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海军上海凉城干休所
介入放射学因其创伤小、疗效快很快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 所以, 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在各地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与此同时, 介入放射学对患者的高辐射剂量也引起了许多国家放射学界的密切关注[1-3], 为了配合开展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医疗水平调查, 我们选择区内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及颅内动脉成形术的介入放射治疗单位, 进行了介入放射学患者受照剂量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元件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所生产的RGD - 3B型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北京康克洛公司生产的TLD2000B型退火炉; 北京康克洛公司生产的LiF(Mg, Cu, P)片型热释光剂量元件。
1.2 对象选择我区内一家三级医院, 同一台DSA(西门子Artis Zeego)设备、同一科室, 同一介入手术类型的患者的受照剂量。
1.3 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或颅内动脉血管成形术; 术前, 在手术台患者头部所在的位置铺好“专用检测布”, “专用检测布”上各个矩阵布点TLD元件的位置如图 1所示, 其中F5(布的中心点)对准照射野中心; 手术结束后收回TLD元件, 在热释光剂量仪中读数, 测出各部位的受照剂量。
![]() |
图 1 专用检测布布点示意图 |
本中心的个人剂量测量装置经过了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比对, 每次参加比对指标均符合比对要求, 其评定值与约定值的偏差均在± 5%以内。对可疑或不真实数据通过调查等方法查明原因, 以决定保留或舍弃。
1.5 统计处理不同部位受照剂量测定结果均以x ± 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各检测布点的受照剂量平均值见表 1, 范围在18.68 ~ 442.66 mGy之间, 受照剂量分布, 位于患病区域(照射野中心)有1个大的剂量高峰, 并以患病区为中心向外周逐渐递减。本文选择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分析, F5为照射野的中心位置, C5, I5, F2, F8分别代表的是中心位置远端的上下左右(见表 2), 各检测点的受照剂量分布是F5>F2, I5>F8>C5, P<0.05。ICRP报告[4]按照病人皮肤的最大累积吸收剂量对介入放射学操作进行了分类:高剂量操作被定义为引起数百mGy剂量的操作, 中剂量指引起数十mGy剂量的操作, 而低剂量操作是引起低于10mGy剂量的操作。从表 2五个具代表性的检测点来看, 剂量范围在3.48 ~ 1 562.83mGy之间, 本次调查覆盖了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三种操作。
![]() |
表 1 各检测点受照剂量平均值(mGy) |
![]() |
表 2 手术中患者不同部位受照剂量 |
实践证明介入放射性治疗可以带来巨大利益, 但在应用中如果不注意防护或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危害, 小剂量辐射可引起生物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 大剂量还可诱发白血病和肿瘤的发生。美国的一项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证实[3]:2Gy以上X射线照射可能引起皮肤红斑, 7Gy照射可能导致永久性脱毛, 1 2Gy照射可能引起延迟性皮肤坏死。本次调查表明:患者的受照剂量范围在 3.48~1562.83 mGy 之间。
受照剂量范围在3.48 ~ 1562.83 mGy之间, 覆盖了高、中和低剂量三种操作, 受照剂量分布以照射野为中心向外周逐渐递减, 靠近病变的位置有些数据已超过1Gy以上。因此, 应高度重视对脑血管介入操作的患者进行辐射防护, 尽量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 从而降低辐射危险的发生, 采取的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合理选择介入放射学操作系数, 根据介入放射学治疗过程的不同阶段选择恰当的参数和模式, 控制原发射线的剂量, 缩短X射线照射时间。并且像低kV /mA技术、使用小照射野、降低透视脉冲频率等都可有效地能降低患者剂量[5]。②对医生要加强业务技能和防护知识的训练, 提高手术的熟练程度, 减少曝露时间。③加强对患者的防护, 此次调查显示,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患者所受剂量较高。为了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 在对设备采取屏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 也要使用铅板或铅橡皮等个人防护用品做好对病人的防护。
[1] |
Buls N, Pages J, Mey J, et al. Evaluation of patient and staff doses during various CT fluoroscopy guided interventions[J]. Health Phys, 2003, 85(2): 165-173. |
[2] |
Perisinakis K, Damilakis J, Theocharopoulos N, et al. Accu - rate assessment of patient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and asso - ciated detriment risk from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procedures[J]. Cireulation, 2001, 104(1): 58-62. DOI:10.1161/hc2601.091710 |
[3] |
Miller DL, Baiter S, Cole PE, et al. Radiation doses in inter - ventional radiology procedures: The RAD-IR study: Part I: overall measures of dose[J].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3, 14(6): 711-727. DOI:10.1097/01.RVI.0000079980.80153.4B |
[4] |
ICRP.Avoidance of radiation injuries from medical interventinal procedure[P].ICRP Publication 85, 2000, 30(2): 7-67.
|
[5] |
白玫, 刘彬, 郑钧正. 心脏介入患者受照剂量研究[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7, 16(7): 222-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