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种高档电器己逐步进人家庭,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 一些伴有电磁辐射的大型设施大量增加, 造成生活空间电磁污染。有研究证明, 在高电磁场环境中的作业人员T淋巴细胞自然凋亡率明显高于无电磁场作业的对照组[1], 而各种免疫球蛋白含量却显著低于对照组[2]; 提出了电磁辐射对细胞的损伤作用。
CEB (Cell Endophyte Bacteria)系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张政铨、聂开印两位教授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单子叶植物百合组织中与其互利共生的内生菌[3]。其代谢产物富含天然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6、多糖、谷胱甘肽、类SOD及生物碱等主要抗氧化物活性成份[4]; 具备了抗辐射的物质基础。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采用细胞酸性非组蛋白活性表达(Ag-NORs)探讨CEB在强电磁场环境中对T淋巴细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电磁场辐射系统系彩色视屏磁场发生器, 用电磁场检测仪证实该系统能产生的最大磁场强度为1.5mT (1mT=10Gaues)。
1.2 检测仪器及试剂KL-Ⅱ型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其配套试剂, 包括细胞培养基(含PHA 5.0μg、抗生素及小牛血清)、染色液、缓冲液等。
1.3 试验样品CEB代谢产物(以下称CEB),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内生菌研究室提供。
1.4 抗辐射实验挑选20例健康成人(年龄20~45岁, 男性, 肝肾功能正常, 无心脑血管病及慢性病的体检人员), 随机分成两组(实验与对照), 分别静脉抽血0.5ml, 注人细胞培养瓶中, 摇匀, 实验组培养瓶中注入CEB25μl, 对照组注人相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 摇匀; 将实验与对照均置于37℃桓温培养箱中电磁场发生器平台上, 培养72h, 每天摇匀一次。取出细胞培养瓶, 分别分离淋巴细胞干燥、固定、银染、冲洗、自然晾干。
1.5 图像分析在1 500倍镜下启动图像分析程序, 计数30个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I/S)。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两个样本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P <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CEB抗辐射作用的Ag-NORs对照观察实验组I/S活性平均为6.72%±0.83%, 明显高于对照组5.81%±1.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1。
实验证明, 正常人T淋巴细胞Ag-NORs I/S为6%~10%, 在电磁环境中, CEB能对T淋巴细胞进行抗辐射保护, 实验组由于加人了生物保护剂-CEB, Ag-NORs I/S >6%者9例(90%), 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33%), 详见表 2。
本研究T淋巴细胞通过PHA剌激, 在37℃环境中72h会转化分裂, 细胞核仁数量增多, 面积增大, 其细胞核仁与核面积之比一般为6%~10%[5], 低于6%为细胞免疫水平低下。在电磁场辐射环境中, 实验组因在培养瓶中加人了CEB对细胞膜进行了保护, 从而抵抗电磁辐射对T细胞的伤害, 故测T细胞Ag-NORs I/S 6.72%±0.83%为正常水平。而未加任何保护剂的对照组则I/S仅5.81%± 1.28%, 低于正常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1、2)。可见CEB与T细胞结合后增强了细胞抗辐射能力, 使T淋巴细胞在PHA刺激下保持了rDNA链的延伸作用, 形成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 即保持了正常细胞分裂增殖的生物学功能。
现代医学证明:辐射能致体质酸化; 酸性体质易诱发癌症、糖尿病、髙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CEB多糖能使体内环境向碱性转化, 恢复和增强细胞活性, 促进细胞多糖膜合成, 修复辐射损伤的细胞[6]。
辐射所致机体损伤的特点, 是使机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致细胞、组织、器官等功能降低; CEB其代谢产物富含天然维生素E、维生素C、谷胱甘肽、类SOD及生物碱等, 能与带负荷的氧自由基结合, 从而消除自由基在体内的损害, 有效的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 发挥抗辐射功能。
辐射首先使对其敏感的免疫活性细胞受到损伤, 致使免疫功能降低。CEB多糖体为一免疫增强剂, 能从根本上增强人体各类细胞的代谢, 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监视功能、稳定功能, 剌激T淋巴细胞转化, 增强K细胞、NK细胞的杀伤活性, 清除突变细胞, 增强机体的抗病防癌能力[7]。
[1] |
范纯武. 工频电磁场对不同增殖期淋巴细胞的生物效应[J].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4, 1(4): 341. |
[2] |
范纯武, 周刚. 电磁污染与亚健康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临床医药学杂志, 2005, 3(41): 909. |
[3] |
新华社讯.我发现单子叶植物细胞"内生菌"[N].人民日报, 1986-03-16(1).
|
[4] |
美国博思维科实验室.给武汉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测试报告[Z].Testing perfomed by: T.Zhang, Approved by: Boxin Ou, Ph.D.B-6904/12-1-07 Hpji.
|
[5] |
林其燧, 陈立其, 吴卫, 等. 外周血林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蛋白体转录性分析[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6, 19(4): 220. DOI:10.3760/j:issn:1009-9158.1996.04.010 |
[6] |
杨景山主编, 医学细胞化学与细胞生物技术[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0: 47-52.
|
[7] |
M.S.Thaler, R.D.Klausner, H.J.Cohen编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免疫室译, 医学免疫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 6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