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1, Vol. 20 Issue (1): 67-6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1.010

引用本文 

张亮, 袁葆琳, 罗建奇. 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1): 67-6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1.01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0-08-09
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健康状况分析
张亮 , 袁葆琳 , 罗建奇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水平的对策。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体检结果进行检测、分析及讨论。结果 2007年、2008年我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27 mSv、0.60 mSv, 低于全国人均年有效剂量。不同工种放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有所不同, 从事介入治疗和核医学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68 mSv、0.63 mSv, 略高于其他人员。血常规异常率在 < 1mSv与≧ 1mSv组分别为7.89%和33.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胸部X片、腹部B超、妇科检查均未发现与受照剂量相关的异常表现。结论 我院受检人员职业照射水平是安全的, 但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今后应改善防护条件, 不断完善卫生监督管理体制, 进而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水平。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剂量监测    健康管理    

根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和GB16387-1996《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通过近两年的监测,积累了一定的监测资料,笔者针对2007 ~ 2008年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监测数据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07 ~ 2008年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

1.2 监测方法

个人剂量监测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第7.2.2及第9.1.3规定,个人剂量计佩戴周期为3个月,1年监测4次。临床检查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进行,依据GB16387-1996《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判断其临床各项指标异常与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评价,根据现行的年剂量限值和辐射安全与防护最优化原则,把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划分为以下5个水平[1] : ①可忽略的水平(小于1 mSv/a); ②最优化的水平(小于5 mSv/a); ③可接受的水平(大于5 mSv/a小于10 mSv/a); ④可忍受的水平(大于10 mSv/a小于20 mSv/a); ⑤不可接受的水平(大于20 mSv/a)。

1.3 监测仪器

中国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监督检测所研制的LiF(Mg,Cu,P)热释光剂量仪。

1.4 体检检查项目

血常规、胸部X片、腹部B超、妇科检查(女性)。

1.5 统计学处理

放射人员不同剂量区间体检结果采用STATA9.0统计软件,进行χ2统计学处理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监测统计结果见表 1。由表 1可见,我院92%的放射工作者人均年有效剂量小于1mSv,剂量在5 ~ 20mSv组人数为0。说明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

表 1 2007 ~ 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2 放射人员不同工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表 2)
表 2 2007 ~ 2008年放射人员不同工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表 2可知,在82名不同工种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中,年平均剂量低于1 mSv者占92%。高于5 mSv者为0,说明各不同工种放射人员工作环境都是安全的。在安全范围值内,从事介入治疗和核医学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其他人员。说明这两工种的放射防护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特别是介入治疗工作人员一定要搞好个人防护。

2.3 放射人员健康体检结果 2.3.1 放射人员不同剂量区间血常规体检结果(表 3)
表 3 2007 ~ 2008年放射人员不同剂量区间血常规体检结果

表 3可知,由于剂量在5到10 mSv之间与剂量大于10 mSv区间段,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无阳性指标故不做统计学分析,剂量小于1 mSv与剂量在1到5mSv区间段,两组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结果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放射人员的血常规异常率与个人受照剂量有一定关系。

2.3.2 放射人员其他体检项目结果

从放射工作人员体检项目结果分析,除血常规出现异常外,胸部X片、腹部B超、妇科检查均未发现与受照剂量相关的异常表现。

3 讨论

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工作场所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它既是放射人员健康监护和放射性疾病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并且用于评价具体个人的受照水平以及所有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平均有效剂量、集体有效剂量和剂量分布情况,又能够发现非预期事件,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此项调查分析工作的进行将为估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危险和危险分布提供一定可靠的依据,对我院放射管理与防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调查结果可见,我院放射工作者人均年有效剂量小于1mSv,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全国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77 mSv[2],说明随着宁夏经济和医疗科技的发展,设备和防护条件已基本得到改善。我院放射工作人员接受职业照射剂量水平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在正常情况不会造成放射性职业危害。但从事介入治疗工作和核医学工作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略高于其他放射工作人员。介入放射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放射学新领域,融放射诊断学与临床治疗学于一体,对于它的放射防护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措施,由于工作人员在诊视床边长时间进行操作,势必会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进而导致我院放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增高,提示应加强对这类人员的剂量监测管理。放射工作人员不同剂量区间血常规体检结果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放射人员的血常规异常率与个人受照剂量有关。本调查与国内报道结果不一致[3, 4],(国内大多报道为不同剂量区间血常规体检结果无差异),本调查由于检测人员较少,有待于继续监测观察。

根据对个人剂量监测及健康现状的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①加强放射防护法规及防护知识的宣传,建议改善防护条件,加强个人防护意识,严格按照规程操作。②建议对从事核医学工作的人员应增加指环剂量计。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GB18817-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6.6.2.4条规定[5],应该为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提供每年一次的血常规检查、眼晶状体检查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检查,完善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其亮, 王建超. 关于依法改进当前个人剂量监测的建议[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3): 192-194.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3.017
[2]
田崇彬, 武丽, 杨均芳, 等. 河南省直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2): 180-181.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2.026
[3]
贾晓筠, 赵小爱, 郑丽仙, 石建华. 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8, 28(1): 78-7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8.01.027
[4]
金若刚, 王晓之, 符中华. 长沙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6, 26(3): 271-27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6.03.027
[5]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