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9, Vol. 18 Issue (1): 57-5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9.01.057

引用本文 

张洪海. 欧乃派克脊髓造影数字成像的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1): 57-5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9.01.05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8-09-18
欧乃派克脊髓造影数字成像的分析
张洪海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脊髓造影X射线摄片常因其解剖结构复杂, 贯穿部位厚薄不一, 使曝光条件不易掌握, 造成影像模糊。而数字成像(DSI)具有电视透视、即摄即显、图像贮存、图像后处理及多幅画面记录等功能。根据需要突出感兴趣区的信息, 从而使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更清楚直观, 为临床提供更加确切的诊断依据。笔者就DSI在欧乃派克脊髓造影取得的满意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 我们使用PhilipsD-88 DSI系统检查60例, 其中男48例, 女12例; 年龄18 ~ 65岁。患者采取侧卧位, 头高15°。行腰椎L5 ~ S1间隙穿刺, 放出脑脊液5ml后于蛛网膜下腔内匀速注入浓度为180mgI/mL欧乃派克15ml, 推入造影剂, 用力均匀、速度适中。然后令其俯卧位。根据病变部位的需要, 在电视追踪下控制造影剂流速, 常规依次俯卧、侧卧、仰卧, 左、右斜位摄片。利用DSI多种功能连续观察造影剂充盈椎管的情况, 选择最佳图像复制在视频胶片上。拟定影像质量评价标准分为四级。甲:脊髓蛛网膜下腔造影剂充盈均匀, 对比度高, 脊髓或马尾神经、神经根袖均能清晰显示; 乙:脊髓蛛网膜下腔造影剂充盈均匀, 对比度尚清晰, 脊髓或马尾能显示, 但神经根袖仅部分清楚; 丙:脊髓蛛网膜下腔造影剂充盈尚均匀, 显影较淡, 但尚可辨认; 丁:上述结构显影浅淡, 不能作出诊断, 即为废片。本组60例造影片, 用XMD -5型黑白透射密度计测试, 均达甲级片标准。其中发现椎间盘突出症26例, 椎管狭窄16例, 黄韧带肥厚9例, 椎管内肿瘤9例。经手术证实54例, 诊断符合率为90.3%。

2 讨论

脊髓造影是诊断椎管内与鉴别椎管外病变重要手段之一, 1931年Scandinavia即使用碘水(Abrodil)做脊髓造影, 但注射后会引起头痛。而今非离子型造影剂因其独特的优点被指定为脊髓造影剂, 加之DSI系统具有的独特优势, 因此使脊髓造影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2.1 影像清晰

由于脊髓周围对比较差, 加之椎管贯穿于躯体, 其部位厚薄不一, 致使曝光量不易掌握.甚至在造影摄片时出现曝光不足或过深, 给定性诊断造成困难; 而数字图像的后处理, 可以有效地将摄入图像的黑化度太深或太浅进行修正, 改善图像质量, 提高兴趣区信息显示率, 达到符合诊断要求为止。特别是应用图像后处理的窗宽、窗位及边缘增强功能, 对椎管充盈缺损可更加明确其范围, 从而便于发现椎管内微小的异常变化。又因其曝光时间短, 利用10 ~ 20ms强脉冲式射线, 避免了患者在摄片时不能屏气所致的活动性伪影及影像模糊, 有利于瞬间捕捉病变。DSI系统的显示器矩阵为1 024 × 1 024, 所以图像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应用多幅照相机记录处理后的图像并显示在一张视频胶片上, 使图像呈多幅画面, 便于直观系列对比。

2.2 动态观察

以往仅用一张X射线照片评价碘柱流动顺利与否是很困难的。迄今, 本组病例利用DSI连续采集系统, 可每秒记录1 ~ 8帧图像, 使碘柱运动的瞬间或是碘柱在一次流动中能被数次摄影, 且可立即照相储存, 动态收集脊髓造影中碘柱的瞬间变化。如在椎管阻塞时, 造影剂容易集中于梗阻处, 多能获得高对比度的影像; 但在椎管通畅时, 传统X射线脊髓造影由于摄片曝光的延时影响, 很难一次摄入所需图像, 往往需重复检查。加之造影剂流动快, 且非离子型造影剂与脑脊液等渗、易扩散, 除腰和下胸段外, 会因突然、大幅度改变体位或长时间操作致显影密度较淡。而使用DSI装置对其通畅程度的诊断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此种价值是普通X射线检查所无法比拟的。即过去只能凭医生经验来判断其异常情况, 而今更使脊髓造影贴近于科学。

2.3 病人反应

欧乃派克为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 副作用少而轻, 如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不需特殊治疗, 很快自愈, 所以使用欧乃派克行背脊髓造影时, 用量最好在15ml以下, 头部适当放低以避免造影剂进入颅内, 而引起副作用。

2.4 经济实用, 长期存贮

DSI系统摄片时间短, 操作方便, 且可连续采集, 从而缩短了操作时间, 避免了患者过多的X射线辐射。又因其图像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减少了患者重复检查。利用DSI图像处理系统, 对图像进行修正和删除, 可从中挑选最佳画面, 从而大幅度减少胶片耗损。因碘柱弥散较快, 使CT和MRI无能为力, 而X射线电影和录像费用高, 操作麻烦。DSI造影摄片, 无需经暗室冲洗, 立即就可观察到图像, 同时将影像信息用微机贮存, 可经数字磁带机翻录, 便于携带、会诊及交流。

欧乃派克脊髓造影数字成像的分析
张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