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放射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放射工作的种类从单一的X影像诊断发展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等多个类别, 放射工作场所也不再局限于放射科, 拓展到核医学科、放疗区、口腔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多个科室, 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除集中在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区等科室外, 也广泛存在于心血管内科、骨外科、泌外科等多个临床科室。临床放射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 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但同时日常放射卫生管理中也曝露了一些问题, 使患者、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了不正当的照射,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应积极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1]。
1 常见问题 1.1 技术原因导致的不适当照射① 投照条件不恰当, 曝光条件过高导致病人过量照射, 医务人员接受的散射线也相应增加。②图像质量不合格, 重新拍片, 导致重复照射, 病人及医务人员均接受了重复照射。
1.2 意外照射① 机器、防护门、指示灯联锁装置不规范。机房曝光指示红灯未与机器联锁或联锁装置出现故障, 机器曝光时未能给予提示, 导致医务人员或病人及家属误闯误入; 联锁装置不科学, 机器曝光时可从机房外随意推开机房门, 主要依靠工作人员来管理门的开启和关闭, 没有通过合理的联锁装置来控制。②由于机器故障, 钴机、后装机等在使用过程中卡源, 导致医务人员和病人受到意外照射。
1.3 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 1.3.1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①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够。部分医务人员觉得工作人员接受的散射线极少, 而机房墙、防护门、窗等设备均有较好防护效果, 加之射线损伤的近期效应并不明显, 认为自身采不采用防护用品没有太大关系, 忽视了对自身的个人防护。②医务人员嫌麻烦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因铅衣、铅围裙等防护用品较为笨重, 穿戴起来进行操作较为不方便。同时由于工作忙, 病人多, 穿戴铅衣、铅围裙等笨重防护用品影响了工作速度。主要表现为拍片技师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介入操作人员不使用铅眼镜、铅围脖, 骨科医师在射线下正骨扶位时不使用铅手套等。
1.3.2 对病人防护措施不到位① 未对病人非照射区域进行有效遮避, 甚至对未对生殖腺等敏感部位进行有效防护。②使用的照射野过宽。对照射野未精心选择, 只满足于将照射部位拍摄出来, 没有考虑到尽量缩小照射范围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照射。
1.3.3 防护用品配备不足医、患防护用品配备不足, 铅衣、铅围裙等防护用品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1.4 场所防护设施不合要求(1) 由于历史、环境等原因, 医院放射工作场所不集中, 未能集中设置于独立建筑内, 或未能设置在综合楼的底层或盲端, 增加了对周边环境的放射。
(2) 机器更新, 性能指标增加, 如过去200maX光机更新为500maX光机, 但机房由于场所限制不能扩建, 面积达不到500maX光机标准机房要求。
(3) 机房防护门、窗在使用中出现松动、边框不密合等现象, 导致射线漏射, 达不到防护目的。
(4) 未在放射工作区域进行放射提示, 如没有放射警示标识, 没有对孕妇等特殊人群进行照射提示等。
1.5 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徽章佩戴不规范(1) 工作时不佩戴个人剂量监测徽章。工作人员因为更换工作服等原因未及时将个人剂量监测徽章佩戴于工作服上, 致使个人剂量监测徽章未能监测到工作时所接受的全部射线剂量。
(2) 佩戴个人剂量监测徽章部位及方式不正确。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将监测徽章佩戴于胸前, 而是放置于工作服口袋等处, 监测的射线剂量不能很好地反映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射线剂量。部分从事介入操作的工作人员将监测徽章固定在操作手臂上, 或佩戴在防护铅衣外, 致使监测剂量明显偏高, 不能真实地反应操作者所接受的剂量。
(3) 个人剂量监测徽章遗留机房遭误照。工作人员轮休时将工作服遗留于机房内, 个人剂量监测徽章随之也遗留在机房内, 其它工作人员操作机器时未将机房内遗留的工作服取出, 致使遗留在机房内的监测徽章接受了大剂量的照射。
2 对策加强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放射防护意识, 加强对医务人员自身、对病人和公众的放射防护, 做到放射防护最优化。
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正确合理使用射线技术, 做到放射实践正当化。
加强对放射工作的监督管理, 督促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放射管理法规、制度和规章。进一步完善防护设施和设备, 为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提供较好的环境和条件。
[1] |
杨翊. 放射卫生防护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2): 254-255.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7.02.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