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2, Vol. 21 Issue (3): 354-35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3.056

引用本文 

夏文霞, 许敬华, 金海艳, 张婧.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套诊断及复位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3): 354-35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3.05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2-02-27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套诊断及复位中的应用价值
夏文霞 , 许敬华 , 金海艳 , 张婧     
丽水市人民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小肠套叠诊断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32例小肠套叠进行检查, 测量包块大小及套叠鞘部的长度。27例在高频B超引导下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结果 32例小儿小肠套叠中, 肠套叠包块最大外径23mm(均值16mm), 套叠鞘部最大长度15 mm(均值12mm)。实行灌肠复位患儿全部获得成功。结论 高频超声显像可基本明确小儿小肠套叠的诊断, 并可在超声引导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关键词高频超声检查    小肠套叠    

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 对32例确诊为小肠套叠患儿进行超声检查, 其中27例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现将我们对小儿小肠肠套叠超声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的声像图特点的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32例, 男性21例, 女性11例, 年龄1个月~2岁, 其中4个月~10个月27例, 10个月~2岁5例, 发病时间最短3 h, 最长44 h。临床表现呕吐、腹痛, 未见血便, 未触及明显腹部包块。仪器应用GE Logiq 500和Philips T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高频探头频率8.5~11 MHz; 对患儿进行腹部高频超声检查, 在发现"同心圆"包块后, 测量包块大小及套叠鞘部的长度, 请小儿外科医生给患儿一次肌注安定(0.01mg/kg), 20 min后再次观察小肠套叠征象有无消失, 如包块仍然存在, 即在高频超声监视下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 操作步骤如下:加热生理盐水后混入适量甲硝唑, 将温度调至36~38℃, 检查Foley氏管有无漏气。患儿平卧, 将Foley氏管插入患儿肛门并向气囊内注入30 ml生理盐水, 然后在彩超监视下缓慢注射生理盐水混合液灌肠, 复位过程中同时扫查肝肾隐窝、盆腔有无积液或积液量的变化; 超声下可看到生理盐水通过回盲瓣进入小肠, 液体到达小肠套叠头端, 迅速冲开, 套管征及同心圆征消失, 肠套叠复位完成。然后缓慢放水直至退出Foley氏管。

2 结果

32例小儿小肠套叠中, 套叠包块最大外径23mm (均值16mm), 套叠鞘部最大长度15 mm (均值12mm)。高频超声均显示肠段横切面中心强回声或强弱相间回声, 外圆呈一均匀环形低回声(即同心圆征), 见图 1。套叠肠段纵切面为前后两边低回声及中间规则的强回声条(即套管征), 见图 2, 套叠段小肠位置不固定, 随肠蠕动、移动度较大。5例小肠套叠在经30min内多次探查后自行松解。3例经肌肉注射阿托品后自行松解。未见松解的24例在高频B超监视下进行了生理盐水灌肠复位, 全部获得成功。灌肠压力为60~80mmHg。灌入液体量为400~950 ml。

图 1  

图 2  
3 讨论

通常肠套叠按发病部位分类为:回肠-结肠型、回肠盲肠-结肠型、结肠-结肠型、复套型(多为回肠回肠-结肠型)、小肠-小肠型[1]。也可以对肠套叠进行简便的分型, 把前4种鞘部均为结肠的肠套叠统称为结肠型肠套叠, 后1种鞘部为小肠的肠套叠称为小肠型肠套叠。本组病例即为鞘部为小肠的小肠型套叠。

结肠型肠套叠与小肠型肠套叠具有不同的解剖特点和病理学改变。结肠型肠套叠为回肠末段、盲肠或结肠套入结肠, 因套入深, 系膜受牵拉而发生缺血, 套入部产生血液循环障碍。套叠部位位于右腹部, 有时随着肠道的不断蠕动可上升至右上腹[2]。该型肠套叠套入深, 因结肠较粗且套叠肠壁水肿明显, 同心圆面积大, 直径26~42mm; 而小肠型套叠绝大多数为肠蠕动紊乱所致。为小肠套入小肠, 套入浅, 肠系膜受压轻, 肠壁血液循环障碍不明显。套叠部位常位于左腹部及下腹部, 因小肠较细且套叠肠壁水肿不明显, 同心圆面积小, 直径12~23 mm; 该型肠套叠动态观察变化较大, 可见局部肠道蠕动而发生位置及套管征长度的改变, 观察较长时间, 部分可见其自动回复, 本组病例有5例自行松解, 3例经肌肉注射阿托品后自行松解。另外, 在灌肠过程中, 两者压力亦有差距, 大肠型肠套叠压力多在80~110mmHg, 而小肠套叠为60~80mmHg。

尽管如此, 也有报道小肠套叠患者由于病理性铅评分或者肠道并发症的存在而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且小肠套叠使用空气灌肠复位是无效的[3]。可见, 高频超声对小肠套叠可做出准确诊断的同时,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亦是非手术整复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金哲, 潘少川, 黄澄如. 实用小儿外科学[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2.
[2]
金美英, 史赛敏, 曹刚, 等. 联合双频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分型和灌肠复位治疗中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2): 229.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07.02.074
[3]
Koh E.P.K, Chua J.H.Y, Chui C, H ., et al. A report of 6 children with small bowel intussusception that required surgical intervention[J]. J.PEDIATR.SURG, 2006, 41(4): 817-820. DOI:10.1016/j.jpedsurg.2005.1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