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放射事件救援人员主要包括医务人员、消防人员、警察、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专业防放射救援队以及部队救援队等。救援人员放射心理危机具有与其他受害者不同的一面, 他们既是救援者, 也是放射事件的受害者。对于核与放射事件的救援人员, 应激反应在放射创伤事件之后会持续较长时间, 可以导致各种形式的精神疾病、行为改变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因此救援人员不仅接受过专业的放射救援训练与放射防护训练, 还需要接受心理方面的训练, 以应对放射心理危机。而心理干预将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利用已有的心理和物质资源, 会使救援人员心理保持对心理反应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控制。因此救援者放射心理危机干预要着重从个人装备防护、个体的自我调节、团体心理干预以及症状较重者可单独治疗四个方面进行放射心理干预和治疗。
1 核与放射事件救援人员心理效应 1.1 核与放射事件的特点核与放射事件的类型较多, 各有特点, 但其共同点都是电离辐射, 因此具有共同的特点。电离辐射危机能给受灾者和救援人员造成了极深的心理社会影响, 使其产生紧张感、不安反应和各种形式的行为紊乱[1]。①首先由于核与放射事件涉及军事, 发生过日本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及核武器试验事故, 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大面积污染, 并引起持久的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②核与放射事件的危险是不自愿的、可怕的、灾难性的, 人们不熟悉, 又无法控制。③辐射看不见, 感觉不到, 使人捉摸不定。④电离辐射不仅可引起近期损伤, 还可诱发远期效应, 而远期危害又可能是可怕的癌症和遗传性疾病。⑤在核能应用领域, 由于核技术较困难、复杂、专业性强, 又与武器发展联系, 故长期以来保密较严格, 一般公众对放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结果一遇到核与放射事件, 就与核爆炸联系起来, 成为一种顽固的核恐惧心理状态。
1.2 救援人员的心理特点核与放射事件救援人员通常在陌生的放射灾区工作, 工作环境恶劣, 物资短缺, 工作也因时间流逝而更为紧迫, 加上救援时间太长, 造成身心疲惫。他们还要面对放射灾难后的情景后, 沉重的压力加上强烈的刺激, 都极大地冲击着他们的身心。在高度压力下工作; 极度疲劳; 无法休息, 需借助外力才能休息; 觉得能力有限而自责; 为受灾者的惨痛遭遇而过度地感到悲伤、忧郁; 对于眼前所见变得麻木; 觉得自己救灾工作做得不好, 而有负疚感、罪恶感; 害怕自己会崩溃或无法自控等。同时进入放射灾区的援救人员也会导致放射损伤, 发生核与放射事件后, 救援人员和灾难亲历者一样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 像"闯入"、"闪回"、"极度回避"、"激惹性增高"等症状都会出现, 大多表现为灾难画面突然跳出, 创伤过程就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中再现, 容易发脾气, 易失眠、头痛等等[2]。
2 核与放射事件救援人员应急准备 2.1 电离辐射防护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能减轻辐射救援人员的心理恐惧, 救援人员应做到如下几点[3]。①根据情况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个人剂量计、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护靴、防护手套。服用稳定性碘片。②牢记现场危险注意防范, 不要冒不必要的风险, 遇疑问时向领导或同事咨询, 要掌握救援人员返回水平。③采取时间、距离和屏蔽等防护手段保护自己。掌握沾染区行动规则, 防止内照射和皮肤沾染。④进入高剂量场所要制定预案。⑤离开污染区时, 要接受沾染监测和做消除自身污染的工作。
2.2 专业救援培训如何减缓或防止救援人员的核恐惧心理, 最根本的措施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 使救援人员对电离放射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等有科学和正确的认识。因此对救援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进行培训, 使救援人员掌握放射剂量学、效应学及防护学等方面知识, 学会面对放射袭击, 调节自身心态, 减轻恐惧心理, 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能及时应对, 不慌不乱, 镇定自若。
2.3 心理防护培训为帮助救援人员减轻应激反应的影响, 建议在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 对救援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培训, 应对可能发生放射事件产生的心理损伤, 以便让救援人员采用正确的心理应对方式, 降低心理损伤的危害程度。必要时候还应该进行应激的预防性集体晤谈。集体晤谈目的是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救援人员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以便对放射应激有所准备。
3 核与放射事件救援人员自我心理调控自我调控是个体在辐射危机时对电离辐射事件的一种积极地和有效地自我调节心理的防御方式。核与放射事件危机时, 为避免负性情绪的进一步加重, 个体通常会有意无意地采取一些行为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一般境况下, 如果自我调节行为没有明显的不良后果, 可以达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 产生"安慰剂效应"。如非典事件中传言吸烟能预防非典, 实质上是某些人在高度的精神压力下, 通过吸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放松, 缓解了SARS病毒带来的心理紧张。这种行为类似于个体在沮丧时容易产生对烟酒的依赖, 从而获得一种可能的途径来排解和躲避现实压力, 宣泄消极情绪。自我调节策略如下:①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扎扎实实地培训。②有人(他们信任的人)随时关心他们。③有效地与家人和外界联络、交流。④适宜的放松和休息, 正常进食。⑤情绪的自我调节。⑥避免非适应性行为。放射危机心理自我调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注意个人行为的社会效应?。②发挥精神支撑力量, 坚定信心付出爱心?。③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
