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8, Vol. 17 Issue (3): 356-35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3.066

引用本文 

丁晖. 多层螺旋CT对眼眶淋巴瘤的诊断价值[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3): 356-35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3.06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8-03-25
多层螺旋CT对眼眶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丁晖     
宜昌市中医院放射科,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眼眶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 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 眼眶淋巴瘤8例。6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 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肿块包绕眼球生长, 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 2例位于泪腺, 其中1例合并腮腺肿块。所有病例均未见眼环增厚与变形。所有病变多层螺旋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 密度类似于眼外肌, 其内未见坏死; 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 1min病变中度强化, 延迟扫描病变进一步强化。结论 眼眶原发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多层螺旋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淋巴瘤    眼眶    体层摄影术    

原发眼眶恶性淋巴瘤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是眼眶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诊断困难, 需依靠活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才能确诊。笔者收集2007 ~ 2008年间经病理证实, 并做多层螺旋CT检查的眼眶淋巴瘤8例, 对其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分析, 探讨多层螺旋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8例中, 男6例, 女2例, 男女之比3:1;年龄40 ~ 82岁, 中位年龄55岁。临床表现:眼球突出8例, 眼睑索状肿块5例, 伴腮腺肿块1例。病程4周~ 2a。

所有病例均做多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 后进行多平面重建。扫描参数:120kV、200mAs、FOV160mm×160mm、层厚和间距3mm、增强对比剂为碘海醇100ml(300mgI/ml), 高压注射器推注。观察方法:肿瘤侵犯部位, 肿瘤形态, 肿瘤密度, 平扫和动态增强CT值。

2 结果 2.1 肿瘤侵犯部位

跨越眶隔前后部并包绕眼球生长6例; 浸润肌内外间隙3例; 泪腺2例, 其中合并腮腺肿块1例。

2.2 肿瘤形态和边缘

形态不规则, 沿眼球壁、眶隔、眼外肌生长6例。泪腺肿大呈结节状2例。

2.3 肿瘤密度

平扫密度中等, 与眼外肌相仿, 密度均匀; 动态增强扫描描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 1分钟病变中度强化, 延迟扫描病变进一步强化。

2.4 其他

1例伴腮腺淋巴瘤。

3 讨论

眼眶淋巴瘤是发生于眼眶及其附属器的一种属于黏膜相关性的淋巴组织肿瘤, 多为低度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 眼眶淋巴瘤的检出率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手术难以完成和全切除, 放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预后较好[1]

由于眼眶淋巴瘤通常恶性程度较低, 表现无特异性, 故临床较难确诊。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病灶并诊断的重要方法, 特别是多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 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有助于正确定位和诊断、及时选择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2]。多层螺旋CT检查有如下表现:①肿瘤可发生于眼眶任何部位, 其中眼球周围的眶前部和泪腺为好发部位。眼外肌区较少见。②形态不一, 呈浸润状生长。边界大多不清楚, 包绕并沿眶隔、眼球、泪腺、视神经、眼外肌、眶壁等结构蔓延, 沿肌锥内外脂肪间隙塑形, 而以上结构多无移位, 眼环无增厚。③平扫密度均匀, 动态增强为进行性延迟强化, 动脉期轻度强化, 1分钟中度强化。④眶骨多无骨质破坏。眶骨均无明显受压和吸收破坏[3.4]

由此可见, 多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 后进行多平面重建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眼眶恶性淋巴瘤的发生部位、肿瘤边缘、肿瘤密度、肿瘤动态强化特征、眶骨的观察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 避免冠状面扫描, 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但有时需与其他病变鉴别。与炎性假瘤鉴别:炎性假瘤的发病年龄较淋巴瘤小, 多有眼痛症状, 给予激素治疗肿块缩小, 弥漫型常常合并有眼外肌增粗和眼环增厚[5]。与良性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鉴别:二者在病理上密切相关且存在交叉, 特别是一些反复发生的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在多年后可转化为恶性淋巴瘤, 故它们的影像学表现十分相似, 很难作出鉴别诊断[6]。因此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密切随访或作活组织检查, 必要时运用免疫学检查方能确诊。与泪腺肿瘤鉴别:淋巴瘤常发生于泪腺, 早期形态和密度与肿大的泪腺相仿, 进一步增大往前可侵犯颞侧眼睑, 往后沿外直肌向深部肌锥外间隙发展, 边缘不清楚, 一般无相邻眶骨受压或吸收破坏; 泪腺多形性腺瘤一般呈光滑椭圆形肿块, 泪腺窝处骨质受压变形; 泪腺恶性肿瘤边缘亦不清楚, 但密度常不均匀和伴有邻近骨质破坏。

参考文献
[1]
钱雯, 李萌昌, 宋济昌, 等. 眼眶淋巴瘤CT和MRI诊断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 25: 416-420. DOI:10.3969/j.issn.1001-9324.2006.05.007
[2]
张明, 王渊, 王微微, 等. CT和MRI在眼眶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 22: 443-446. DOI:10.3969/j.issn.1002-1671.2006.04.018
[3]
吉广舟, 李洪涛, 孙国运, 等. 眼淋巴瘤的CT诊断[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6, 17: 673-676. DOI:10.3969/j.issn.1008-1062.2006.12.004
[4]
王向明, 黄文鑫. 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及文献复习(附7例报告)[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6, 17: 484-487. DOI:10.3969/j.issn.1008-1062.2006.09.002
[5]
宋济昌, 钱雯, 包兵, 等. 眼眶炎性假瘤的CT分析[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1996, 2: 90-93.
[6]
魏锐利, 缪为民, 叶廷军, 等. 聚合酶键反应扩增IgH兵CDR-Ⅲ序列对眼部淋巴样增生病的诊断研究[J]. 中华眼科杂志, 1998, 34: 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