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 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在整个脊柱中, 又以腰椎的发病率为最高[1]。腰椎结核严重者, 疼痛难忍, 不能行走, 丧失劳动力, 严重危胁着人们的健康, 影响生存质量。因此,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很有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6 ~ 65岁, 平均40岁, 病程1个月~ 8a。轻度:14例, 中度:26例, 重度20例。多椎体病变34例, 单椎体病变26例。患者多表现为腰骶部疼痛, 乏力, 行走不便, 资势异常, 脊椎畸形等。
1.2 方法CT扫描采用美国菲利浦螺旋CT机, 型号TOMOSANM/EG。受检者仰卧屈膝, 双手抱头。一定要把病人的扫描部位摆正。扫描部位参照X射线片及CT定位像, 层厚, 层距均5mm, 摄片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
2 结果 2.1 椎体压缩变扁40例。从CT定位像上可见椎体有不同程度的压缩变扁, 呈楔形变者24例, 平行压扁者10例, 不规则变扁者6例。
2.2 碎骨片型骨破坏26例。椎体呈爆裂状破碎, 碎骨片大小不等, 碎骨片可嵌入椎管引起椎管狭窄, 也可游离到椎旁肌肉组织。
2.3 椎体附件病理骨折10例, 2例椎板破坏2例椎弓根破坏, 4例横突破坏, 2例棘突破坏。大多为其他椎体破坏的伴随者, 大多呈虫噬状或蜂窝状改变。
2.4 椎体融合8例, 从CT定位像上可见椎体间无空隙, 以L3、L4椎体最常见。
2.5 死骨形成40例, 在CT骨窗图像上, 可见椎体内有砂粒状或块状高密度影, 此为死骨形成。
2.6 椎间盘改变30例, CT表现为范围缩小, 密度不均。
2.7 寒性脓肿30例, 是由椎体病灶产生的脓液形成的, 脓肿可出现在椎体的前方, 后方或两侧, 以两侧腰大肌寒性脓肿最常见, 表现为密度略低。
2.8 脊柱畸形4例, 以后凸畸形最常见。
3 讨论文献[1]报道按病灶部位可分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 文献[2, 3]报道按椎体骨质破坏的形态分型:碎裂型、溶骨型, 前纵韧带骨膜下或边缘型, 局灶硬化型, 以及混合型。笔者通过临床观察, 认为根据椎体的形态及周围情况, 将腰椎结核分为三种类型:①轻度:病变局限在椎体边缘, 有硬化, 增生等, 位于骨膜下, 未侵犯椎管及椎间盘, 偶见寒性脓肿。②中度:椎体明显变扁, 明显有破坏征象, 椎间盘密度不均, 范围缩小, 椎体内有砂粒状或小块状高密度影, 可见椎旁寒性肿脓。③重度:椎体严重变形, 呈爆裂状破碎, 表现为虫噬样或蜂窝状改变, 碎骨可侵入椎管, 椎间盘溶解破坏, 椎管明显变窄,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大多可见椎旁寒性脓肿, 也可见附件受损。这种分型简单易行, 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提供最佳方案。
腰椎结核大多为继发感染, 原发结核灶95%以上在胸部。结核菌经血行到达脊柱后易停留在椎体内, 故脊椎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 其中, 以腰椎结核的发病率最高。发病以青少年最多, 30岁以上的成人较少见[4]。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及总结笔者认为30岁以上的成人较多见, 以上述文献不太相符。
X射线平片因其简单易行, 经济, 应用广泛, 可了解脊柱结核的整体情况, 椎间隙变窄及其程度, 脊柱后突畸形等。但是由于X射线平片的密度分辨率不高, 加上有组织器官的重叠和伪影的干扰, 对于早期细微的病变的显示有一定的限度, 不易检查出隐匿微小的骨质破坏, 不能显示椎管内的情况[5]。
腰椎结核CT检查具有很明显的优点, 可显示椎体破坏的部位, 范围和程度, 显示椎间盘、附件破坏的程度, 显示椎管狭窄的程度, 显示寒性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为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1] |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 264-1 267.
|
[2] |
王文献, 张冬. X线平片和CT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互补性[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 16(3): 185-187. |
[3] |
苗书全, 郭新会, 陈磊. 脊柱结核20例, CT诊断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2): 148-149. DOI:10.3969/j.issn.1673-5110.2007.02.115 |
[4] |
冯亮, 陈君坤, 卢光明, 等. CT读片指南[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462.
|
[5] |
张银刚, 焦宁.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1): 54-56. DOI:10.3969/j.issn.1002-1671.2004.0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