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东阳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阳江 529500;
3.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00
“在核设施中建立和保持防止辐射危害的有效防护,以保护个人、社会和环境免受损害”是核安全的总目标[1],制定应急计划并在一旦核事故时及时采取行动以减缓和控制核辐射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实现这一总目标不可缺少的措施,而应急计划须根据核电站周围居民基本情况进行制定,不同屏蔽物(主要是建筑物)对核事故产生烟羽中的γ源的典型屏蔽因子相差较大及放射性核素释放到环境会直接或间接转移到暴露于室外的食品和饮用水中,因此,只有掌握居民住宅及饮食等基本情况,政府部门才能根据居民饮食特点,在核电站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抽样采集时令蔬菜、饮用水及当地生产的牛奶等样品进行核素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食品控制和农业对策等辐射防护措施; 在一旦核事故时根据住宅结构特点指导居民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核电站周围30km半径范围内连续居住超过12个月的居民。
1.2 方法等比例分层抽样、现场抽样问卷调查。在阳江与红沿河核电站周围主导风向30km半径范围内,每5km范围内选一个行政村,共6个行政村,每村至少调查100户,在阳江与红沿河核电站周围分别抽取1 237户和855户,每户对户主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住宅和饮食; 分别调查房屋类型、墙体材料、屋顶、窗户材料、采暖方式等及饮用水水源、牛奶来源及食用蔬菜频次等。调查表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房屋、牛奶、饮用水、时令蔬菜5部分,共21个问题。奶牛厂等信息通过收集农业等政府部门掌握的现有资料获取。所有调查问卷应用Epidata3.1软件双录入并逻辑纠错,建立调查数据库,用stata7软件tabulate、sum等命令统计描述调查数据。
2 结果 2.1 住宅 2.1.1 类型阳江核电站周围居民住宅以二层及二层以上楼房为主,红沿河核电站以平房和带坡顶瓦房为主。阳江核电站楼房为主占83.06%,平房和其他占16.94%;红沿河核电站以平房和其他类型为主占89.75%,楼房比例较低,仅为10.25%。
2.1.2 墙体材料两核电站周围房屋墙体材料前三位相同,依次为砖、石料和混凝土。见表 1。
对墙体的调查仅采取询问的形式,数据准确性较差,在此不做统计描述。
2.1.4 房顶类型与材料顶类型:阳江核电站周围房屋平顶占84.88%,坡顶占15.12%;红沿河核电站平顶占67.00%,坡顶占33.00%。房顶材料:阳江核电站周围房顶混凝土占83.84%,砖瓦占14.79%,石棉瓦占0.97%,其他占0.40%;红沿河核电站周围房顶砖瓦占35.68%、混凝土占24.09%、泥土/稻草占9.64%、石片占5.99%、油毡占3.65%、木制占3.52%、石棉瓦占2.60%,其他占14.83%。
2.1.5 窗户阳江核电站周围住宅窗户遮挡物以安装单层玻璃为主,占87.25%,红沿河核电站周围住宅窗户安装玻璃占97.87%,其中单层玻璃占56.57%,双层玻璃占32.19%,冬季双层其他季节单层占9.11%。见表 2。
① 阳江核电站:地处广东西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无特殊恶劣情况下冬季不采暖。②红沿河核电站:周围居民采暖方式以土暖气为主,占46.29%,柴草烧炕占39.74%,其他方式占13.97,详见表 3。
两核电站周围居民饮水源均以井水和自来水为主。详见表 4。
从两核电站所辖地区农业部门获取的现有资料得知两地区均没有奶牛厂,居民饮用奶供应来自外地区。20.91%阳江核电站周围居民和28.93%的红沿河核电站周围居民饮用牛奶。
2.2.3 蔬菜阳江核电站周围居民食用高频次百分率前五位依次分别是小白菜、节瓜、豆角、通菜、青瓜。红沿河核电站周围居民食用高频次百分率前五位依次是大白菜、韭菜、芹菜、小白菜、菠菜。
3 讨论核辐射事故释放的大量放射性物质以气溶胶形式随风漂移,对下风向其他地区或国家造成污染环境中的放射性可通过外照射直接作用人体,造成健康危害[2]。核事故早期阶段,居民隐蔽在室内,是简单易行的防护措施,可使来自放射性烟羽外照射剂量减少到10% ~ 50%。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可减少因吸入放射性核素污染所致剂量[3]。核电站周围建筑物屏蔽可减少外照射直接作用于人体,降低核事故危害。不同结构特征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屏蔽效果。胡二邦等[4]对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建筑物辐射屏蔽因子的研究显示:一层尖顶建筑物>老式二层平顶建筑物>新式三层建筑物>多层型办公大楼。屏蔽因子是评价建筑物屏蔽效果的指标,其值越大,建筑物防护效果越差,研究说明楼层越高防护效果越好。建筑物楼层、墙体及屋顶材料和尺寸、窗户遮挡物材料等是屏蔽因子重要影响因素。本次调查阳江核电站周围居民住宅以二层或二层以上楼房为主,而红沿河核电站以一层平房或瓦房为主,房屋墙体材料前三位相同,依次为砖、石头和混凝土; 两核电站周围房顶类型均以平顶为主,红沿河核电站周围居民房顶材料类型较阳江核电站繁多,前者以砖瓦为主,混凝土次之,而后者以混凝土为主,砖瓦次之; 两核电站周围居民房屋窗户遮挡物以玻璃为主。通过现场调查获取的房屋类型及墙体材料等信息,单从住宅楼屋角度分析可认为阳江核电站周围居民建筑物辐射屏蔽因子较红沿河核电站低,屏蔽效果会更好。
核电站事故中期,主要是地面沉积的放射性核素外照射及来自食品和水的内照射[5]; 事故后期的主要照射途径是受污染食品和水引起的内照射。核事故后,居民通过饮食被污染食品(主要指蔬菜)、水和牛奶致放射性内污染。食用食品数量和频次不同,造成了对人体危害程度不同[6]。阳江及红沿河核电站周围居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浅井水和自来水。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及可能核事故后,应对核电站周围地区主要河流、水库、自来水厂及自备井的饮用水等进行布点采样,制定合理科学的采样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居民饮用水控制措施。核辐射事故并不是对所有食物都会影响,在事故之前就曾发货或者完成商业包装的食品就不会受到影响。通过当地农业等部门获取阳江及红沿河核电站周围30km范围内没有奶牛厂及奶牛繁殖基地,居民消费的牛奶均是外地供应包装好的成品。因此,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及可能核事故后,因饮用当地生产的牛奶造成居民的辐射危害不太可能。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将蔬菜分成新鲜蔬菜、干菜、泡菜及酸菜四类,按城市、农村、性别及年龄调查人群蔬菜食用率,未对新鲜蔬菜予以分类[7]。本次调查与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目的不同,目的是掌握居民食用主要时令蔬菜种类,有针对性采集蔬菜样品,进行放射性核素监测。两核电站所在地区地理位置、气候和居民饮食习惯不同,是造成核电站周围居民蔬菜食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本次调查在冬季进行,掌握的是冬季居民时令蔬菜食用特点,由于蔬菜生长存在季节性,核电站周围居民春、夏、秋三季度食用蔬菜特点需进一步调查。
