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我们于2009年对某市600多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性健康体检,现将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以接触电离辐射的682名在岗工作人员为受检对象,其中男性523名,女性159名,年龄为18 ~ 65岁,平均年龄为(38 ± 5.4)岁,平均职业工龄为(10.0 ± 2.6) a。涉及工种主要有X射线诊断、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业探伤等。详细询问了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并排除血液系统、眼科及其它疾病史。
1.2 检查项目 1.2.1 临床检查包括内科、血压、眼科、心电图、B超、摄胸片及皮肤科等检查内容。
1.2.1.1 血压测定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诊断标准:收缩压≥40mmHg或舒张压力≥90mmHg为高血压。
1.2.1.2 眼科在裂隙灯下作眼晶状体检查,发现晶体混浊者即为异常。
1.2.1.3 心电图采用日本产ECG-9130P心电图机,以出现窦性心律不齐、房性及室性早博、低电压、左室高血压、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T波异常改变、异常Q波等均视为异常。
1.2.1.4 B超采用深圳产迈瑞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包括脂肪肝、肝内血管瘤、肝囊肿、肝囊炎、肝胆息肉、胆结石、肾结石等均视为异常。
1.2.1.5 胸片采用X射线高仟伏胸片,当两肺野内出现异常阴影者为异常。
1.2.1.6 皮肤科检查手面部皮肤暴露部位,发现色素沉着,斑丘疹脱屑等情况为异常。
1.2.2 实验室检查 1.2.2.1 外周血液分析采用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采静脉血,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范围为血红蛋白男120 ~ 160g/L,女110 ~ 150g/L; 白细胞总数: (4.0 ~ 10.0) × 109/L; 血小板计数(90 ~ 300) × 109/L。
1.2.2.2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测定采用微量血72h培养法,以微核率测定≤8‰为正常范围。
1.2.2.3 肝肾功能采用美国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正常值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6u/L、尿素氮(BUN)为2.8 ~ 8.2 mmol/L,肌酐(Cre) 44 ~ 98μmol/L。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检查结果分析临床检出异常的以血压升高和B超检查异常为主,眼科异常数为32例,检出率为4.69%,主要表现为晶体混浊,多为点状、线状混浊,以前、后囊下皮质内较多见,符合放射线损害的征象。详见表 1。
外周血液异常检出率为12.62%,其中白细胞异常检出率占6.01%,明显比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异常检出率要高,本年度受检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均在正常范围内。详见表 2。
放射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除了可早期发现职业性损伤,还可以检出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常见病、慢性病,如血压升高等,这有利于受检者早期发现疾病,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和治愈疾病的目的。本次体检结果显示,高血压86例,占12.61%,眼晶体混浊32例,占4.69%,明显低于相关报道[1, 2],晶体混浊检出较低也可能与执行混浊定义的标准或检测条件不同有关。从实验室检查结果(表 2)可见,淋巴细胞微核率在正常范围,外周血液异常检出率为12.62%,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检出率分别为3.81%、3.23%,高于某市的2.5%的检出率[3],外周血的常规检测提示我们,长期低剂量率照射对放射工作者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4]。
因此,为做好放射防护工作,保护放射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应从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防护两个方面加以干预,工作场所应该合理布局,具备合格的防护条件,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齐全并正确使用。同时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健康监护管理工作,定期对放射人员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全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做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1] |
刘惠, 龚怀宇, 赵强, 等. 成都市1 015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13(4): 28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4.04.029 |
[2] |
陈秀云, 孙蓉, 孙峰, 等. 665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和健康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1): 55-5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1.032 |
[3] |
张书娥, 李冬梅. 某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 35(1): 47-48. |
[4] |
李洁清, 刘伟, 商希梅, 等. 128例放射工作者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1):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