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1, Vol. 20 Issue (2): 193-19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2.070

引用本文 

李烨, 吴小琴, 张荣, 牛丽梅, 刘刚, 雷红玉. 甘肃某矿区周围居民胃癌死亡率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2): 193-19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2.070.

基金项目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0802018)

通讯作者

雷红玉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0-11-24
甘肃某矿区周围居民胃癌死亡率调查分析
李烨 , 吴小琴 , 张荣 , 牛丽梅 , 刘刚 , 雷红玉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 调查甘肃某矿区周围居民胃癌死亡率, 为评价该矿区对周围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以甘肃某矿区为中心, 30km半径范围内的8个乡镇常住人口作为调查组, 以距该矿区90km的某乡镇居民作为对照组。调查该区域2004~2008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 并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位次。结果 调查组恶性肿瘤死亡率95.51/10万, 标化死亡率93.56/10万, 位于前五位癌种分别为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结肠癌; 标化死亡率依次为29.52/10万, 20.27/10万, 16.66/10万, 13.22/10万, 2.28/10万。对照组恶性肿瘤死亡率106.88/10万, 标化死亡率89.31/10万, 位于前五位癌种分别为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白血病; 标化死亡率依次为41.06/10万, 20.75/10万, 9.64/10万, 5.24/10万, 6.93/10万。结论 胃癌位居该矿区周围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的首位, 该矿区周围居民胃癌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关键词胃癌    死亡率    甘肃某矿区    周围居民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占癌症的首位[1]。甘肃省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中胃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 严重危害甘肃省居民的健康[2]。为掌握甘肃某矿区周围居民胃癌死亡状况, 建立该矿区周围居民健康基线资料, 分析该矿区对周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我们对该地区2004-2008年胃癌死亡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在发生事故时, 为政府部门作出正确决策、进行科学地评价、取得公众的理解和配合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甘肃某矿区为中心, 30km半径范围内的8个乡镇常住居民作为调查组, 以距该矿区90km的某乡镇居民作为对照组。自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居住在本地区的常住人口, 期间迁入的居民除外。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段进行⑴调查人员的培训⑵入户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如下①人口学资料:来自于当地公安、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人口统计数据。②入户填写调查表:包括户籍人口中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死亡原因、就诊医院等相关信息。③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均填写死亡登记卡, 初步死因由其家属或知情者提供。④根据死亡登记卡在其就诊的医疗机构核实调查内容。⑤对摸底工作中遗漏的死亡病例及时补充。

1.3 统计方法

利用EXCEL对该地区2004~2008年死因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用中国2000年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死亡率标化)、构成比。并利用SPSS 13.0进行比较分析, 用卡方检验其差异性。

2 结果 2.1 人口构成

2004-2008年调查组累计人口369 588, 其中男性190 189, 女性179 399, 男女性别比为106.01:100;对照组累计人口28 041, 其中男性14 504, 女性13 537, 男女性别比为107.14:100。

2.2 恶性肿瘤死因分布情况

调查组(见表 1)恶性肿瘤死亡353人, 其中胃癌死亡120例, 死亡率32.47/10万, 标化死亡率29.52/10万, 构成比33.99%;对照组(见表 2)恶性肿瘤死亡30人, 其中胃癌死亡13例, 死亡率46.33/10万, 标化死亡率41.06/10万, 构成比43.34%。胃癌死亡率均位居调查组和对照组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的首位。经统计, 调查组胃癌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表 1 调查组恶性肿瘤死因分布及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位次

表 2 对照组恶性肿瘤死因分布及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位次
2.3 不同性别胃癌死亡率调查结果

调查组120例胃癌死亡病例中, 其中男性77列, 死亡率40.48/10万, 标化死亡率38. 66/10万, 构成比35.48%(见表 3); 女性43例, 死亡率23.96/ 10万, 标化死亡率20.82/10万, 构成比31.61%(见表 4)。从表 3表 4中可以看出, 胃癌死亡率均位居男女性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从图 1中可以看出男性胃癌死亡率高于女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 3 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位次

表 4 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位次

图 1 不同性别恶性肿瘤死亡率
3 结论

通过调查2004~2008年甘肃某矿区30km半径范围内的8个乡镇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可以看出, 胃癌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位居该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的首位, 胃癌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1/3以上, 与对照地区比较, 两地区间胃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以认为, 甘肃某矿区未对周围居民胃癌死亡率造成影响。

4 讨论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各种营养素的缺乏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研究表明,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B2胡萝卜素, 蔬菜还是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主要来源。所有这些微营养物质都参与了抗氧化过程, 维生素C还具有较强的阻断亚硝基化合物的能力, 可阻止胃癌的发生[4]。不良的饮食行为、暴饮暴食、烫、干、硬食、进食速度快、生气时吃饭等不良的饮食行为因素都可能长期刺激胃粘膜, 引起胃粘膜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 增加对致癌物的易感性, 从而成为胃癌发生诱因, 促使胃的癌变发生[6]。通过对该地区居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调查分析, 表明该地区居民喜食腌制食品、饮食不规律、喜烫食, 所食食物比较干硬, 男性居民普遍饮酒、吸烟。由于气候及经济等因素, 本地区居民冬春两季所摄入的新鲜蔬菜较少, 主要以腌制和发酵的蔬菜为主。实验证明, 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及其酰胺均为致癌前体物, 在体内和体外可通过亚硝基化反应生成N-2亚硝基类致癌化合物, 包括亚硝胺和亚硝酰胺两大类[4]。因此, 该地区居民长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可能是诱发胃癌高发的主要原因。其次, 本地区的经济条件及群众的就医观念亦可能是胃癌高发的一个原因。通过我们的调查可知大多数胃癌患者在病情初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基本都是在胃癌晚期才被发现。另外, 国内外大量研究以及文献报道吸烟与饮酒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5], 其中戒酒年龄越晚, 饮酒年限越长, 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我们的调查显示, 调查地区男性胃癌死亡率高于女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提示男性居民普遍饮酒、吸烟不是该地区胃癌高发的主要原因。

因此, 应提高对该地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宣传, 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消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合理营养, 平衡膳食, 消除错误的就医观念, 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有尚, 张思维. 我国人口死亡和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J]. 中国肿瘤, 1997, 6(10): 9212.
[2]
刘玉琴, 禄韶华, 张小栋, 等. 甘肃省胃癌死亡率变化及近期预测[J]. 中国肿瘤, 2010, 19(5): 314-318.
[3]
覃玉, 徐耀初. 胃癌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J]. 疾病控制杂志, 1999, 3(1): 68-71. DOI:10.3969/j.issn.1674-3679.1999.01.028
[4]
陆建邦. 胃癌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 2001, 28(2): 157-159. DOI:10.3971/j.issn.1000-8578.2591
[5]
徐飚, 王建明. 胃癌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13(1): 1-7.
[6]
缪永东. 农村居民膳食生活习惯及饮食行为对胃癌发病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4): 1042-1044. DOI:10.3969/j.issn.1006-3110.2007.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