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 作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特检指标之一, 对于放射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低剂量电离辐射射线会导致机体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性腺、视神经、眼晶体及免疫系统的损伤,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尤为敏感, 常出现异常现象[1]。
为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变化, 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 我们于2009年对合肥市300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情况进行检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合肥市放射诊断、工业探伤、同位素等工种的300名放射工作人员, 其中男250人, 女50人。年龄在19~62岁之间, 平均36.6岁; 放射工龄在2个月~40 a, 平均工龄11.5a。另外选取35人未接触射线, 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淋巴细胞微核测定采用微量全血培养, 分析1 000个胞浆完整转化的淋巴细胞, 计数淋巴细胞中所含的微核数, 计算微核率; 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 油镜下观察200个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淋巴细胞, 计数畸变细胞数, 计算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0.3%、微核率>0.5%者为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以P < 0.05为显著性水准。
2 结果 2.1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及微核检测情况放射组与对照组染色体平均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平均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1。
淋巴细胞微核阳性检出率和染色体畸变阳性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但两者的差异无显著性。(表 2)
三种不同工种放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 微核率和阳性检出率亦无显著性差别。
不同放射工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阳性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微核细胞率和阳性检出率亦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 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 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呈上升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4。
检测结果表明, 我市300例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042%, 在正常值0.14%内。微核细胞率为0.437 ‰, 在正常范围0~3 ‰内。不同工种、年龄、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原因, 一是由于我市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及个人防护基本达到了要求; 二是放射工作人员通过参加防护知识、法规培训, 提高了防护知识和意识, 特别注重自身防护, 大大降低了受照剂量, 有效的防止了辐射损伤。
染色体畸变是反映电离辐射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近年来, 学者常以染色体畸变作为估计辐射危害的一个重要标记[2]。淋巴细胞微核是细胞内染色体断裂或纺锤丝受影响而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滞留在细胞核外的染色物质。微核实验能检测化学毒物或物理因素诱导产生的染色体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传学终点。微核率的大小直接反映染色体的损伤程度, 也间接地代表受辐射损伤的状况。而且微核测定方法简单、快速, 因此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测定是评价放射工种人员受照效应的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遗传学指标。
本次调查微核阳性检出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在各工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但可以看到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阳性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提示放射工龄是影响放射工种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与染色体畸变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查放射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 且个别放射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超出正常范围。与大量的资料报道一致, 说明职业性受照人群小剂量长期慢性照射对健康有一定不良影响。提示需进一步加强辐射防护及辐射剂量监测,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1] |
仲志鸿, 韩方岸, 宋寅生. 387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遗传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10): 1247. |
[2] |
王芹, 李进, 孙元明, 等.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医用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的研究[J]. 中国职业医学, 2003, 30(2): 8-10. DOI:10.3969/j.issn.1000-6486.2003.0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