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处;
3. 新疆自治区辐射监测站;
4.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介入放射学是当代医学中一门新兴学科, 借助计算机新技术和生物工程新材料, 及影像监视手段的划时代的变革, 是在X射线、CT、MRI或其他影像导向监护下, 经皮或其它途径进行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 是融放射诊断与临床治疗为一体的学科。但是介入放射学程序需较长时间曝光, 操作者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 在诊视床旁边近台操作, 导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大。某医院在防护监测部门指导和自己的共同设计下, 自制了一套立体防护装置。
1 材料和方法 1.1 选择0.5mmPb的铅橡胶, 1mmPb的铅玻璃, 钢质支撑架和万向轮腿等。
1.2 仪器经计量检定部门校准过的热释光测量系统.经过全军比对过的LiF(Mg, Cu, P)棒状热释光元件。
1.3 制作与安放由三部分组成:房顶上滑轨装的铅吊帘、床旁铅橡胶的铅防护帘和铅玻璃屏风。从房顶正对X射线机床工作人员操作侧作出轨道, 悬吊长1.2m, 宽60cm(外包布), 铅帘之间重叠2cm, 床边在工作人员站立侧用铝合金将20cm×80cm的铅橡胶夹合在一起, 铅挂帘之间重叠, 安装在工作人员操作站立位床侧; 铅玻璃屏风由一扇半组成, 左侧80cm×180cm的铅玻璃镶在钢架结构上, 下边安装万向轮腿, 右侧床上半边铅玻璃, 下边缘中间做成个半弧形的洞, 见图 1, 以便工作人员手进入操作。这样既能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 又能达到工作人员手操作的灵活性。铅屏风下有万向轮腿, 根据不同手术可以灵活调整铅屏风的位置。
将筛选过分散度在10%内的LiF(Mg, Cu, P)玻璃棒退火后装入热释光剂量盒内, 每个盒内放3支管, 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相关章节, 利用以前"限、集、屏"防护改造中工作人员透视平面立位防护区的13个测点位的布标, 将13个剂量盒别在测量布上的13个点位上, 每个剂量盒放3支挑选分散度小于10%的剂量管, 在防护装置未加前, 将有机玻璃水体模放在诊视床上, 有机玻璃水体模由4mm厚有机玻璃制成的, 外形尺寸为30cm×25cm×15cm, 内装蒸馏水, 按胃肠介入手术开机条件出射线20min; 再在加放防护装置后, 重新别放另一批挑选过的热释光剂量盒, 相同条件下, 在开机出射线20min, 两次的剂量盒收回, 回实验室测量热释光元件。进行两组剂量的比较。测量布点见图 2。
见表 1。
监测结果表明, 在无防护装置前, 床边工作人员立位防护平面各部位的当量剂量率为(382 ±113)μSv·h-1; 最高点为567μSv·h-1; 在加防护装置后, 床边工作人员立位防护平面各部位的当量剂量率为(49.7 ±32.2)μSv·h-1; 最高点为156.7 μSv·h-1。
根据《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标准》GBZ130 -2002中相关章节所规定的立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照射量率不大于1.29 ×10-6 C· kg-1· h-1(约相当于43μSv·h-1)的限值, 防护前, 从13个测试点13个点都大于43μSv·h-1, 检测不合格率的为100%;加综合防护措施后, 1个点大于43μSv. h-1, 检测不合格率的为7.7%。防护效率为92.3%。
按保守估计年工作量1 000个病人计算, 每个病人20min, 预计平均年当量剂量可达127.3mSv/a; 加综合防护措施后, 预计平均年当量剂量为16.6 mSv/a。因此, 为了普及和深入开展介入治疗技术, 对从事介入的工作场所和人员的放射防护是有必要的, 而且各医院采取了一些措施, 对下球管操作, 特别是下球管基本不动的X射线机, 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后, 能有效降低手术操作者和护士受照剂量, 保证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