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0, Vol. 19 Issue (3): 307-30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0.03.031

引用本文 

卢志娟, 戈兆艳, 庾勍, 涂彧. 吴江市2009年度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3): 307-30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0.03.031.

基金项目

吴江市科技局2008年社会发展基金项目(编号WS20081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9-09-25
吴江市2009年度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卢志娟 1, 戈兆艳 2, 庾勍 3, 涂彧 1     
1.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2. 吴江市宛平卫生院;
3. 吴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了解吴江市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为进一步改善放射卫生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 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对吴江市159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晶状体、白细胞、心电图、腹部B超异常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 其中晶状体、腹部B超异常率在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随工龄增加先升后降, 不同工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事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指标有一定改变, 要加强健康监护。
关键词电离辐射    放射工作人员    健康体检    

为了解吴江市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同时也为进一步改善放射卫生防护设施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对吴江市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吴江市各级医院正式在编、接触电离辐射的159名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 主要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核医学等职业。调查结果判定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CBZ-2002进行。

1.2 检查项目

从吴江市医用电离辐射工作人员2009年的健康检查报告中, 选取较为客观的实验室检查和仪器检查结果, 包括眼科检查、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学检查、心电图、腹部B超和胸部X射线等六项内容进行分析。

1.3 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资料采用R软件进行fisher精确检验、SAS进行趋势卡方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眼科检查结果

参检率为81.76%, 体检结果异常(包括晶状体混浊、眼底异常、玻璃体异常)9例, 异常率6.92%。其中晶状体混浊率5.38%, 眼底异常和玻璃体异常率1.54%。由表 1可见, 晶状体混浊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 经趋势卡方检验, 不同工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455)。

表 1 不同暴露工龄组晶状体混浊率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2.2.1 外周血象检查结果

表 2。该项目参检率为96.86%, 其中, 白细胞异常检出率3.90%, 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经趋势卡方检验, 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39%、11.04%和3.90%, 随工龄呈先升后降, 经fisher精确检验, 不同工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不同暴露工龄组外周血象异常率

本项目体检男女人数分别为129和25人, 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异常率男性均大于女性, 经fisher精确检验, 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未列表)。

2.2.2 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表 3。参检率为99.36%。染色体畸变2例, 检出率为1.27%;微核阳性9例, 检出率为5.70%。经fisher精确检验, 不同工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 3 不同工龄组染色体畸变及微核情况
2.3 心电图、B超及胸部X射线检查结果

表 4。心电图的参检率为96.75%。参检人员的异常率为11.41%, 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经趋势卡方检验, 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B超的参检率为98.05%, 参检人员的异常率为30.46%。不同工龄组腹部B超检查的异常率亦随工龄增加而升高, 经趋势卡方检验, 不同工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8);胸部X射线参检率为73.38%, 参检人员的异常率0.88%。参检人员中, 只有>20a工龄组出现一例异常, 其余工龄组均未见异常。

表 5 不同工龄组心电图、B超及胸部X射线检查结果
3 讨论

眼的各部分结构中, 晶状体对射线较为敏感。晶状体的改变是观察身体接受辐射造成损伤的主要指征之一。本次调查中, 晶状体混浊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 不同工龄组间有显著差异, 与颜玲[1]、程金霞[2]的报道一致。由此可见, 眼晶体混浊随暴露时间、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呈一定相关性。由于眼晶体混浊还受年龄、毒物、遗传、代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 因此低剂量电离辐射与眼晶体混浊相关性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白细胞异常检出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三者随工龄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不同工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外周血像与暴露时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可能的原因是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生物效应, 是损伤与修复同时存在的动态变化过程, 电离辐射在低剂量接触时无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3]。对不同性别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异常率分析发现, 男性均大于女性, 说明女性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优于男性。与国内的调查一致[4]

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和评价慢性小剂量受照人群远期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5, 6]。电离辐射可以引起基因突变和细胞变异, 在引起DNA单链、双链断裂上尤为显著, 并由此而导致染色体的不稳定和致癌作用[7],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肿瘤危险度明显增高[8, 9]。本次调查中染色体畸变检出率为1.27%;微核阳性检出率为5.70%, 均高于国人正常水平。两者随工龄无明显变化趋势, 在不同工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染色体畸变及微核阳性率与暴露时间无明显相关性。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10]。国外报道认为[5, 6], 职业性暴露对遗传物质的影响是显著的, 即使工作人员暴露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中, 低于限值, 染色体的畸变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仍明显增高, 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心电图异常率为11.41%, 主要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及急性心肌梗塞。异常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在不同工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大。不同工龄组腹部B超检查的异常率为30.46%, 主要表现为脂肪肝、肾结石及肝血管瘤。异常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 不同工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认为, 这些改变不能归因到电离辐射。

本次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显示, 吴江市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对体检项目的偏倚仍然存在; 电离辐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结果出现一定的异常, 现有的数据尚不能支持这些异常完全由电离辐射导致, 但提示从业人员不能轻视对辐射的防护, 同时要加强健康监护, 防止异常情况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颜玲, 柳光忠, 张宁. 953例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13(2): 153-154.
[2]
程金霞, 张宪宁, 孙兰芳. 放射工作人员756名眼晶体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04, 20(2): 27-28.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4.02.016
[3]
陈正其, 姚洪章, 刘定理, 等.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2): 124-12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2.026
[4]
赵文正.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外周血细胞效应[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36.
[5]
Francesca Maffei, Sabrina Angelini, Giorgio Cantelli Forti, et al. Spectrum of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in peripheral lymphocytes of hospital worker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low doses of ionizing radiation[J]. Mutation Research, 2004, 547: 91-99. DOI:10.1016/j.mrfmmm.2003.12.003
[6]
I. Sari-Minodier, T. Orsiere, P. Auquier. Cytogenetic monitoring by use of the micronucleus assay amongCytogenetic monitoring by use of the micronucleus assay among[J]. Mutation Research, 2007, 629: 111-121. DOI:10.1016/j.mrgentox.2007.01.009
[7]
Morgan WF, Day JP, Kaplan M I, et al. Genomic instability induced by ionizing radiation[J]. Radiat. Res., 1996, 146: 247-258.
[8]
王继先.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1950— 1990年间恶性肿瘤危险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 18(2): 113-115.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1998.02.022
[9]
Berrington A, Darby SC, Weiss HA, et al. 100 years of observation on British radiologists: mortality from cancer and other causes 1897–1997[J]. Br. J. Radiol., 2001, 74: 507-519. DOI:10.1259/bjr.74.882.740507
[10]
罗伟立. 甘肃省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染色体畸变情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2): 105.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1.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