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内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安阳矿务局龙山煤矿医院
某医院拟新建CT机房,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 治法》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要求对其进行建设项目放射性危害预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设备安装、建筑卫生学要求、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放射防护设施、使用的放射防护用品、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措施。
1.2 评价依据及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 -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 -2002等相关标准。
1.3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包括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医院CT建设项目部分设计图纸、CT机房所处位置、占地面积及毗邻关系图。
1.4 评价方法及程序选择与该建设项目类似的单位进行类比调查, 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经验法进行评价。评价程序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规定程序进行评价。
2 各环节综合分析评价 2.1 CT及CT机房基本情况分析评价设计新建的CT机房位于医院综合楼一楼一端, 拟购买德国产西门子螺旋CT机。机房设计面积为40m2, 机房墙壁、顶层的设计防护厚度为30cm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4mm以上铅当量防护厚度), CT机房的大门与机房小门、铅玻璃观察窗均设计有4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机房设备设计布局合理, 便于工作和检查。机房内设计有强制通风设备, 使用过程中要求每小时换气3 ~ 4次。机房外设计有电离辐射标志及醒目的工作指示灯。设计有患者用防护用品, 制定了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措施。
2.2 CT及CT机房主要放射性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评价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很明确, 主要为电离辐射产生的X射线及其在辐射场中与空气作用产生的射解产物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选择与该CT机房建设项目相类似的某单位CT机房进行类比调查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电离辐射防护检测分析。
某单位安装相同型号的CT及CT机房剂量率测定结果如表 1。
![]() |
表 1 西门子螺旋CT扫描时100cm处各点剂量率 |
经对类比单位相类似的CT机房的检测发现, 各防护点的电离辐射剂量率均较低; 辐射场中与空气作用产生的射解产物臭氧、氮氧化物等通过机房强制通风后, 均符合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2.3 放射性危害因素及射解产物臭氧、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辐射损伤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受照剂量、剂量率、时间与空间的剂量分布、照射面积和照射部位、受照个体与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及射线的能量。辐射损伤的发生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矛盾的非常复杂的过程, 机体从能量吸收到引起损伤有其特有的原发和继发反应过程。从原子水平的激发和电离开始, 继而引起分子水平的破坏(如蛋白质分子、DNA链断裂和酶的破坏等), 又进一步影响到细胞水平, 组织器官乃至整体水平的损伤; 遭受损伤的细胞、组织、器官还可以引起机体继发性损伤, 进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的变化, 代谢紊乱、机能失调及病理形态等方面的改变, 损伤严重则导致机体死亡。而臭氧能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损伤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纤毛, 从而削弱了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因此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臭氧还易于继发上呼吸道感染。臭氧浓度在2ppm时, 短时间接触即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咳嗽、头疼。氮氧化物:主要是指NO、NO2, 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上述危害可通过加强辐射防护及机房强制通风等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3 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讨论及建议(1) 在使用CT为患者提供服务时, 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及个人剂量限值。
(2) CT机房的整体防护应当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制作安装, 严格执行原设计的防护标准, 使其完全达到预先设计的防护要求。
(3) 建立严格规范的CT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建立放射防护领导小组, 确保放射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4) CT操作人员应参加放射卫生法律法规、放射防护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并参加上岗前及上岗期间职业性健康检查, 尽早发现职业禁忌症, 按规定配备个人剂量报警装置及受检者防护用品, 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
4 预评价结论按照上述原则建设的CT机房及从事射线工作就可以达到《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 -2002的各项要求。在完善了有关改进措施及建议后, 该医院拟新建CT机房的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1] |
张钦富, 吕玉民, 程晓军,电离辐射与防护[M]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