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致人体最主要的随机性效应是诱发肿瘤, 而最常见的肿瘤就是白血病。现就新疆一例基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 因在长期职业活动中接触X射线外照射, 导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调查、分析和诊断, 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1.1 基本情况和职业接触史患者, 男, 汉族, 40岁。从1982 ~2003年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 放射工龄21年。其中1982~1994年在基层医院工作, 防护条件很差, 后调入市级医院, 工作环境有所改善。患者1994年以前主要是用上海产200mAX射线机透视, 用上海58型机拍片。透视、拍片和做胃肠都和受检者在同一室内操作, 诊断设备自身防护性能差, 防护设施只有铅座椅和单联铅屏风, 个人防护用品有一件铅防护衣, 只是在做胃肠时使用。由于基层放射专业人员少, 工作量大, 只要有病人就得随叫随到, 无论节假日和星期天。医院每年要对入托, 升学, 就业等人进行健康体检, 每年集中体检需要连续5天, 每天透视200人左右, 全部是与受检者在同一室内操作。
1.2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患者参加从事放射工作前, 身体健康。工作后多次出现白细胞下降情况, 一般白细胞维持水平在4.0×109/L左右。突出的临床症状是疲乏无力, 休息后可缓解,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 疲劳程度加重缓解时间延长, 夜里出现失眠、多梦且时常盗汗, 容易感冒, 并且症状较他人反应重, 视力减退, 头痛眼花视物不清, 鼻腔、齿龈易出血, 皮肤多处可见小的出血点, 并出现过青紫征象。2003年因预防“非典”, 工作劳累, 上述症状明显加重, 休息也不能得到缓解, 出现恶心, 厌食腹泻, 胃肠道出血, 体重在两个月下降10kg。2004年1月在本院检查:脾大(肋下三指)血细胞检查出现异常, 随即转院到新疆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血液科做进一步检查, 检查结果见表 1。
患者血液检查结果均异常。骨髓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增生极度活跃, 以中晚杆状核细胞增生为主, 部分中幼粒有核仁, 嗜酸嗜碱细胞易见、红系增生受抑、淋巴系比值偏低形态正常、巨核系数目少, 功能尚可。血片分类:幼稚粒细胞占41%。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 分析与讨论 2.1 病因与诊断患者从1982~1994年期间在基层卫生院放射科工作时, 防护条件极其简陋, 除正常工作外, 每年还有短期大批量健康体检, 受照剂量较大, 患者自身防护意识淡薄, 除做胃肠外, 基本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依据国家GB/T16194- 1995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1]和GB16386-1996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2], 参照个人剂量档案、工作量调查和参考现场监测数据, 粗略估算出该患者21年累积受照剂量为:有效剂量当量1.2Sv, 红骨髓吸收剂量为0.91Gy, 病因概率分析PC值为66.2%, ≥50%。可以诊断为放射性肿瘤。由于患者及时做了骨髓配型, 并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 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现已基本恢复, 并可以从事非放射性工作。
2.2 对基层防护措施改进建议辐射防护工作近年来在各大医院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采取隔室操作、定期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护和防护知识培训, 明显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发生放射损伤的概率极小。但在基层卫生院、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 上述防护措施还一时难以落实, 仪器设备仍然陈旧落后, 防护性能差,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不能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 需要政府行政部门给予重视, 加强监管和扶持力度, 对基层卫生院、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要重点扶持, 更新设备, 改善工作条件; 对放射工作人员要加强防护知识培训,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政府对新农合资助资金中, 应有专项防护配套资金, 是职业病危害在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得到有效地控制。
[1] |
GB/T16194-1995,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S].
|
[2] |
GBZ 97-2002, 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