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迁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河北 迁安 064400
结肠癌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也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1]。结肠癌传统检查方法是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两者能明确腔内病变,但对肠壁和肠腔外浸润存在局限性。近年来,MSCT用于结肠的检查,可观察结肠癌的原发病灶,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情况,并对结肠癌进行术前分期(TNM分期)。笔者分析35例经手术或/和经纤维结肠镜病理证实的患者的MSCT影像特征,来评估MSCT在结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4月~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结肠癌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60.8岁。临床表现:腹痛、腹胀、腹部肿块、血便、大便习惯改变、腹泻及肠梗阻,病史10d~3a。
1.2 检查方法检查前2d进流食,检查前12h口服甘露醇约500ml并清洁灌肠,检查前15min肌注654-220mg,并经肛门注入气体约800~1 000ml。应用西门子公司16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10mA,扫描层厚3.2mm,进床1.6 mm; 扫描范围自右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常规行仰卧及俯卧双体位扫描)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30%的碘海醇100ml),通过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2.5~3ml/s注入,注射剂量为1.5~2.5ml/kg。分别于注药后25~30s、60~80s、90~120s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三期扫描。
2 结果 2.1 肿瘤的部位、类型病变位于盲肠3例,升结肠14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4例,乙状结肠11例,小肠癌转移左半结肠1例,其中有1例为升降结肠两处发生(图 1),且都为原发性癌。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5例,高分化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5例; 按Borrmann分型,息肉型11例,局限溃疡型12例,浸润溃疡型9例,弥漫浸润型3例。
![]() |
图 1 升结肠、降结肠两处原发癌 |
肠壁厚度均超过5mm,最厚达52mm,平均20mm。受浸润肠段范围32~90mm,平均60mm。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增厚,局限性增厚肠腔略显狭窄或正常; 广泛性增厚肠壁呈环状增厚,造成肠腔明显狭窄和变形,严重病变可造成肠梗阻(图 2~3)。
![]() |
图 2 升结肠癌(壁环形不均匀增厚,浆膜面毛糙,可见淋巴结。) |
![]() |
图 3 降结肠癌伴肠梗阻(降结肠壁增厚约13mm,浆膜面毛糙,可见结肠扩张,可见气液平面。) |
肿瘤向腔内外浸润生长,形成不规则软组织团块样隆起,主要向腔内生长(图 4)。肿块最大截面积81mm × 75 mm,最小截面积18mm × 30 mm,平均截面积43mm × 60mm。
![]() |
图 4 乙状结肠癌侵及右腹壁(乙状结肠内软组织肿物71 × 46mm,强化CT值72~96Hu,病灶中心有低密度区。) |
本组35例中,16例肠壁浆膜面光滑,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均匀; 余19例浆膜面毛糙,周围脂肪层模糊或消失,可见伸向四周的不规则条状、线状及小结节状影。(图 5)
![]() |
图 5 乙状结肠癌(增强后癌灶CT值120Hu,周围脂肪间隙可见索条及小结节浸润。) |
病变周围、肠系膜、腹主动脉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共6例),最大短径达20mm。
2.2.5 临近器官及远处转移腹水网膜转移3例,侵及右肾1例(图 6),侵及子宫后壁1例,肝转移1例,侵及腹壁1例(图 4)。
![]() |
图 6 升结肠癌侵及右肾下极 |
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病灶平扫CT值平均为22~49 Hu,动脉期门静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21例显著强化,静脉期显著强化14例,强化平均C值为75~102Hu。
3 讨论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常见恶性肿瘤。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肠癌的组织学分型:腺癌占大多数,有资料证明占96.11%[3]; 黏液癌,预后较腺癌差; 未分化癌,预后最差,易侵入淋巴管及小血管。结肠癌的转移途径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直接浸润和脱落细胞的种植转移四种,其中主要是淋巴转移,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更易出现腹腔种植转移。结肠癌的CT分期[4]主要以肿瘤对肠壁的浸润程度及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有无转移为依据。肠壁无增厚、无转移为Ⅰ期; 肠壁增厚超过5mm,未侵犯周围组织为Ⅱ期; 仅限于结肠癌病变附近淋巴结转移的为ⅢA期,有肠系膜及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的为ⅢB期; 已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临近脏器无法切除的为Ⅳ期。
3.1 结肠癌的MSCT影像特征原发病灶表现为肠壁增厚局部或全部呈结节状、肿块状,结节肿块形态不规则,或向腔内突出,伴有或无肠腔狭窄。动脉期增强原发肿块明显强化,静脉期周边正常肠壁强化更明显,使肿块与周边正常肠壁形成了显著对比,利于肿块显示。MSCT双期增强扫描,增强了肿瘤与肠壁周边组织的对比度,并能显示肠周脂肪间隙动静脉血管结构(含淋巴结),静脉期提高临近器官对比显示,利于判断肿瘤对临近器官的侵袭。MSCT可重建CT血管成像(即CTA)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情况及肿瘤与腹腔血管的解剖关系。MS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还可清楚显示肿瘤沿肠壁生长、肠壁增厚程度、浆膜面及肠周脂肪间隙、临近器官侵袭以及肿瘤向腔内外突出形状、肠腔狭窄程度,还能多方位任意旋转角度进行观察,更加利于发现病变及病变周围情况[5]。
3.2 结肠癌MSCT检查优势①扫描速度快,病人无痛苦容易接受; ②MSCT可根据临床提供的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体位,如检查升结肠或回盲部可采用左侧卧位,注入气体可多一些; 如可疑病变在降结肠可采用平卧位或右侧卧位,注入气体可相对少一些; ③图像后处理技术提高病变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3.3 结肠癌其他检查方法X射线钡灌肠,能够直观的观察肠管的全貌,如肠腔的狭窄、扩张,肠内病变的大小、形态及有无龛影的形成,还可观察病变区域结肠袋的消失,粘膜的破坏中断及结肠的活动度,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肠壁及肠腔外情况。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肠病变,如粘膜表面是否完整,是否有溃疡,是否有腔内生长的肿物,并可取组织病理检查。但肠壁及肠腔外病变尤其是向腔外生长的肿物内镜无法显示。内镜检查还有一个缺点是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
总之,MSCT在结肠癌的检查中有独特优势,能提供“一站式”方案,即一次扫描检查可完成诊断、定位及分期,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可靠的消息,必将成为结肠癌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1] |
刘玉金, 陈克敏, 刘林祥. 结、直肠癌术前影像学分期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3): 217-220. DOI:10.3969/j.issn.1671-2870.2004.03.027 |
[2] |
吴在德. 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531.
|
[3] |
张小龙, 高枫, 陈利生. 结直肠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分析[J]. 广西医学, 2008, 30(11): 1 671-1 672. |
[4] |
周康荣. 腹部CT[M].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 131.
|
[5] |
姜英杰, 聂玉强, 李瑜元, 等. CT仿真肠镜诊断结肠癌及局部浸润范围的价值[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7, 16(4): 365-367. DOI:10.3969/j.issn.1006-5709.2007.04.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