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1, Vol. 20 Issue (2): 198-19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2.030

引用本文 

钱小莲, 李解权, 柏建岭. 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2): 198-19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2.03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1-03-04
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结果分析
钱小莲 1,2, 李解权 1, 柏建岭 2     
1.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42;
2.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目的 探讨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结果的变化, 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外周血象的影响, 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1 214名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及500名非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用放射组外周血象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但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均值低于对照组, 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同暴露工龄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异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在不同的工龄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的工种外周血象的异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外周血象    分析    

近些年来, 电离辐射在医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照射对健康的影响是辐射卫生研究的热门课题, 也是放射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为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外周血象的影响, 我们对南京市1 214名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参加南京市放射体检的医用人员, 除去岗前体检的和换岗后不接触射线的人员1 214人, 其中男841名, 女373名, 年龄22~74岁, 放射工龄1~58 a。对照组为条件近似的非接触射线和毒物, 近期无服药史, 无传染病, 身体健康者共500名, 其中男350名, 女150名, 年龄18~50岁, 工龄1~34a。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在年龄, 性别, 工龄上无显著性差异。见表 1

表 1 医用放射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1.2 方法

外周血象的检查包括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总数(PLT)。采集静脉血,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MEDONiC CA620分析测定, 每日进行质量控制测定。结果按照《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 (GBZ98-2002)进行判断。

1.3 统计分析

采用Stata9.2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用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表 2)
表 2 医用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

表 2的结果表明, 医用放射组的外周血象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白细胞, 血色素, 血小板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医用放射组的红细胞也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2.2 医用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表 3)
表 3 医用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

表 3的结果表明, 医用放射组的白细胞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医用放射组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异常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2.3 不同暴露工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表 4)
表 4 不同暴露工龄外周血象检查结果

表 4的结果表明, 白细胞和红细胞在工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在工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 其中血红蛋白逐渐升高并趋于平稳, 血小板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

2.4 不同暴露工龄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表 5)
表 5 不同暴露工龄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

表 5的结果表明, 不同暴露工龄外周血象异常率基本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5 不同工种外周血象检查结果(表 6)
表 6 不同工种外周血象检查结果

表 6的结果表明, 外周血象在不同工种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其中X射线诊断的血小板最低, 白细胞最高, 介入放射的红细胞和血色素最低。

2.6 不同工种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表 7)
表 7 不同工种外周血象异常发生率比较

表 7的结果表明, 不同工种外周血象异常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所致的人体的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 分裂旺盛, 代谢旺盛的细胞对放射线更为敏感。因而, 人体造血系统是放射线的敏感靶系统, 外周血象的改变是放射线损害的早期表现[1]。不少学者对长期暴露低剂量放射线对人体造血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但结果报道不尽一致。

本次调查显示, 医用放射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均值都低于对照组, 其中WBC、RBC、PLT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这说明长期暴露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用放射人员的健康有着负作用。但与文献相比[2], 南京市医用放射人员的外周血象的总异常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不同工龄间, WBC、RBC的差异无显著性, 与有关文献一致[3], 且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PLT在不同工龄间有显著性差异, 这与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4, 5]。这可能是长期低水平照射使机体在某些方面的代偿能力增强, 某些方面的代偿能力下降。机体对小剂量的电离辐射有一定的适应性, 所以工龄达到15a以上, 外周血象就逐渐趋于稳定。不同暴露工龄组间的WBC、RBC和PLT的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说明这三项指标与暴露时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6], 这可能是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生物效应是损伤与修复同时存在的动态变化过程。

有文献[7]报道, 介入放射人员的白细胞异常率高于对照组。但本次调查显示, 不同的工种间外周血象有差异, 但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接触不同的放射源, 对外周血象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关联。这可能与防护水平的提高和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有关。

由此可见,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用放射人员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 但与工龄工种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放射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 医院应改善放射防护工作条件, 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范化, 法制化,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对体检发现问题的人员要加强医学观察、复查、甚至换岗, 达到真正保护放射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伟俊. 郑州市放射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分析[J]. 职业卫生与职业救援, 2007, 25(3): 137.
[2]
吴建生, 王攀华. 2005-2007年广安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 25(5): 429.
[3]
庞新侠, 霍卫东, 刘庆. 医用放射人员血液检查结果分析初探[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3): 310.
[4]
李法清, 侯殿俊, 乔建维, 等. 医用射线工作者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13(4): 289-290.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4.04.031
[5]
滕冲. 通州市150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1): 37.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1.044
[6]
赵雅斐, 刘伟俊, 张鹏, 等. 郑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6): 30.
[7]
柳秋芹, 张巧耘. 63名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动态观察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08, 17(4):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