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国内外核医学工作者逐渐认同诊断治疗协同发展的思路, 同位素治疗正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 131I在同位素治疗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31I衰变时可发射γ射线和β射线, 但起治疗作用的β射线占99%, 其中主要两组β射线的最大能量分别为0.605MeV和0.333MeV, 治疗剂量的131I不仅射线能量高而且活度大, 因此131I所致的辐射剂量已成为核医学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资料2009年3月~2010年4月间在聊城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中随机选取接受131I治疗的甲状腺癌术后患者40人, 男性12人, 女性18人, 年龄(33.6 ±11.3岁), 体重(52.0 ± 10.2kg), 住院天数为6~10d, 患者WBC>3.0 ×109/L, 记录每例患者服用131I的活度。该科有医师4人, 护士5人。
1.2 受检者内照射的计算方法根据成人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估算值, 口服131I全身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为0.47rad/mCi; 1 rad/mCi=0.27mGy/MBq[1]。
1.3 受检者外照射的测量方法用451P-DE-SI型电离室巡测仪进行现场读数, 分别选取患者服用131I后24h、48h、72h、96h和120h, 距离受检者的颈部前面1.0m处。
1.4 职业照射的测量方法对工作人员采用TLD (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和FJ-377型热释光剂量读出器读数, 该仪器经中国计量科学院进行检定, 在95%的可信区间, 不确定度为6.4%, TLD的佩戴部位分别在医师、护士左胸前衣袋处各一个, 换工作人员不换TLD, 计算1年的累积剂量。
1.5 统计学处理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 SPSS进行单样本的t检验和直线相关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的有效剂量30例患者服用131I的活度为(482.6 ± 51.8) MBq, 有效剂量为(61.24 ±0.99) mSv, 与职业照射的年剂量限值20mSv进行t检验, t=-65, P < 0.001;与公众照射的年剂量限值1mSv进行t检验, t=40, P < 0.001。所以按α=0.001水准, 有统计学意义, 可认为服用131I治疗的患者的有效剂量大于公众照射的年剂量限值, 低于职业照射的年剂量限值。
2.2 患者外照射的辐射剂量服用131I后的患者作为一个活动的放射源, 对一定距离内陪护人员和医护工作者造成一定的辐射, 对30例受检者在各个时间点和距离点的剂量率求得平均值, 由散点图、添加趋势线得出剂量率和时间的三条拟合曲线(距离受检者1.0m处剂量率与时间的拟合曲线见图 1)均符合乘幂曲线, R2=0.967, 根据剂量率与时间符合指数曲线, 分别进行数据转换, 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剂量率和时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是-0.994, P < 0.05, 相关性较好, 呈负相关。
医师工作一年所受的辐射剂量为0.972 mSv; 护士一年所受的辐射剂量为1.492 mSv。
3 讨论核医学辐射的特点是[2]:①对病人主要是内照射(internal irradiation, 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照射); 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external irradiation, 即放射性核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体产生的照射), 也可能产生内照射。②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 组织器官剂量差异大, 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过去, 核医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99mTc显像核素的防护[3], 应用的同位素活度和射线能量都比较低。而同位素治疗病房的工作人员接触的主要是131I等高能量、高活度的放射性核素, 外照射防护和剂量监测也成为科室放射防护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选择的病例均是甲状腺癌术后患者, 服用的131I剂量加大, 有放射性药物主要聚集在残余甲状腺组织及转移灶内, 因此患者的全身受照剂量较小。国内核医学工作者已开始重视接受同位素治疗患者入院后的规范管理, 核医学病房的防护措施有多个方面, 包括内照射及外照射防护措施, 例如, 安装床旁专用防护屏和射线防护门、患者固液体排泄物的吸附和沉积、病房内通风换气装置以及配套的工作规程等。前者主要是减少通过口、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 一般是采取勤洗手、不在污染区进食吸烟、加强空气交换、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停留时间等。在核医学治疗方面131I作为经典的内照射治疗核表, 对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已得到证实, 但是对于相关的医护人员的外照射防护应该得到重视, 根据ICRP规定, 在患者服用>1.11 ×109Bq (30 mCi)或其辐射剂量率在1 m处> 50μSv/h的情况下, 应在特殊的病房隔离[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患者有效剂量为(61.24 ±0.99mSv), 明显低于甲状腺(头部CT)的剂量195.18 mSv[5], 监测表明服药时间≥ 72 h后, 在无屏蔽下距患者体表 1 m处的剂量率均在2.5μSv/h以下。故对此类患者无须防护, 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只需距离1 m以上即可。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强调患者的疗效及医疗安全, 还必须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因此, 合理安排工作与防护之间的关系是关键的问题。服药前医生应尽可能详细的把服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诉病人, 适当加大查房间隔, 缩短床旁停留时间, 以便在服药后少接触病人, 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而护理人员的辐射防护则更为重要, 她们的日常工作如计数呼吸心率、发放药物、整理病床及基本护理等无法避免, 除了要求动作熟练外还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 对接触辐射的工作安排不同人员交替进行。但随着核素治疗病房工作的开展, 患者人数逐渐增加, 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日常工作中应当不断强化放射性防护的观念。
[1] |
谭天秩. 临床核医学[M]. 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9.
|
[2] |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
[3] |
李少林, 王荣福. 核医学[M]. 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33.
|
[4] |
谭海波, 张荣银, 刘轶. 核医学科病房的建设与管理[J].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4, 24(2): 124. DOI:10.3760/cma.j.issn.2095-2848.2004.0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