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测井工作人员由于使用241Am-Be中子、137Csγ密封源以及131Ba非密封源而受到电离辐射危害, 采取各种辐射防护安全设施和措施能有效控制工作人员受照剂量, 防止确定效应的发生, 减少随机效应发生的危险概率, 使之合理地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为了评价安全防护措施的效果, 我们调查了某油田测井公司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及工作场所辐射水平, 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均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1.1 热释光剂量仪RGD-3B型(北京防化院)。热释光精密退火炉HW-Ⅴ型(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GR-200A型光子探测器, GR-206A/GR-207A型中子探测器。
1.1.2 Victoreen-290型α、β、γ多功能巡测仪 1.1.3 FH40G型多功能辐射测量仪 1.1.4 451P型加压电离室巡测仪 1.1.5 FJ-342型携带式中子雷姆仪 1.2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进行监测。从事241Am-Be中子、γ射线混合场测井工作人员佩戴中子剂量计[1], 从事137Cs和131Ba佩戴光子剂量计; 要求运源车司机将剂量计佩戴在背部, 其他人员佩戴在左胸前, 剂量计佩戴周期为90d, 全年监测4个周期。周期监测的量为深部个人剂量当量, 全年累积剂量转换为有效剂量。对周期深部剂量当量结果超过1.25mSv人员发放《个人剂量可疑结果调查通知书》, 经调查核实, 剔除失真值后统计测井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和集体有效剂量。监测质量控制按GBZ207-2008[2]进行。
1.3 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监测方法根据《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和《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 118-2002)要求, 在241Am-Be、137Cs密封源以及131Ba非密封源工作场所以及贮源罐、运源车周围设置检测点, 检测点距地面高度和源在同一水平面上, 采用中子雷姆仪、电离室巡测仪等进行检测, 结果与国家标准要求相比较, 对符合程度做出评价。
2 结果 2.1 2008年油田测井职业受照个人剂量水平(表 1)该油田测井工作人员共410名, 2008年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建档人员共388名, 监测率达94.6%。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28mSv/a, 集体有效剂量为495.0人mSv。其中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贮源库工种(1.90 mSv/a), 次之为密封源工种(1.52mSv/a), 最低为非密封源工种(0.56mSv/a); 全年仅1名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11.33 mSv/a, 超过调查水平(5 mSv/a), 经书面调查, 该工作人员于2008年第2周期维修井下释放器3次, 结果予以保留。
2.2 密封源工作场所辐射水平 2.2.1 专业运源车及源库内外工作场所辐射水平测井用专业运源车设置5个检测点, 贮源库内源坑上过道设置11个检测点, 贮源库外设置5个检测点, 检测结果列于表 2。
按照《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要求, 专业运源车驾驶室座椅、车厢外表面、车厢外2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分别不超过2.5, 25, 2.5μGy/h; 贮源坑防护盖表面及源库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分别不超过25, 2.5μGy/h。由表 2结果可见, 除贮源坑防护盖表面外, 其余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2.2 源罐外辐射水平源罐载源时, 距源罐表面5cm和1m处检测结果列于表 3。按照《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要求, 在241Am-Be源罐放射性活度>200 GBq、137Cs源罐放射性活度>20 GBq情况下, 241Am -Be、137Cs源罐表面5cm和1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不得大于2 mGy/h和0.1mGy/h, 由表 2结果可见, 除241Am-Be源罐表面5cm检测最大结果外, 其余结果均符合国家要求。
该油田测井示踪用钡(131Ba)小球, 年用量约为92.5GBq, 操作场所设置在单独的建筑物中, 有单独的出入口, 三区分布明显, 气流方向为由清洁区向高活区流向, 场所内换气采用自然通风, 设置有专用通风橱, 其排气系统有过滤装置, 通风橱通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贮源室、废物贮存室相通, 且有单独的出入口, 设置有防火防盗措施; 贮源室面积约15m2, 地面平整、光滑。各检测点空气比释动能率见表 4。
表 4结果均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及《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118-2002)要求。
3 讨论 3.1 该油田测井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较低2008年该油田测井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28 mSv/a, 这个结果不仅低于GBZ128- 2002规定的5.0 mSv/a调查水平, 同时低于参考文献[3]~[5]报道的油田测井工作人员的剂量水平(1.37~3.44 mSv/a)。但有1名放射工作人员因多次维修释放器致使年有效剂量超过年剂量限值(20 mSv)的1/2。维修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 合理运用时间及屏蔽防护措施, 维修工作期间除佩戴常规剂量计外, 还应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
3.2 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基本符合要求137Cs源罐、专业运源车、放射源库及源坑周围1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以及钡小球操作室的表面污染和空气比释动能率均符合国家标准GB 18871-2002、GBZ142-2002及GBZ118-2002的要求。但241Am-Be源罐、源坑表面辐射水平高于国家标准, 可采用更换源罐或增加防护层等措施降低辐射水平。
3.3 加强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监督管理钡小球操作室虽设置有通风橱, 但不能正常工作, 这将增加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因此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1] |
周克勤, 周汝信. 热释光个人中子剂量计的刻度及性能试验[J]. 辐射防护, 1997, 17(6): 434-436. |
[2] |
GBZ 207-2008,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
|
[3] |
李俊霞. 中国石油测井公司青海事业部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报告(2002~2004)[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7, 9(4): 327-328. |
[4] |
张伟军, 李俊霞, 冯玉水. 2004年我国部分油气田测井公司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及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3): 300-301.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7.03.024 |
[5] |
曹磊, 温亚男, 邓君, 等. 油气田n-γ密封源测井现场外照射剂量估算与防护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2): 142-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