建议在今后的核电站周围居民住宅与饮食情况调查建议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①基本情况调查最好将问卷调查与收集政府部门掌握的现有资料两种调查方式有机结合。当前物流业发达,时令蔬菜等仅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信息可能存在偏倚,农业部门掌握外地输入、内地自产内销及内地生产销往外地的时令蔬菜的种类及销量,较通过现场问卷调查获取的消息更准确更全面,两次核电站周围基本情况调查区域主要在农村,居民食用蔬菜主要产自本地获取取较真实; 而城镇居民对于蔬菜来源掌握不清,要获取食用本地蔬菜种类及频次,仅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是不科学的。当地有无奶牛场等信息,问卷调查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从农业等部门获取更为可靠; 本地生产及外来输入海产品种类及数量须从渔政等部门获取,基于此再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居民食用本地海产品的量和频次。②增加对公共设施,例如旅馆、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建筑设施基本情况的掌握,核事故时地下室或高层建筑隐蔽性能更好[8]。③增加居民夏季空调及采暖方式的调查,核事故时居民需要密闭门窗,夏季可能致周围居民中暑或冬季由于采暖方式不恰致周围居民CO中毒伤亡现象的发生,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政府采取科学有效应对措施,避免核事故间接导致居民中暑或CO中毒伤亡事件的发生。④建议政府部门制定一部核电站周围居民基本情况调查规范,建立起我国核电站周围居民基本情况数据库。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巨大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以及发生在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公众健康危害,对世界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对核电站事故的担忧,我国正处于核电事业快速发展时期,在科学审慎发展核电事业的同时,应汲取日本福岛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经验教训,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需做好核电站周围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积累起各核电站周围居民四季度食用主要时令蔬菜基线资料,在核电站运行期间或一旦核事故发生时才能更好的为政府部门采集时令蔬菜进行核素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评价核电站运行及核事故对周围时令蔬菜的污染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我国核能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公众支持环境。
[1] |
刘长安, 耿秀生, 陈尔东. 核应急情况下稳定碘预防策略初探(一)[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1): 53-56. DOI:10.3969/j.issn.1673-6966.2007.01.022 |
[2] |
马丽, 雷呈祥. 核辐射事故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 海军医学杂志, 2007, 28(2): 170-172. DOI:10.3969/j.issn.1009-0754.2007.02.039 |
[3] |
刘长安, 耿秀生, 刘英. 稳定碘预防在核事故应急中的应用[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116-117.
|
[4] |
胡二邦, 高占荣.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建筑物辐射屏蔽因子的计算[J]. 辐射防护, 2003, 23(2): 74-83. DOI:10.3321/j.issn:1000-8187.2003.02.002 |
[5] |
刘长安, 刘英, 苏旭. 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计划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9-20.
|
[6] |
刘长安, 周舜元. 核或放射紧急情况污染后进入国际贸易的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指导水平[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3): 295-297. |
[7] |
马冠生, 孔灵芝.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九2002行为和生活方式[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1-36.
|
[8] |
蔡建明.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医学防护[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2(4): 349-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