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1, Vol. 20 Issue (1): 58-5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1.006

引用本文 

公为美, 赵善冬, 李琳. 莱芜市冶金行业2006~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1): 58-59.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1.01.00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0-09-03
莱芜市冶金行业2006~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公为美 1, 赵善冬 2, 李琳 3     
1. 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莱芜 271100;
2. 莱芜市人民医院;
3. 莱钢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莱芜市冶金行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 及时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水平, 为放射病诊断提供科学的有效剂量依据。方法 用热释光剂量仪。进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对2006~2009年全市冶金系统的1010人次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按不同年份、不同工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年的总集体剂量为0.94人·Sv, 人均年剂量0.94 mSv·a-1, 98.6 ﹪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小于5 mSv,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1.01 mSv·a-1结论 莱芜市冶金行业放射工作人员现在的工作条件是比较安全的, 但应重视放射诊疗特别是临床介入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条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监测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现状, 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工作场所防护效果, 为放射病诊断提供科学的剂量依据, 不断提高防护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现将莱芜市冶金行业2006~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监测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莱芜市冶金行业从事放射诊疗, 工业探伤, 小型密封源操作放射工作按要求佩戴个人剂量计的人员。

1.2 仪器设备

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的热释光剂量仪,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所生产的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热释光剂量计采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所提供的玻璃管, 剂量元件外壳为塑料长方形盒。

1.3 监测方法

按照GB5294-8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进行监测, 每三个月监测一次, 每年四次。热释光剂量元件经退火﹝ 240℃± 2℃.15 min ﹞处理后, 以二个元件为一组, 装入剂量盒内, 受测人员工作时剂量盒佩戴在外衣上侧口袋内。本底值采用同批退火处理后的个人剂量盒存放于实验室内与到期回收的剂量盒一同测定。测定值扣除本底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份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表 1)
表 1 2006~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可见所监测人数中, 集体剂量当量939.00 mSv, 人均年剂量当量98.6%在5 Sv以下, 未发现受照剂量超过10 mSv者, 表明莱芜市冶金行业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较低, 防护工作做得较好。

2.2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表 2)
表 2 2006~2009年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

可见不同工种年剂量当量不同, 受照剂量相对较大的是从事放射诊疗的放射工作人员, 从事其他(衍射仪、荧光仪)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最低, 年剂量当量在510 mSv的有14名放射工作人员, 其中11名为医院X射线放射介入治疗医师, 因此, 医疗机构放射诊疗是冶金行业放射防护的重点。

3 讨论

莱芜市冶金行业2006~2009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1 010人次, 人均年剂量为0.94 mSv∕a, 明显低于国家职业照射平均年剂量当量值20 mSv的3∕ 10, 说明放射工作场所和个人的放射防护工作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

四年来, 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在5~10 mSv累计有11人为X射线介入治疗工作人员, 查其原因, 介入治疗工作人员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暴露在放射工作场所内, 虽有铅衣防护, 但工作时间长, 治疗次数多, 防护设施不够完善。动态掌握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保护广大放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仍然是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重中之重。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不仅能了解其实际受照情况, 还能正确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和对健康的影响, 但在具体工作中,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尚存在以下问题:①个别放射工作人员不按规定要求佩戴剂量计, 甚至弄虚作假, 把个人剂量计放在身体上照射。②个别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认识程度不够。不按规定的监测时间及时收发个人剂量计, 影响个人剂量监测和评价工作科学性和真实性。因此, 在以后工作中, 要注意加大实验室投入, 不断提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 同时加强用人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及法规培训, 增强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认识, 不断提高个人剂量监测水平, 更好的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