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9, Vol. 18 Issue (4): 500-50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9.04.044

引用本文 

朱德志, 巫云立, 沈红梅, 许智, 章彤. 穴位贴敷治疗贴预防放疗所致骨髓抑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4): 500-50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9.04.04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9-06-16
穴位贴敷治疗贴预防放疗所致骨髓抑制
朱德志 , 巫云立 , 沈红梅 , 许智 , 章彤     
昆明医学院附三院云南省肿瘤研究所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118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贴在放疗所致骨髓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96例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在放疗同时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治疗。对照组放疗同时口服利血生。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病人一般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贴能预防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 疗效明显, 能改善病人的一般状态, 并且无毒无创。
关键词恶性肿瘤    穴位贴敷治疗贴    放射治疗    

放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 放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致白细胞下降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治疗白细胞下降的药物很多, 大多价格昂贵, 或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我科使用穴位贴敷治疗贴预防放疗所致骨髓抑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均为2006年2月~ 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放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人。全部病人均有病理学诊断。其中乳腺癌26例, 鼻咽癌25例, 肺癌21例, 食管癌16例, 直肠癌8例。

表 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x±s)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6MV-X射线直线加速器外照射, 常规分割方式DT1.8—2Gy/次, 1次/每天, 5次/周。总剂量DT:400 ~ 700Gy。实验组在放疗同时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治疗, 用清水清洁皮肤, 揭掉治疗的保护膜, 贴敷于足三里、血海、膈俞、大椎、脾俞处。并进行适当的按压。48h更换1次。对照组放疗同时口服利血生每次20mg, 每日三次, 持续到放疗结束。

1.3 观察指标

每周检查1次外周血常规, 白细胞减少分度标准参照WHO白细胞减少分级标准[1]。0度:WBC>4 × 109/L; Ⅰ度:WBC(3.0 ~ 3.9)×109/L; Ⅱ度:WBC(2.0 ~ 2.9)×109/L; Ⅲ度:WBC(1.0 ~ 1.9)×109/L; Ⅳ度:WBC<1.0 × 109/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 等级分组资料采用H检验, 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治疗组外周白细胞减少Ⅰ度5例, Ⅱ度4例, Ⅲ度1例, Ⅳ度0例。对照组外周白细胞减少Ⅰ度9例, Ⅱ度6例, Ⅲ度4例, Ⅳ度0例。2组均没有发生Ⅳ度白细胞减少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Ⅰ、Ⅱ、Ⅲ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4%、8.3%、0.02%和18.7%、12.5%、0.08%, 行等级分组资料H检验示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表 2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3 讨论

放疗损伤人体气血津液, 伤及脏腑, 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口干、失眠、易感冒等症状。属中医“虚症”范畴。辨证多属气血不足、脾肾亏虚。穴位贴敷治疗贴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制成的, 主要通过两大效应发挥作用:生物波效应和经络传导效应。它能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 辐射出8 ~ 14μm的生物波。现代医学认为当该波作用于人体时, 通过“吸收”、“辐射”、“渗透”等过程, 能产生“生物共振”效应, 从而激发肌体细胞活性, 有效改善人体所需生物酶的合成, 增强免疫力。该波仿佛无形的银针, 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 产生“经络共振”效应, 通过经络传导, “内归于脏腑, 外络于枝节”, 运行气血, 调节阴阳, 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针灸学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刺激人体穴位可激发人体脏腑经络反应, 调节气血运行, 使机体阴阳失调得以平衡, 增强抗病能力[2]。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通腑强健。脾俞配合足三里调补脾胃、益气血, 以开生化之源, 治疗气血亏虚诸症。血海滋养阴血调和阴阳。膈俞穴为八会穴之一的血会, 其具有补血活血, 活血化瘀功能。据报道针灸和艾灸隔俞穴具有明显升高外周白细胞数量和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3]。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是阳气的集中点, 可代表督脉监督并调节诸阳经上传下达, 完成协调脏腑经络活动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穴位贴敷能有效提高外周白细胞水平, 减轻骨髓抑制程度, 预防白细胞下降。疗效好并且作用持久。并且可明显改善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口干、失眠等临床症状。无创伤, 无细胞毒性, 无皮肤刺激性。操作简单, 易掌握。患者容易接受。有较好的实用性,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 实用肿瘤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9.
[2]
沈雪勇. 经络腧穴学[M]. 天津: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 222.
[3]
崔瑾, 申定珠, 熊芳丽. 针灸、艾灸隔俞穴对低白细胞模型大白鼠及骨髓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J]. 上海针灸杂志, 2005, 24(6): 41.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05.06.025
表 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x±s)
表 2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穴位贴敷治疗贴预防放疗所致骨髓抑制
朱德志 , 巫云立 , 沈红梅 , 许智 , 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