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4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1]。由于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在许多临床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已发展成为与外科、内科并列的现代医学三大技术,而且有望更进一步扩大其发展和采用新程序[2]。与诊断X射线相比,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受照剂量比传统X射线工作者高数倍到数十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手部剂量百倍或千倍于全身剂量,特别是非心血管的介入放射学操作更甚[2],因此,加强介入放射学的防护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笔者调查了南平常见的介入手术操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并评估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风险。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家三甲医院的介入设备大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各1台(设备采用照射量率自动控制技术),介入操作人员18人。
1.2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剂量元件为中国防化院生产的GR-200A型Li(Mg,Cu,P)片状热释光剂量元件,规格为∅4.5mm × 0.8mm,测读仪为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的FJ-427A1型微机热释光剂量仪,退火炉为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的FJ-411A型热释光退火炉。
1.3 调查方法和内容利用热释光探测器对第一术者的左眼、甲状腺(铅围脖内、外)、胸部(铅衣内、外)、腹部(铅衣内、外)、左手、右手,左脚、右脚等8个部位进行检测。手术结束后,连同本底送回实验室检测。为了减少误差,每个部位佩戴2个探测器,取平均值。采集时间为2010年4 ~ 6月,共采集心脏介入42例、肝脏介入13例、下肢介入10例等3类介入手术65例。
1.4 质量控制对同一批元件退火后统一照射后,使用热释光剂量仪进行读数,控制分散度在± 5%之内。将已筛选过的剂量元件送中国剂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检定。为了减少元件布放的误差,所有手术元件的布放均由笔者一人完成。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的整理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根据手术介入部位的不同,手术分为三类:肝脏介入手术、心脏介入手术、下肢介入手术,其中肝脏介入13例,心脏介入42例,下肢静脉造影10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20.0%、64.6%、15.4%。设备采用照射量率自动控制技术,曝光条件由设备自动完成设置。
2.2 剂量检测结果 2.2.1 不同介入手术名称第一术者的剂量65例不同手术的第一术者的表面平均剂量(按表 2均值计算,如未特别指出,文中的平均剂量均按此计算)见表 1。可见射频消融术操作者剂量最大,下肢静脉造影剂量最小(单因素方差分析: F = 9.642,P = 0.000)。
根据介入部位的不同将65例手术分为三类:肝脏介入、下肢介入和心脏介入。单次手术术者体表平均剂量:心脏介入>肝脏介入>下肢介入(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 = 23.227,P = 0.000)。各部位及均值的剂量见2。
2.2.3 术者各部位剂量对于同一类介入手术,术者各部位的剂量不同,经Friedman Test,差异有显著性(肝脏介入: χ2 = 82.334,P = 0.000;下肢介入: χ2 = 29.698,P = 0.000;心脏介入: χ2 = 204.975,P = 0.000;)。不同类别介入手术第一术者各部位的剂量(见表 2)分述如下。
2.2.3.1 眼部的剂量三类介入手术中,心脏介入手术第一术者眼睛的剂量最大,下肢介入剂量最小。经Kruskal-Wallis检验,三类介入手术第一术者眼睛的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054,P = 0.000)。
2.2.3.2 甲状腺的剂量甲状腺部位剂量范围5 ~ 127μSv,中位值为28μSv。由于佩戴铅围脖,甲状腺剂量中位值下降到5 ~ 8μSv。经Kruskal-Wallis检验,三类手术甲状腺部位铅围脖外的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 24.975,P = 0.000)
2.2.3.3 手部、脚部的剂量经Kruskal-Wallis检验,三类介入手术第一术者手部和脚部的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左手: χ2 = 19.699,P = 0.000;右手: χ2 = 8.056,P = 0.018;左脚: χ2 = 23.316,P = 0.000;右脚: χ2 = 17.110,P = 0.000)。
2.2.3.4 躯干的剂量(胸部和腹部的剂量)躯干由于穿戴防护服,躯干的剂量较之防护服外有明显的下降,65例手术中,第一术者胸部的剂量中位值为5μSv,腹部的剂量中位值为10μSv。经Kruskal-Wallis检验,三类介入手术第一术者躯干部位的剂量(铅围裙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胸部: χ2 = 30.066,P = 0.000;腹部: χ2 = 35.427,P = 0.000)
2.3 当量剂量的估算根据前期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市肝脏、四肢、心脏介入手术每位术者开展的平均例数大概为50、100、200例。以单次手术的中位值和最大值进行估算,对三类手术的第一术者的眼睛、左手、左脚的年当量剂量及全身有效剂量进行初略估算。结果见表 3。
本次研究采用NCRP(美国全国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计算方法来估算年有效剂量,公式为E = 0.5HW + 0.025HN。HW指衣领处铅围裙外的剂量,HN指铅围裙内胸部或腰部的剂量[3]。结果见表 4。
介入放射学辐射暴露的研究已经成为医疗辐射防护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表明:我市开展主要的介入手术中以心脏介入第一术者的所受的平均剂量最高,其中又以射频消融手术产生的剂量最高。主要是由于心脏的介入手术较为复杂,难度大并时间较长,此外,心脏介入手术多由心内科医生操作,对机器的性能不够熟悉,且防护意识不如放射科医生,不注意个人防护,导致所受剂量较高,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4, 5]。
