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讲的是三千多年前的杞国有人怕天塌下来, 惶惶不可终日的可笑故事, 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孰料三千年后, 竟在"杞人忧天"的故乡-河南省杞县又上演了现代版的"杞人忧天"故事。2009年7月17日, 河南省杞县流传当地一家辐照厂钴-60放射源将要爆炸的传言, 全县数万居民不明事实真相, 纷纷逃离家园, 前往附近县市避险[1, 2]。该事件在互联网上一时成为焦点新闻, 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无独有偶, 在今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不久, 由于缺乏核与辐射相关知识, 我国多个省市发生群众抢购含碘食盐用来预防核辐射的类似现象。这些现象表明, 我国公民对核与辐射的知识还相当贫乏, 我国的核与辐射宣传教育亟待进一步加强。
1 河南省杞县钴-60卡源事件的经过2009年6月7日凌晨2时, 杞县利民辐照厂在辐照辣椒面时, 由于货包倒塌导致放射源架倾斜, 钴-60放射源无法正常降入贮源井内安全位置而造成卡源故障。
6月14日15时, 在辐照室内辐照加工的物品由于受到长时间辐照升温自燃, 从辐照室冒出的浓烟引起当地群众恐慌。7月10日开始, 一则题为《开封杞县钴-60泄漏》的帖子在各大网络论坛流传, 称当地一家辐照厂的"放射源使用后无法放进深层地下冷却水, 裸露在空气中, 造成钴-60泄漏直接辐射", 瞬时引起网民关注, 并引发各种猜测和争议, 各种谣言、传言不胫而走。
7月12日, 开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说明情况, 告诉群众没有辐射源泄漏及周边辐射污染问题。7月17日, 环境保护部门领导和专家携带处置机器人到现场排除卡源故障。因意外, 两个处置机器人一个损坏后被强行拉出, 另一个被卡在迷道16m处, 第一次机器人探测失败。许多在场外围观的人误以为机器人被辐射融化, 社会上出现了"辐照场要爆炸"、"机器人被烧化"的谣言。当专家和一些官员离开现场时, 围观者认为他们是躲避去了。
7月17日上午, "杞县发生核泄漏", "辐照厂将要发生核爆炸", "核爆炸会导致当地寸草不生"等大量谣言、传言, 开始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互联网传播。中午时分, 许多当地居民乘坐各种交通工具, 从多个方向离开杞县, 到附近县市"避难", 车辆曾一度堵满了该县通往周边县市的多条道路。
获知一些居民受谣言影响离开杞县的消息后, 从7月17日下午开始, 当地政府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将事实真相发布给当地群众。17日下午5时许, 开封市环保局联合杞县人民政府率先发布辟谣消息; 晚8时, 开封电视台开始播放故障现场探视活动, 杞县县长再次在节目中澄清事实; 晚9时, 开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环保专家重申放射源处于安全状态; 当地政府官员走上街头, 向群众解释事件真相, 劝说他们返回家园。大多数民众在当天深夜或第二天就返回家中。
8月24日, 卡源故障处置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被卡放射源安全降回贮源井内。至此, 困扰杞县79天的钴-60卡源故障得到彻底解决。
2 事件发生的原因杞县钴-60卡源事件发生后, 雷翠萍[3]等抽取杞县利民辐照厂周围10km范围内意见代表、一般公众和学生三类人群共834人进行现场入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受访者认为钴- 60卡源事件导致大规模居民离家避险的主要原因有:谣言泛滥占67.2%、缺乏辐射知识占61.9%、随众效应占59.2%, 政府未及时向当地居民公布事件真相占42.3%。其中缺乏辐射知识位居第二位, 说明人们对辐射知识不了解是导致当地居民离家避险的主要原因。
提起辐射或放射性, 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以及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热播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让大家记住了放射源可导致人得白血病而死亡, 从而使大家对辐射"危害性"的一面有了深切了解, 并对辐射抱有极大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这次钴-60卡源事件发生后, 辐照物升温自燃, 当地居民用他们那点最浅显的放射知识来推断将要发生的事情, 误认为"辐照室冒烟, 钴-60会像原子弹一样发生爆炸", "爆炸后, 钴-60发生泄漏可影响周围数十公里", "钴-60辐照大蒜后, 大蒜不发芽", "年轻人受辐照后, 婚后不会生育"等, 并想当然地认为年轻人和儿童最容易受到伤害, 这也是这次逃亡人群中大部分为年轻人和儿童的原因。
杞县钴-60卡源事件作为突发事件, 人们在关注的同时, 必将有一些谣言产生, 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 谣言的传播速度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 大量谣言和传言往往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时候, 政府部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及时向公众报道真相, 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原因、事态的发展、采取的措施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等等是十分必要的, 媒体的报道可以及时阻止谣言的传播, 稳定公众的情绪和社会的安定。雷翠萍[3]等的调查结果表明, 公众比较信任当地政府, 61.2%的一般公众和63.2%的意见代表"非常相信"或比较相信"当地政府在钴-60事件中对他们的劝解。这次事件发生后, 杞县电视台不间断播出宣传片《解读放射源》、专家访谈和滚动字幕。利用手机报和电子政务短信平台, 及时发送卡源故障探测处置有关信息。各行政村利用村广播反复宣传, 希望留守村民劝解亲属及时返回。