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放射危害,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我们自1990年对我日照市使用医用X射线机连续进行了20a的检测,并对全市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20a受照剂量的动态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日照市所使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和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机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
1.2 检测方法①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测试条件和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区检测布点方法,对隔室透视、拍片时放射工作人员操作位点及观察窗进行检测。②检测仪器采用中国医科大学生产的WF9120型X、γ射线巡测仪、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FD-71A小型闪烁辐射仪和美国451P,用前均进行了校正。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培训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前必须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以及就业后每两年一次的全市放射卫生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班,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水平,增强了放射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2.2 建档建立健全了健康监护档案。
2.3 质量控制根据卫生部《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及《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1],对检测中发现问题的,及时给予改进和停止使用,20年中共停用、改进136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显著降低了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2.4 加强放射防护20年来,我市对使用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机房进行了防护改造,在县级以上医疗单位,门、窗防护基本达到了标准,在个别未达标的单位,加强了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
3 结果 3.1 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检测合格情况(表 1)从表 1可以看出,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合格率逐年上升,自1990年至2009年每两年度的X射线机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 = 320.87 P<0.01。
3.2 医用诊断X射线机运行时放射工作人员操作位剂量率(表 2)从表 2可以看出,医用诊断X射线机运行时放射工作人员操作位的剂量率逐年下降。
4 讨论X射线是一种电离辐射,它对物质具有一定的穿透性,在X射线穿透人体的过程中,可引起机体内生物水分子等发生电离和激发,进而产生一些有害效应[2],我们从1990年起,每年定期对医用诊断X射线机进行检测,并对放射工作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的一系列综合管理,逐步淘汰了一些不符合放射卫生标准的X光机,特别是1996年对计生委系统停止使用X光机透环,使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大幅度下降,计生委系统X光机的合格率仅为2.82%[3]。加强了射线机房的防护改造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目前,医疗卫生单位基本上使用隔室透视,加强了观察窗和机房的防护改造,使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剂量逐年下降。另外我们对染色体畸变的4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18a的观察,尽管防护条件得到了改善,目前的操作位的照射剂量率接近本底水平,但染色体的畸变仍未恢复,这与HWA等(1971)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观察的结果一致,该作者调查了213名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发现在受照23 ~ 24a时染色体的畸变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应加强对染色体畸变放射工作人员的追踪观察,确保这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染色体的畸变率是反应电离辐射操作的良好指标,它能觉察操作和评价其操作的程度[4]。人体染色体对射线有较高的敏感性,所以在是电离辐射作用下染色体可以发生畸变,染色体畸变分析对个体慢性外照射病的诊断具有综合评价的能力,是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5]。同时染色体的畸变率也被用作估算急性照射的生物剂量及评价辐射效应的重要指标[6]。计生委系统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畸变率较高与他们的工作量大且透视时间集中、个人防护意识和防护条件差有关。
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是评价长期小剂量职业照射着细胞遗传学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7],照射剂量在0.05 ~ 1.0Gy范围内微核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微核的出现可以作为是否受到照射的依据和剂量大小的判断标准,并可作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普查的指标[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新建、改建的机房严格按照“三同时”,加强了放射防护,放射工作人员的操作位X射线照射剂量基本上不超过二倍本低,新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基本接近正常水平。
[1] |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
[2] |
张丹枫, 李学成编.医用诊断X射线的合理应用[M].太原: 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1990: 8.
|
[3] |
贺法宪, 张凤梅, 王善平, 等. 日照市乡镇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现状及原因分析[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1996, 6: 8. |
[4] |
白玉书. 染色体畸变分析法估算受照剂量的方法[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3, 13(4): 208. |
[5] |
王凯, 李彦勋. 周口市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3): 311. |
[6] |
林志敏, 何玲, 王琼. 四川省工业探伤人员染色体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1): 50. |
[7] |
马子健, 方四新, 杨晓兰. 合肥市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3): 314-315. |
[8] |
李红艳, 李亘山, 杨声, 等. 南京市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4): 437-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