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8, Vol. 17 Issue (3): 365-36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3.047

引用本文 

饶国辉, 李洁明, 李纬明, 关瑞梅, 岳殿超, 李春亿. SPECT显像剂注射质量和剂量准确性的对比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3): 365-36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3.04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8-03-19
SPECT显像剂注射质量和剂量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饶国辉 , 李洁明 , 李纬明 , 关瑞梅 , 岳殿超 , 李春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广东 广州 510080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注射方法对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检查的患者显像剂注射质量和剂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180例进行SPECT显像的患者, 随机分成3组, 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改良直接注射法和头皮针注射法注射99mTc-标记化合物, 测量注射器内放射性残留量。结果 不同注射方法注射器内残留放射性活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传统直接注射法(改良直接注射法(头皮针注射法(P < 0.01)。头皮针注射法血管外漏率低于改良直接注射法和传统直接注射法(P < 0.01), 但改良直接注射法与传统直接注射法血管外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头皮针注射法注射器内残留放射性活度和血管外漏率最少, 注射准确性最高。
关键词注射器    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SPECT检查必须给患者静脉注射一定剂量放射性显像剂, 由于辐射防护的需要, 注射的放射性显像剂剂量严格限制, 一般注射标准剂量的放射性显像剂达到显像的要求。因此, 在实际工作尽量要求将注射器放射性显像剂注射入体内, 使注射器放射性药物残留量达到最小。笔者探讨了不同注射方法对注射器内的对放射性显像剂剂量准确性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4月~ 6月在我科进行全身骨显像病人或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180例, 其中男105例, 女75例, 年龄21 ~ 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60例。

1.2 方法 1.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FJ-391A1型放射性活度测量仪, 由北京核仪器厂制造; 一次性医用标准2ml无菌注射器, 由美国BD公司生产。放射性显像剂为99mTc-标记化合物, 放射性活度均为9.25 ×107Bq(25mCi), 体积限定为0.5 ~ 0.6ml, 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广州医用同位素中心生产。

1.2.2 注射方法

传统的直接注射法, 即注射器连接普通注射针头行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先松开止血带, 然后注射显像剂, 拔针。改良的直接注射法, 即静脉穿刺, 见回血注入药液, 注射后抽回血1ml, 再次注射, 以便冲洗残留在注射器及针头内放射性。放射性显像剂头皮针注射法[1], 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5ml, 连接头皮针, 于皮肤消毒后行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注入2ml生理盐水, 确认针头在静脉内, 外固定, 注入放射性药物, 再将余下的3ml生理盐水注入冲洗残留在注射器及针头内放射性, 拔针。将用过的注射器用原针帽盖好, 放入活度计内进行测量。

1.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K×2列联表χ2检验, 两两比较用列联表分割法。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三组计量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均数两两比较用q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注射方法残留放射性活度

三组间注射器残留放射性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7.37, P < 0.01。两两比较显示可见不同注射方法注射器内残留放射性活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传统直接注射法﹥改良直接注射法﹥头皮针注射法。头皮针注射法残留放射性活度最少, 也就是说这种注射方法准确性最高, 放射性药物基本注入体内。详见表 1

表 1 三种注射方法注射器放射性残留量比较
2.2 三种注射方法致放射性剂血管外漏情况

用传统的注射法和改良直接注射法给药, 近1/3病例出现扎穿静脉造成核素漏出于局部皮下组织的血管外漏现象, 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头皮针注射法外漏明显少于传统的注射法和改良直接注射法给药。详见表 2

表 2 三种注射方法导致药物血管外漏情况
3 讨论 3.1 一次性注射器放射性显像剂残留问题

保证放射性药物完全准确注射人体是核医学显像成功的关键。核医学科常采用一次性2ml注射器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 这些注射器针头和乳头中不能使药物全部推出的空腔, 称之为注射器死腔, 有文献报道2 ml一次性注射器死腔容量为0.118 ml[2]。杜晓光等报道[3]在核医学实际工作中每次注射后,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和乳头中留存及内壁沾染, 会导致不同程度放射性显像剂残留。注射器显像剂残留造成注射剂量及浓度的严重误差, 甚至影响临床SPECT显像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特别在一些定量参数研究方面。

3.2 三种注射法方法优、缺点分析

目前大部分核医学科技术人员经常采用传统的直接注射法注射显像剂, 这种方法简便、快捷, 减少操作者不必要的放射性照射, 但注射器残留放射性高。研究结果表明, 直接注射显像剂时不抽回血, 注射器内残留显像剂活度明显高于抽回血时的残留活度, 二者差距将近2倍。使用头皮针注射法注射器内残留放射性活度最少, 注射准确性最高, 并且头皮针注射法由于头皮针短而细小便于掌握, 操作时血管外漏明显少于传统的注射法和改良直接注射法给药, 尤其适用于老体弱和多次化疗后表浅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者。冯祝玲等[4]报道头皮针注射法明显减少医护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 因而减少他们的辐射量。然而, 头皮针注射法也有不足之处, 这种操作较为繁琐, 将抽有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器对接到静脉输液针上时候, 增加空气与放射性药物接触机会和时间。此外, 针对核医学科高活性区患者集中注射或患者数量多时不实用, 而且增加了静脉输液针等放射性废物量, 也增加了注射器的消耗及医用废物量。改良直接注射法也能有效地减少放射性药物的残留, 而且方法简便, 也很快捷, 与传统的直接注射法比较, 仅增加抽回血1ml, 再次注射这一步骤, 工作人员接受射线照射的时间和传统的直接注射法相当, 但能保证患者剂量的准确, 显象效果和图象质量良好。

3.3 实际工作中注射方法的选择

建立静脉通道后再注药的头皮针注射法, 特别适用有特殊注射要求的显像, 如肾动态显像的“弹丸式”注射[5]。还有一些定量测定显像往往对注射剂量准确性要求极高, 比如核素心室造影的心室功能测定也需要头皮针注射法。改良直接注射法简便、快捷, 适用于常规显像或患者数量多时候。而传统的直接注射法注射器残余药量高, 有时会显像质量, 应予淘汰。

参考文献
[1]
王荣鑫, 罗芙蓉, 徐泉凤. 放射性核素注射操作防护实践[J].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13(1): 48.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4.01.026
[2]
张晓霞, 梁远娣, 王晓莉. 注射器死腔残留量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 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09): 845-846. DOI:10.3969/j.issn.1002-6975.2005.09.036
[3]
杜晓光, 程兵.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剂注入剂量准确性的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10): 929-930. DOI:10.3321/j.issn:0254-1769.2007.10.029
[4]
冯祝玲, 张伟光, 潘翠芳. 放射性药物两种注射法的对比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1): 58. DOI:10.3321/j.issn:0254-1769.2001.01.025
[5]
马迎春, 左力, 张春丽, 等. 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过率在肾功能不同分期中的适用性[J].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15): 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