点均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2.3 体检结果

本次共体检1 534人,年龄22 ~ 59岁,工龄1 ~ 35a,男1 034人、女500人。体检结果显示:粉尘作业34人X射线胸片异常、异常率2.22%,噪声作业14人听力异常、异常率0.9%,苯作业60人血常规异常、异常率3.91%。

3 讨论

本次对该单位监测结果显示一个粉尘点超标(75t干熄炉平台二层粉尘浓度19.7 mg /m3检测浓度范围3.00 ~ 19.7超限倍数为2.46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的矽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8 mg /m3) [1]。其他职业性危害因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混苯、硫酸、氨、硫化氢、苯酚、萘、苯并芘、噪声、辐射热等均未超标。总合格率为96.96%,2004年监测粉尘点27个其中4个点超标,超标倍数为0.1 ~ 5.5倍。辐射热测定点5个均超标。一氧化碳测定点2个,部分值超标。噪声测定点3个,冷凝泵房设测定点噪声强度超标,为84 ~ 88[dB(A)]。混苯测定点5个,精苯车间泵房北设测定点苯浓度超标,超标倍数为6.47倍。苯并芘设测定点7个,4个测定点超标,超标倍数为0.54 ~ 40.2倍; 参考前苏联车间空气中苯并芘最高容许浓度为0.15 (μg /m3)。总合格率为69.39%,2009年总合格率为90.09%。

本次体检结果异常共108人,异常率7.04%。其中5a以下工龄3人,6 ~ 10a工龄5人,11 ~ 20a工龄45人,21 ~ 30a工龄55人,结果异常随工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2004年体检结果异常共386人,异常率33.07%。

本次调查结果说明自2003年以来该单位设备更新改造效果明显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逐年提高。体检结果异常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该单位属多种有害因素并存,尤其是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苯并芘等可引起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损害象白血病等[2]。因此更应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4 建议

① 健全职业卫生档案。②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采取技术措施,降低有害因素浓度(强度),并加强个人防护。③该厂应用放射源料位计测量系统放射源铅屏蔽室上“开”“关”状态指示应直观醒目,避免造成放射源安装、维修人员过失误照。④放射性同位素仪表的安装、维修及操作人员应配备工作场所辐射超量报警仪。⑤对职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⑥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参考文献
[1]
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 http://jz.docin.com/p-572465441.html
[2]
梁友信, 主编.劳动卫生与职业病[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