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是一种天然的放射性元素, 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核原料。在核能与核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其有可能弥散到环境中, 经迁移、沉积, 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继而对人群健康造成危害[1]。因此研究表层土壤中的235U、238U含量及其比例关系对环境本底调查、放射性污染环境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2]。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复杂多样, 铀含量较低(<8 μg/g), 而γ谱仪、a谱仪、中子活化分析法、激光荧光法等传统的放化分析方法, 存在样品制备过程复杂, 核素损失大, 测量时间长, 不能有效给出同位素丰度比等缺陷[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痕量与超痕量的非放化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该技术灵敏度高、干扰少、分析速度快, 检出限低, 线性范围宽, 可以同时进行元素含量和同位素比值的分析, 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因此, 近年来在放射性核素检测及核事故应急监测方面广泛采用[4, 5]。本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与ICP-MS联合应用, 分析土壤中的铀含量和235U/238U比值, 从中确定最优化的检测方法, 并研究了我国9种典型土壤样本中的铀含量及235U/238U同位素比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中国土壤标准品(GBW07408) (地矿部物化探所/测试所), 我国9种典型土壤(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名称及采集地点见表 1), DU气溶胶粉末(核工业总公司某厂)。
美国Agilent公司7 500ce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MARS5型微波消解系统(美国CEM公司); XT-9800型样品预处理加热仪(上海); S × 2-2.2-10型马弗炉(天津); Milli-Q超纯水(≥ 18.2 MΩ·cm); ICP - MS标准溶液(美国Agilent公司, 铀浓度10 mg/L, 235U/238U= 0.00725);铂标准溶液(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Pt浓度1000 mg/L), 浓HNO3 (德国MERCK公司, 电子纯), 氢氟酸, 高氯酸, 过氧化氢(国产分析纯)。
1.3 实验方法 1.3.1 土壤消解土壤标准品及样品于80℃, 3~4h烘干, 干燥冷却后粉碎、研磨、混匀, 过筛, 保存于干燥器中, 分别采用微波消解[6]、灰化法和直接酸溶法[7]进行消解。
1.3.1.1 微波消解法分别采用浓HNO3 + HF + HClO4和浓HNO3 + HF + H2O2作为消解试剂。
(1) 准确称取100.0 mg土壤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 加入6 ml浓HNO3和6 ml HF预消解16h。进行程序微波消解: 720W加热10min至140℃, 保持10min; 720W加热5min至160℃, 保持10min; 1 200W加热10min至190℃, 保持10min。冷却至室温后, 完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烧杯中, 加入1ml HClO4;
(2) 准确称取100.0 mg土壤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 加入6 ml浓HNO3和2 ml HF预消解16h, 再加入1ml H2O2, 进行上述A中的程序微波消解。冷却至室温后, 完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烧杯中。
上述经过(1)和(2)处理的土壤样品, 115℃加热蒸干至约200 μl, 用2.5 ml 40% HNO3溶解残渣, 加Mill-Q超纯水定量至50.0 g。DU气溶胶粉末采用(1)的方法进行消解。
1.3.1.2 灰化法称取100.0 mg土样, 于马弗炉中450℃灰化2h, 冷却至室温后, 用4ml浓HNO3完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烧杯中, 115℃加热, 蒸发至2ml时加入2ml HF, 继续加热至近干时, 加入2ml HNO3溶解沉淀, 蒸发至大约0.5 ml时用纯水定量至50.0 g。
1.3.1.3 直接酸溶法称取100.0 mg土样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 加入6ml HNO3 + 5ml HF, 115℃加热消解, 摇动助溶, 待蒸至近2 ml时, 加入2ml HNO3溶解沉淀, 蒸发至大约0.5 ml时加入纯水定量至50.0 g。
1.3.2 内标元素的筛选采用Agilent 7500ce型ICP-MS对获得的土壤溶液进行全元素(72种)半定量扫描, 预估待测元素含量, 并且选择电离能、原子量与待测元素接近, 在土壤中含量较低的元素做为内标元素, 以补偿基体效应对检测的干扰。
1.3.3 ICP-MS参数优化表 2为优化的ICP-MS工作参数。Ar气为载气, He气为反应气, 采用耐高盐Babington石英双通道雾化器, 标准反应池检测模式, 在线加入内标, 流动注射进样。为保证235U/238U比值的稳定性, 在两个样本采集的间隔, 加浓度为10 μg/kg的标准物质(235U/238U=0.00725)作为质控, 进行比值校正。
配制一系列铀浓度为0~400 μg/L的系列标准溶液, 标准反应池模式进样, 以铀浓度为横坐标, 以铀元素和内标元素计数的比值为纵坐标, 用Agilent化学工作站的软件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计算, 得到标准曲线, 验证方法的线性范围; 配制浓度分别为2, 80, 250和400 μg/L的铀标准溶液, 在不同时间点检测5次, 验证方法的精密度; 以国家土壤标准物质07408号土壤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和检测准确度。为保证比值测定的准确性, 采用大面积屏栅电离室α谱测定DU气溶胶样品中的235U/238U比值, 与ICP-MS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1.3.5 土壤样品的检测采用优化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和ICP-MS技术, 分析我国9种典型土壤中铀含量和235U/238U比值。
2 结果 2.1 内标元素的确定对消解后的土壤溶液进行全元素半定量扫描, 表 3为部分待测土壤中质量数从153至238的元素半定量检测结果。与待测元素铀相比, 通常使用的内标元素209Bi在土壤含量较高, 作为内标元素会干扰检测结果, 而在土壤中195Pt含量较低, 与铀元素的质量数较为接近, 而且元素稳定性好, 因此选取195Pt作为内标元素。