从三类介入手术操作者各部位剂量分布来看,我市介入工作人员各部位接受的剂量分布规律总体上与国内情况基本一致[6] :左手的剂量最大,头(眼)、脚的剂量较小,右脚的剂量最小,但我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头、胸、腹、左手、右手的剂量较国内的平均水平略高。这可能是由于我市介入放射学开展的时间较短,操作的频度较小、介入工作人员经验不足、防护意识薄弱造成的。由于使用移动防护屏,肝脏介入手术各部位的剂量与心脏和下肢介入剂量分布略有差别。表现为肝脏介入术者腰腹部以下的剂量有显著的降低。表明:合理使用屏蔽防护对于降低职业照射有着重要的意义。
手部剂量远高于其他部位的剂量,这是由于在心脏或其他部位介入操作时,双手置于X射线下进行操作,距球管较近且手部由于精细操作的要求,往往难以穿戴铅手套进行屏蔽防护。因此要注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手部的监测。尽管本次研究的三类介入手术术者的眼晶体剂量不高,也低于目前的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而研究中发现多数的心内科医生在介入手术时既不使用铅吊帘,也不使用铅眼镜,留有很大的辐射安全隐患。随着业务量的扩展,如果不注意加强防护,心脏介入医生的眼晶体的剂量有可能接近或超过眼晶体年剂量限值。因此,任何时候做好眼晶体的防护,使之最优化都是值得提倡的。
我市三类介入操作者的年有效剂量均较国外的介入操作者的年有效剂量水平低[7-10],亦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除心脏介入操作者的剂量略高于全国水平外,肝脏和下肢介入操作者年平均有效剂量均较全国水平低。介入第一术者的眼晶体、手、脚等器官的年当量剂量也远低于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这可能与我市介入放射学开展的时间短,操作的频度较小有关。同时也表明,在目前的工作状态下,介入手术对操作者产生的辐射风险很小。但值得注意的是个别的手术如射频消融术由于曝光时间长产生较大的剂量,如果不注意加强个人防护,在例数增多的情况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照射剂量则相当可观。尤其是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日益增多,心脏介入手术也在快速地增长,按单次介入手术最大有效剂量值估算,如果按每人每年开展1 000例以上,心脏介入第一术者的年有效剂量超过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
我市介入放射学职业照射风险目前尚在安全范围内,但是心脏介入术者的平均有效剂量还是大于全国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手、躯干等部位的剂量也较全国水平略高。因此要严格介入诊疗机构和介入人员的准入管理,加强对介入诊疗机构管理者和介入人员的防护知识、法规的培训,使之提高防护意识。介入诊疗机构应当积极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尽量降低介入操作者的辐射剂量:尽可能选择防护性能好、具有剂量减少特征的X射线装置,同时优选投照条件,尽可能减少X射线输出量和操作时间,在不影响诊断治疗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适当选择射野; 缩短曝光时间,设置合理的曝光程序,合理使用低脉冲率的透视方式; 尽可能减少操作室内人员,减少散射; 充分利用距离防护、时间防护与屏蔽防护等外照射防护三措施,降低操作者和患者的受照剂量。
[1] |
Gary J, Berker MD. 2000 Rsna annual oration in diagnostic radiology: The futur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J]. Radiology, 2001, 220: 281-292. DOI:10.1148/radiology.220.2.r01au39281 |
[2] |
WHO.金延方, 程刘泉译.介入放射的效能与辐射安全[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
[3] |
National Council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Measurements (1995) Use of personal monitors to estimate effective dose equivalent and effective dose to workers for external exposure to low-LET radiation[R]. NCRP Report No.
|
[4] |
郑振权, 李冰, 袁庆海, 等. 三种介人放射学操作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监测[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1, 21: 449-45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1.06.019 |
[5] |
李冰, 庄树武, 徐践, 等. 4种介人诊断治疗患者体表剂量的测量[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1, 21: 311-31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1.04.034 |
[6] |
强永刚. 医学辐射防护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183-190.
|
[7] |
Marx MV, Niklason L, Mauger EA. Occupational radiation exposure to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s: a prospective study[J]. J Vasc Interv Radiol, 1992, 3: 597-606. DOI:10.1016/S1051-0443(92)72903-0 |
[8] |
Tsapaki V, Kottou S, Vano E, et al. Occupational dose constraints 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procedures: the DIMOND approach[Z].
|
[9] |
Delichas M, Psarrakos K, Molyvda-Athanassopoulou E, et al. Radiation exposure to cardiologists performing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procedures[J]. Eur J Radiol, 2003, 48: 268-273. DOI:10.1016/S0720-048X(03)00007-X |
[10] |
Dendy PP. Radiation risks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J]. Br J Radiol, 2008, 81: 1-7. DOI:10.1259/bjr/15413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