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单位的放射线检查工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其安全化管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放射线工作人员长期与具有生物危害的放射线接触, 并从事对病人提供诊断依据的重要职责。其饮食习惯与职业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基层医院的请酒之风盛行, 酒后上岗是一个较常见的现象, 过量饮酒不但造成饮酒者的自身伤害, 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因其而引发的误操作造成自身及患者的二次伤害。就拿我科最近发生的一次误诊所引发的法律纠纷为例。我院妇科在为一足月产孕妇做剖腹产手术时将一枚缝合针折断, 请求放射科术中拍片, 以确定断针位置, 工作人员将断针影像遗漏, 作出未见断针的错误报告。根据报告结果手术人员结束了剖腹产手术。然而术后产妇反应腹部不适, 经过再次X线检查, 发现于盆腔内骶骨右侧有一手术缝合针, 结果不得不第二次开腹进行异物取出手术, 从而给产妇及医院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事后调查就是因为饮酒所致。我县中医院是一所只有一百余人的单位, 其放射科使用的是一台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产双床三管X射线诊断机, 2005年6月15日放射科工作人员赵某, 于中午饮酒后到岗值班, 14时赵某为一名胸部透视的患者检查完毕后, 在防护椅上小息, 于不知不觉中进入睡眠。一直到15时10分另一位工作人员要为患者检查时, 才发现赵某右脚踏着脚闸, 在全然不知管球正在工作的情况下, 睡在防护椅上, 遂紧急将其唤醒, 撤离机房到值班室休息。2006年10月赵某自觉胸部不适, 并且在进食时伴有轻度哽噎感。通过北京某医院确诊为食道癌早期, 同时为其进行了食道癌根治手术, 至今赵某病退在家修养。
根据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对正常人饮酒的实验证明, 在饮350ml啤酒前三人的反应时间分别为0. 75s、0. 56s和0. 58 s。饮酒30min后, 酒精开始在体内发挥作用, 同样的机器测试结果显示, 三人的反应时间分别延长到1. 22s、1. 38s和1. 05s。也就是说, 仅仅喝了350ml的啤酒, 半个小时之后, 三人的反应时间, 均延长了一倍左右。通过这一实验说明, 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酒后上岗必将造成检查者和被检查者的X射线照射时间延长, 接受的X射线照射量增多。酒后上岗对从事放射线工作有四大危害:一是视觉障碍。饮酒后会使视力暂时受损, 视像不稳, 视像模糊, 对于影像上的某些异常改变难以发现。二是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上岗, 因酒精麻醉作用, 人的手、脚触觉较平时降低, 往往不能正常操控X射线设备。通过观察发现在做胸部透视检查时, 正常检查时间一般为0. 5~1. 5min, 当饮酒后透视时间则延长为1~3min。三是疲劳。饮酒后易困倦, 在暗室透视操作时更使这一现象加重, 往往造成在机房或操作台上昏睡。四是易自损形象、引发患者不满。试想谁愿意和一个满嘴喷着酒气的人打交道呢?更何况是要给自己检查疾病的医生。有些人在饮酒后表现为精神兴奋, 说话不讲究方式, 从而引发医患矛盾。
事实上, 酒后上岗的危害, 人们都很清楚。而且严禁工作人员酒后上岗更是各医疗单位明文规定的, 对酒后上岗的查处也一直在进行。但为什么酒后上岗仍大有人在?其原因就是规章制度不能得到全面落实和严格执行, 人员素质低下, 缺乏安全文化教育, 未能树立起真正的责任心, 造成吃喝之风不能很好的控制。
当然, 由于饮酒已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想要根治酒后上岗, 不仅要靠医院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 工作人员加强自律, 还必须从客观方面依靠医院领导和家庭成员都承担起责任, 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 都不能让工作人员酒后上岗, 形成一个以酒后上岗为耻的良好氛围。医疗单位治病救人、人命关天, 为了对自己更是为了对他人生命负责, 请切切不要酒后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