图 1为用Agilent化学工作站的软件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计算, 得到标准曲线, 曲线方程为:X=20.81Y-0.002 563, 线性相关系数r=0.9999,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86 ng/kg。
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已知浓度标准溶液(2, 80, 250和400 μg/kg) 5次, 得到方法的精密度如表 4, 所有浓度水平的RSD%值均小于3%, 说明该方法的精密度满足检测需要。以07408号标准土壤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和准确度(表 5), 采用微波消解的样品回收率和准确度较好, 其中, 以HNO3 + HF + H2O2为消解试剂时, 铀元素回收率最优, 样品检测相对误差为5.2%, 准确度符合土壤中元素检测的需要, 而直接酸溶法的相对误差较大。表 6中, 分别采用大面积屏栅电离室α谱和ICP-MS测定DU样品中的235U/238U比值, 二者相对误差为6.0%。图 2为采用优化后的方法检测07408号标准土壤的质谱图, 图中谱线单一, 无干扰。
以HNO3 + HF + H2O2为消解试剂, 对9种土壤样本进行微波消解, 采用优化后的程序进行检测, 结果如表 7。我国9种土壤中的铀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其中取自江西的红壤中的铀含量最高, 为3.99 mg/kg, 取自北京的褐土中的铀含量最低, 为1.3 mg/kg, 各种土壤中的235U/238U同位素比值均接近于天然铀的0.00 725。
本研究比较了采用三种预处理方法(微波消解、灰化法和直接酸溶法)消解土壤样品, 对ICP-MS进行土壤中铀含量分析的影响, 其中采用HNO3 + HF + H2O2为消解试剂, 进行程序微波消解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标准给定值吻合较好, 准确度和回收率最优。微波消解是在密闭状态下对土壤进行高温高压消化, 因此与其他开放式消解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需要试剂量少、时间短和元素损失少的优点, 目前该方法已经广泛用于地质环境样本的预处理[8]。在研究中, 通过对ICP-MS参数的优化设定, 实现了铀元素含量和235U/238U比值的同时测定, 检测方法线性范围宽(0~400 μg/kg)、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同位素比值的分析结果与通过α谱仪测定的结果相吻合, 满足土壤中痕量铀元素分析的要求。采用优化的土壤微波消解和ICP-MS技术, 对我国的9种典型土壤中的铀元素进行分析, 土壤中的铀含量介于1.3~3.99 mg/kg之间, 均在正常范围内, 各种土壤中的235U/238U比值均接近自然界中的比值(0.00 725), 未发现有被污染的迹象。
与常规的检测方法相比, 本研究中建立的土壤微波消解和ICP-MS技术联合应用的分析方法, 预处理过程简便、快速、损失少, 检测方法准确、可靠, 可适用于大量环境样品中的元素分析。同时, 该方法还可以进行环境介质中天然铀、贫化铀和富集铀污染的快速甄别和评价, 该方法的建立对于环境中的核素污染种类、污染程度和污染来源的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其检测结果可以作为放射性污染防治、监管的可靠依据。
[1] |
Di Lella LA, Frati L, Loppi S, et al. Environmental distribution of uranium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at selected Kosovo sites[J]. Chemosphere, 2004, 56(9): 861-865. DOI:10.1016/j.chemosphere.2004.04.036 |
[2] |
Meinrath A, Schneider P, Meinrath G. Uranium ores and depleted uranium in the environment, with a reference to uranium in the biosphere from the Erzgebirge/Sachsen, Germany[J]. J Environ Radioact, 2003, 64(2-3): 175-193. DOI:10.1016/S0265-931X(02)00048-6 |
[3] |
梁志荣, 陈琦, 刘学军. α能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235 U, 238 U[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07, 29(1): 57-59. DOI:10.3969/j.issn.0253-9950.2007.01.011 |
[4] |
郭志英, 于水, 郑永红, 等. 贫铀气溶胶在土壤中迁移深度的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7, 27(4): 314-317.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7.04.003 |
[5] |
刘英, 白石久二雄. ICP-MS在核事故应急监测中的应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1, 21(4): 239-24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1.04.003 |
[6] |
余裕斌, 郑晓玲, 何鹰, 等.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3(2): 244-249. DOI:10.3969/j.issn.1000-2243.2005.02.026 |
[7] |
Morrison J M, Goldhaber M B, Lee L, et al. A regional - scale study of chromium and nickel in soils of northern California[J]. Appl Geochem, 2009, 24(8): 1 500-1 511. DOI:10.1016/j.apgeochem.2009.04.027 |
[8] |
Ivanova J, Djingova R, Korhammer S, et al. On the microwave digestion of soils and sediments for determination of lanthanides and some toxic and essential element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mass spectrometry[J]. Talanta, 2001, 54(4): 567-574. DOI:10.1016/S0039-9140(00)006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