4 核与放射事件救援人员心理干预 4.1 不同时期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要根据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灵活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 在不同放射时期对干预方法做相应调整。恰当运用知识交流、宣泄、理解与支持、转移、放松、社会支持、激励、改善认知等方法, 引导放射事件的救援人员走出误区。放射危机的心理干预按时间顺序可分为3期, ①早期干预, 是对前往救援的人员实行战前心理干预, 使其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充分讲明可能出现的问题:核沾染及可能的放射, 由于事件的突发性, 某些方面可能准备不足, 可能有工作生活环境不适应、辅助支持系统缺失、内外联系环节脱节等情况。同时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启发大家积极寻找对策, 如何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等。②中期干预, 是指导正确的情绪宣泄, 提倡建立合作型战斗团队, 调动每个成员的团队意识, 主动沟通互相帮助,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③后期干预, 是消除放射事件后的不良影响。实施救援后队员要进行医学观察。这期间可以进行集体干预, 并组织进行康复性活动, 减轻救援后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
4.2 心理干预方式心理干预方式很多, 但对救援人员而言, 比较适合集体辅导, 只需一两个小时的集体晤谈, 就足以舒缓他们紧张的心绪。例如在非典期间, 通过集体晤谈, 隔离区内的医务人员心理状况很快就得到了明显好转。另外由于救援工作需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容易使人在心理上出现偏差。核与放射事件团体危机干预, 可分为3个阶段实施。①执行任务前。制定应对危机的组织预案, 通过演习明确各成员的任务, 减轻预期的焦虑感, 建立团队自信心; 负责人员应给予参加任务者充分的信任, 并分担责任。②执行任务之中, 尽可能使每位救助人员都有同伴, 通过共同承担工作量、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 以减轻心理压力; 限制工作时间, 最长不超过12小时, 包含休息和活动时间, 避免每个值勤人员过多摄入咖啡和酒精; 保证值勤人员在间歇时间与家人交流一两次, 配置专业心理咨询师共同执行任务, 间歇利用各种缓解压力的技术, 帮助救护人员适时减轻心理压力, 一天值勤任务结束后, 安排每个人接受一次消融疗法。③任务结束后, 给每位参加任务的人放松一两周, 尽快使他们在精神上从这次紧张性任务中解脱出来, 如个别人仍觉得乏力、消沉、负责人应安排其做适当的调整, 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症状的发生。
5 核与放射事件救援人员的治疗 5.1 心理治疗放射事件救援过程中, 个别救援队员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疾患。对于这样的队员应立即让其脱离救援场地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对其心理治疗, 通常脱离放射场地后经过心理治疗心理症状将会逐渐减轻和消失。对于不能缓解且病情发展为PTSD的救援队员, 建议脱离救援队, 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PTSD的重要方法, 比精神药物治疗更为有效, 一般多采用复合式心理疗法, 如暴露疗法和认知重建相结合, 这可比某种单一的心理疗法效果更好。家庭在PTSD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基础。在创伤急性期应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 此时不宜采用让患者回忆创伤性事件的认知疗法或暴露疗法, 因为这些方法可使患者在不适宜的情况下再次体验创伤经历, 而有加重病情的可能。以恐惧为主的症状治疗以暴露疗法为主, 它常作为系统脱敏疗法的—部分使用。以羞愧为主的症状的治疗类似于人格障碍的精神治疗, 其关键是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使患者对医生有足够的信任。医生要帮助患者增加对自我和外部事物的认知, 重新评价创伤经历, 重复体验羞愧、狂怒等痛苦情感, 增强对自我和他人信任的勇气和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 以解除患者的被动退缩和无助感。另外, 还可让患者建立"互助组", 让他们增加彼此的关注, 建立团队间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从而改变被动和无助感, 增强自信心。
5.2 药物治疗核与放射事件的PTSD药物治疗能缓解某些症状, 减少患者的痛苦体验。通常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措施。增加患者对心理治疗的依从性。虽然尚无有效治疗PTSD的药物, 但根据临床症状可采用抗抑郁剂(5-羟色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其他药物对症治疗。对持续的"闪回"体验可服用卡马西平; 情感爆发或对刺激再暴露时的不良应激可服用心得安; 警觉性过高和反复体验应激事件可服用丙咪嗪或苯乙肼:警醒症或惊吓反应可服用心得安或氯压定。如PTSD患者伴有惊恐性障碍或抑郁症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剂; 伴有广泛性焦虑时, 应服用丁螺环酮或苯二氮草类药物; 伴有难治性抑郁症可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伴有愤怒发作可加用锂盐。
[1] |
郭力生. 核事故对公众的社会心理影响问题[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4, 14(1): 67-69. |
[2] |
贾廷珍, 梁莉, 马力文. 放射性攻击事件与心理效应[J]. 中国医学装备, 2007, 4(3): 19-23.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07.03.007 |
[3] |
姜潮. 辽宁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导手册[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74-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