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放射线探测技术在工业、医疗方面应用的日益广泛,辐射对眼晶体影响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5],克拉玛依市是以油田生产为主的城市,从事油田测井、管道探测、以及医用X射线诊断的作业人员呈增加趋势,为了进一步提升放射作业管理和卫生服务工作,了解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情况,笔者对克拉玛依市放射作业人员眼晶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放射组选择2008年体检资料,其中: 测井组408人、探伤组91人、医用X射线组110人,三组平均年龄(38.20 ± 7.23)岁,平均放射工龄(13.22 ± 8.09)年; 平均接触年剂量当量为(2.44 ± 3.41) mSv h-1,对照组选择2003 ~ 2009年未接触放射工作的人员,共计309人,平均年龄(27.13 ± 5.03)岁。
1.2 研究内容选用2003 ~ 2009年放射作业人员历年眼晶体体检资料,通过比较晶体混浊与工种、工龄、剂量间关系,以及历年眼晶体混浊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3 统计方法资料采用EXCEL2003软件录入,并以眼数(只)为单位进行统计学处理,更能准确反应晶体混浊情况,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晶体混浊发生情况放射组与对照组混浊率见表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89,P<0.01),由于晶体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到代谢、营养等方面因素影响而致混浊[1],我们将混浊眼数中剔除核内混浊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仍具有显著性(χ2 = 27.68,P<0.01),说明低剂量当量的职业照射能致眼晶体损伤。
![]() |
表 1 放射组晶体混浊发生率 |
图 1显示,从2003年~ 2009年历次检查情况看,2003年晶体混浊率较高,主要考虑检查时将生理性的混浊(混浊数小于5个)计入在内,各放射工种中,医用X射线组晶体混浊率逐年增高,说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医疗照射致工作人员眼晶体损伤数也在增加; 测井组和探伤组晶体混浊率各年度相差不明显。
![]() |
图 1 历年放射组晶体混浊率(%) |
表 2显示,各放射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放射工种中,医用X射线组混浊率最高,其次为测井组,工业X射线探伤组最低。
![]() |
表 2 不同放射工种眼晶体混浊发生率 |
见图 2和表 3,医用X射线组、测井组随放射工龄增长,眼晶体混浊率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呈正相关(r测井组 = 0.9302,P<0.05; r医用X线组 = 0.9112,P<0.05),医用X射线组20年工龄混浊率最高达36.84,工业X射线探伤组没有相关性(r探伤组 = 0.6932,P>0.05)。
![]() |
图 2 放射工龄与眼晶体混浊率的关系 |
![]() |
表 3 放射工龄与眼晶体混浊率的关系 |
表 4显示: 放射组个人年平均剂量当量为(2.44 ± 3.41) mSv h-1,医用X射线组年平均剂量最低,探伤组晶状体混浊阳性率与个人年剂量当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在<3 mSv h-1、3 ~ 5 mSv h-1剂量组中,晶体混浊率依次为医疗组>探伤组>测井组,在≥5mSv h-1剂量组中,以探伤组混浊率最高,通过剂量追踪,有二例剂量在35 ~ 70 mSv h-1左右,属于意外照射所致,医用X射线组最高剂量不超过8 mSv h-1。
![]() |
表 4 眼晶体混浊率与个人年剂量当量的关系 |
后囊、核内、赤道混浊在晶体混浊中占较大的比率,放射组的晶体后囊、赤道、前后囊加赤道混浊比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晶体核内、前囊、前后囊混浊比高于放射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放射组晶体混浊部位与对照组相比,有其相应的特点,如果把放射组前后囊以及前后囊加赤道混浊计入后囊混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体混浊形态观察以点尘状、粒状为主,历年体检中,仅有一例20a以上工龄医务人员出现环形伴空泡,达到Ⅰ期白内障标准[2],调离岗位,其他人员未见到后囊下盘状或蜂窝状混浊。
![]() |
表 5 放射工作人员晶体混浊部位构成比 |
眼晶体混浊是放射线致人体损伤的确定性效应,有剂量限值,国家规定的职业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为个人累积受照剂量在2 Gy以上。晶体受照后开始在后囊下有尘粒状混浊,随后逐渐形成蜂窝状,并伴有空泡,最后像老年性白内障那样发展,直至视力受到影响,发生白内障,放射作业人员发生晶体白内障的年龄是否比正常人群的提前还有待于流行病学调查。
克拉玛依市放射作业人员2008年个人年剂量当量平均值为(2.44 ± 3.41) mSv h-1,说明克拉玛依市工作场所辐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比较完善,没有超剂量照射情况发生,个人年平均剂量当量离散程度依次为探伤组>医用X射线组>测井组,探伤组剂量范围波动较大,考虑意外照射所致; 即使在低剂量照射下,探伤组晶体混浊率与放射剂量仍有明显相关性,表明晶体对低剂量照射有一定的敏感性。
从2003 ~ 2009年本市放射作业眼晶体混浊率发生情况来看,医用X射线组呈增高趋势,测井组和探伤组无明显变化; 各放射工种比较,医用X射线组晶体混浊率显著高于测井组和工业X线探伤组; 可能由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眼部接触射线频次较高,特别是放射性介入、骨科手术治疗中,近距离接触射线机会更多,有可能造成晶体损伤; 而油田测井组虽然使用放射活度较高的中子源测井,但因为现场携源作业时,放射源距离眼部较远,又采用轮流作业方式,相应接触时间短、频次低; X射线探伤组除非意外照射,一般能做到距离和屏蔽防护,其次,测井组和探伤组近几年加强了就业前体检工作,剔除了眼晶体不适合放射作业者,因此,眼晶体混浊发生率呈平行趋势。
医用X射线组、测井组晶体混浊率与放射工龄呈正相关,与国内胡池、徐国范、梁梅等报道相一致[3, 4, 6, 7],说明长期小剂量职业照射,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探伤组与放射工龄无相关性,与高工龄段体检眼数较少有关。
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造成一定损伤,因此放射防护工作不能忽略眼部防护,必须佩戴辐射防护眼镜,注重辐射防护宣传,减少放射作业人员心理负担,使政府、企业、个人充分认识职业照射对眼晶体的影响,并加强电离辐射现场管理,控制风险。
[1] |
施殿雄, 林利人. 眼科检查与诊断[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506-543.
|
[2] |
GBZ 95-20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S].
|
[3] |
胡池, 徐承海, 余青, 等. 宜昌市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4): 447-449.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4.034 |
[4] |
徐国范, 张玉莲, 金若刚, 等. 长沙市辐射工作者个人受照剂量与晶状体混浊的相关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07(3): 773-774. DOI:10.3969/j.issn.1006-3110.2007.03.069 |
[5] |
梁肖迪, 蔡彦, 简家辉, 等. 辐射对晶状体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9, 19(1): 51-53. |
[6] |
梁梅, 朱林平, 葛宪民. 广西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的调查[J]. 中国职业医学, 2009(4): 04-012. |
[7] |
严翠先, 曹敏. 深圳市放射作业人员晶状体浑浊情况调查[J].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0(5): 337-339. DOI:10.3760/cma.j.issn.2095-1477.2010.05.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