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0, Vol. 19 Issue (4): 419-42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0.04.035

引用本文 

何祥金, 陈劲, 魏江涛, 陈聪, 黄丹, 余敏静. 内江市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4): 419-42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0.04.03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0-05-17
内江市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何祥金 , 陈劲 , 魏江涛 , 陈聪 , 黄丹 , 余敏静     
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内江 641100
摘要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原因, 据此提供相应对策。方法 参照四川省疾控中心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过量照射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的过量照射发生在医疗机构, 其中55.6%的过量照射属非个人真实照射, 其余44.4%为个人真实照射, 个人真实照射所致过量照射原因是工作量大或违反个人剂量监测程序。结论 放射工作单位应采取措施, 改善工作场所和人员防护条件, 提高管理水平, 落实管理责任制, 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贯彻个人剂量监测的有关规定; 检测服务机构应健全个人剂量种类, 提高监测质量。
关键词放射    过量照射    放射防护    

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是基层放射工作单位在异常条件(事故或应急)下经常发生的事情, 而判断是否发生过量照射最直接的依据就是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个人剂量监测能客观反映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水平, 同时也为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效果评价和放射性职业病诊断提供必要的依据。然而, 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否准确、真实、可靠, 是否真实记录了放射工作人员的射线受照情况, 关系到能否准确判定放射工作人员受到过量照射。

通常情况下, 个人剂量监测的操作过程包括检测元件准备、实验室检测和剂量计现场使用三个阶段。前两阶段可通过检测机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数据的准确, 而后一阶段由放射工作人员佩戴剂量计完成, 此阶段剂量计的现场受照环节失控而产生过量照射的概率较大。笔者是在剂量监测实验室实施完善的质量保证基础上, 按规定对受过量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受照情况调查或核实, 分析了2008、2009年度调查结果,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 材料和方法 1.1 方法

根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第9.1.3条:当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可疑时, 应对其受照情况进行复查, 调查分析异常出现的情况, 并将复查结果附在其相应的个人监测记录中。

1.2 调查对象

在2008至2009年间, 每个监测周期(3个月)对个人受照剂量大于2mSv的人员进行调查。

1.3 调查方法

根据四川省疾控中心检验报告书的要求, 发放《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异常情况下过量照射记录表》, 通过现场调查或委托用人单位调查, 调查结果由用人单位盖章和本人签字确认。同时, 随机抽取部份剂量异常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监测周期、辐射场、防护设施、设备及使用、人员射线操作、剂量计的佩戴或放置及用人单位管理情况等。

2 结果分析 2.1 过量照射分析

2008年至2009年度我市的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1240人次, 其中过量照射45人次, 占个人剂量监测总人次的3.63 %。对出现过量照射的人员进行调查发现, 产生过量照射的原因多种:其中, 属实际过量照射共20人次, 占过量照射人次的44.4 %, 详细结果见表 1; 属非实际过量照射共25人次, 占总过量照射人次的55.6%, 详细结果见表 2

表 1 实际过量照射原因

表 2 非实际过量照射原因
2.2 实际过量照射原因

表 1可见, 实际过量照射的20人次中, 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产生过量照射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医院特别是三级以上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少、射线诊断操作时间过长; 二是所操作射线装置陈旧、老化, 且多为非隔室防护操作; 三是防护设施屏蔽不符合国家标准和个人防护用品不完善; 四是介入手术治疗床边射线诊断操作时不注意穿戴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 五是进行射线装置维护时或应急修理时接受应急照射, 停留时间过长; 六是个别放射工作人员对射线的危害意识薄弱, 没有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规章制度操作, 在辐射源操作过程中怕麻烦而不佩戴或少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从而受到过量照射。

2.3 非实际过量照射的原因

表 2可见, 非实际过量照射的25人次中, 12人次发生在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 13人次发生在工矿企业。对全部非实际过量照射人次进行分析发现, 发生在医疗机构的主要是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将随身佩戴的个人剂量计误放或故意放在机房或射线装置旁边, 共4人次。另外4人次分别为剂量计佩戴方式不正确(个人剂量计佩戴于其他部位或铅围裙外)和超过检测周期; 发生在工矿企业的主要是在野外射线探伤作业时, 由于条件有限, 误将个人剂量计同工作服一起放在放射源库, 从而导致过量照射, 共6人次。另外5人次同样为分别为剂量计佩戴方式不正确(个人剂量计佩戴于其他部位或铅围裙外)和超过检测周期。在医疗机构和工矿企业中各发现2人次因管理混乱和1人次原因不明导致的过量照射。据调查了解, 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个人剂量原件更换时间不统一、使用和未使用的元件混淆、元件送检不及时等; 原因不明主要体现在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因文化程度、理解能力较低, 操作中常常忘记剂量计的存在, 更不能回忆剂量计的佩戴情况和工作中的异常情况, 从而导致不明原因的过量照射; 另有1人次的不明原因过量照射是真正意义上不明原因, 该名放射工作人员在该监测周期在上级医院进修, 未曾佩戴剂量计, 但该剂量元件仍然被送检, 检测结果为2.68mSv, 为此我们不得不怀疑检测实验室的数据准确性。

3 对策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履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义务, 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效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淘汰陈旧老化或防护性能差的射线装置, 改善防护装备或屏蔽设施, 配备足够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 二是加大对防护装备不完善的设备和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力度, 及时掌握本单位放射防护动态; 三是提高个人剂量管理水平, 落实管理责任制, 加强个人剂量档案自主管理, 专职或兼职的放射卫生防护员负责个人剂量计的收发, 督促和指导工作人员正确佩戴使用个人剂量计, 及时发现、处理和记录异常情况。

放射工作人员要对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知识充分了解和掌握:一是对放射实践和电离辐射要正确认识, 克服恐惧感, 不能以不正确的方法佩戴甚至故意照射个人剂量计来验证受照剂量; 二是不能因在短期内没有明显的症状和变化而轻视放射防护, 对个人剂量检测缺乏正确认识, 剂量计随意摆放, 或不留意工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三是不能因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程序繁琐、监测数据不直观、监测结果滞后等原因, 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出现抵触情绪。为此用人单位应加强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个人剂量监测的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及时纠正他们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错误认识, 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

检测服务机构应加强检测质量保证, 提高检测服务能力:一是健全个人剂量计的种类, 对不同的辐射种类和身体不同的部位的监测要求采用不同的个人剂量计; 二是应制定和严格遵守剂量计发放、佩戴、送检、回收和保存等每一个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 确保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 三是改善检测条件, 提高检测能力, 对检测异常结果可进行复查(据了解, 目前多数的检测服务机构使用热释光检测元件, 检测不具重复性。)。四是严格落实质量控制措施, 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做到监测结果准确、监测结论通俗易懂, 消除受检人员对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疑虑, 使他们理解和配合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GBZ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2]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3]
刘小莲, 麦维基, 贾育新, 等. 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异常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