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扫描是通过静脉注射碘类对比剂,来提高图像的人工对比,使之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随着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对比剂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问世,使增强技术成为动态CT的重要程序。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5 000万人次CT检查,其中50%的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碘对比剂,而静脉外渗是注射碘对比剂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对比剂浓度高,用量大,给药速度快,并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刺激作用,一旦外漏对局部的影响较大,轻者局部红肿,热痛,麻木或产生水泡,重者引起皮肤组织溃烂,坏死,若发生溃烂,愈合较困难,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2010年1月~ 2010年12月强化扫描9 000例,共有402例发生对比剂外漏,总发生率4.67 %
1 临床资料所用CT机为美国GE - Blightspeed螺旋CT机,高压注射器是medrad.Stellent,非离子型对比剂为碘海醇(浓度为300mgI/ml,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注药速率为2 ~ 3ml/s,点佛醇(浓度为320mgI/ml,江苏恒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注药速率为3.5 ~ 5ml/s,根据漏出量我们将402例分为:轻度小于10ml,368例(0.408%),中度大于10ml小于30ml,30例(0.33%),重度大于30ml,4例(0.044%)。轻度外漏患者静脉注射周围局部肿胀,基本未作任何处理,中度外漏患者肿胀明显,一般三天内也痊愈,重度外漏者可引起上肢肿胀,一般一周左右痊愈,均未发生任何后遗症。368例对比剂渗漏原因分别为:血管状况差330例,穿刺位置不合理30例,注射压力高、速度快3例,机床移动及病人紧张碰撞穿刺部位5例。
2 讨论碘类对比剂是一种高渗透压的药物,以往应用的对比剂多为离子型,渗透压多在2 000 ~ 3 000mosm/kg,是正常人体体液的3 ~ 5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使用的对比剂多为非离子型,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其渗透压一般为600mosm/kg,是正常人体液渗透压的2倍,为了安全起见,现在我们均选择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CT增强扫描,并在检查前仔细确认有无使用对比剂禁忌症,医生患者共同签字后方可进行检查。
2.1 发生对比剂外漏的常见原因 2.1.1 环境和心理因素由于CT室环境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患者进入CT室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在静脉注射对比剂时病人紧张,乱动,致使注药困难,易产生外漏现象。
2.1.2 病人血管情况部分住院患者长期静脉滴注致血管硬化,还有老年人、长期化疗患者血管损伤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血栓、局部淋巴结切除等静脉、淋巴回流不畅的患者,这些患者血管差,增加了静脉注射外渗的危险性。
2.1.3 机械因素静脉注射压力过高,一般强化扫描注射速率都达到2 ~ 3ml/s,甚至有些达到4 ~ 5ml/s,因高压注射器压力高,注药速度快,容易引起注射部位血管的破裂,发生对比剂外漏。还有部分患者因机床移动碰擦穿刺部位,致使对比剂外漏。
2.2 发生对比剂外漏的预防发生对比剂外漏预防是关键。①对于紧张患者先安抚患者情绪,介绍检查情况及一般步骤,告知检查过程中将会出现的情况,并请其他刚做完检查的患者谈谈自己的感受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②对患者血管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较粗、直且弹性好的静脉如上肢肘部正中静脉、桡静脉及手背脉等,尽量避开关节附近,并且避免在近日内反复对同一静脉进行穿刺,对每例增强扫描的患者穿刺前常规询问静脉注射史,对老年人、长期化疗血管损伤严重或上肢静脉炎的患者,则改用下肢静脉穿刺,以免造成穿刺部位近心端血管壁外漏,若上、下肢均找不到合适静脉,则选择颈静脉穿刺,穿刺时尽量保证穿刺针头在静脉内1cm以上,固定针头导管,并密切观察病人状况及有无渗漏和过敏反应发生。③对于血管较差、较细的患者一般可以减缓注射速率,机床移动时协助患者以保持患者静脉穿刺部位不与机器碰擦,待药物注入一半后观察没有外渗及过敏反应后离开。
2.3 对比剂外漏的局部病理变化对比剂经过血管外漏到组织内,造成大量高渗性的物质在局部存积,使局部渗透压突然升高,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被大量吸收并积存在对比剂外漏处,使局部水分增多,组织肿胀。这些改变又压迫静脉造成局部血液回流受阻,而动脉的压力较高,受到的影响较小,使局部肿胀更加明显,如处理不当可发生局部坏死等严重后果。
2.4 对比剂外漏的处理一旦发现对比剂外漏征象立即停止注射,以免造成外漏面积继续扩大,同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轻度渗漏一般不处理,但对个别疼痛较为敏感者,局部给予普通冷湿敷,冷湿敷可使血管收缩,限制炎症反应。中重度渗漏患者,早期对局部肿胀部位常规用50%硫酸镁保湿冷敷,24h后改硫酸镁保湿热敷。硫酸镁能扩张痉挛的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的兴奋度,从而解除局部炎症,保湿热敷时温度不易过高,以略高于体温为宜,并抬高患肢,以降低毛细血管静水压,从而减轻患肢水肿。对重度对比剂外漏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地塞米松5mg,每日三次,连用3d,地塞米松为高效抗炎激素,有抑制因化学及其他物理因素所致的炎症及修复血管内皮的作用,也可用1.5%地塞米松局部湿敷,减少渗出,改善微循环,促进肿胀消退。还有使用类固醇、维生素E、血管扩张剂、金黄散、醋酸膏、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马铃薯片等,其中马铃薯片因简单、方便、效果佳易于得到,被患者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在CT检查中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已不是少见并发症,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风险因素,外渗的预防、识别和治疗正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对比剂静脉外渗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1] |
侯建新, 付孟丽, 许玉林, 等. 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外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泰山医学院报, 2005, 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