这些措施对当地居民能很快返回家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雷翠萍[3]等还选取河南辉县作为对照地区, 调查506人。调查结果表明, 两地居民对核与辐射的知晓程度都较低, 但杞县居民对核与辐射的知晓程度高于辉县。这与杞县政府在钴-60卡源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大力宣传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卡源故障处置期间, 杞县政府共发放宣传资料12万多份, 悬挂宣传条幅1 680多条, 出动宣传车1 200多台次。在县电视台播发宣传口号36条, 滚动播出12 800多次; 采制播发《特别报道》 37期, 滚动播出3 500多次。印发县政府通告50 000多份, 制作发放光盘780个, 实现了宣传全覆盖。但超过80%的受访者对杞县政府在处理钴-60卡源事件的能力方面仍持负面态度, 这说明, 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由此而推动的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公众对政府满足自身利益的期望同政府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期望之间形成了一对越来越突出的矛盾, 人们对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增加突发事件处理过程的透明度有了更高的期望。因此, 政府部门应总结现阶段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工作经验, 查找不足, 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健康教育, 这对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3 建议目前,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核电事业, 包括河南在内的一些内陆省份也在积极申请建设核电站。但由于核电科普及公众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核电决策透明度不高, 导致某种程度上核电发展面临着"政府推进, 百姓敏感, 专家清楚, 群众糊涂"的局面[4]。由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后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必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指出: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说明了核安全的重要性。因此,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建立及时的新闻发布制度, 政府要公开发出权威的声音由于突发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怎样使广大公众对事件的性质有正确的、科学的了解, 在突发危机事件应对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是防止谣言传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非典"疫情早期到"杞县钴-60卡源事件", 在危机事件初始阶段, 政府对信息公开都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态度, 生怕一旦信息公开就会引起社会恐慌, 这样处理反而丧失了话语的主动权, 失去防患于未然的有利时机, 这都是极为深刻的教训。因此, 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时, 必须主动及时的公布信息, 将公众的疑惑消除在萌芽阶段。
3.2 加强公众核与辐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除了事件发生时及时进行新闻发布外, 在平时对公众进行有关内容的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在核电厂的协助下对附近的公众进行核安全、辐射防护和核事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应实现社会化和制度化, 依托传统的和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和广大媒体,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开展核和辐射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 使其社会化; 积极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调, 在中小学的有关课程里, 加强核和辐射科学知识的教育, 使其制度化。在公众宣传教育中, 应通过通俗易懂的描述增强其心理接受效果, 应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使公众增加参与意识。公众核与辐射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才能避免类似"杞人忧天"可笑亦可悲的闹剧再次上演。
[1] |
邱军宁, 李骅. 由"杞县钴-60泄露"事件看谣言的传播与应对策略[J]. 新闻世界, 2010, 11: 137-138. |
[2] |
张天祝. 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研究[J]. 核安全, 2009, 3: 6-11, 60. DOI:10.3969/j.issn.1672-5360.2009.03.002 |
[3] |
雷翠萍, 程晓军, 张钦富, 等. 河南省杞县居民60Co卡源事件认知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1, 2(31): 138-143. |
[4] |
李京喜, 沈钢, 贾祥. 浅谈核安全公众教育[J]. 核安全, 2009, 2: 11-13. DOI:10.3969/j.issn.1672-5360.2009.0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