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 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提高本实验室监测技术水平, 我们每隔两年参加一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所组织的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盲样比对, 均取得了合格的成绩, 下面将2004年和2006年的考核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热释光剂量仪RGD-3A型(北京防化院)。
1.2 热释光退火炉FJ-411(北京核仪器厂)。
1.3 热释光剂量元件LiF (Mg, Cu, P)粉末(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经退火后封装在小塑料管中。
1.4 方法按照《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盲样比对方案》进行。
1.5 照射条件统一在国家一级计量站进行, 比对剂量计在ISO-4037标准推荐的平板注水体模上进行照射。剂量计的中心距参考源的中心为1.5m, 光子照射场为60Coγ射线, 2004年照射8个点, 2006年照射6个点。
1.6 测试方法根据国家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和国家GB10264-88《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1.7 测量条件① 2004年剂量仪高压为843V, 灵敏度D=1, 计数频率F=2, 升温速率15℃/s, 预热温度为140℃, 预热时间6s, 测量温度为240℃, 测量时间为10s。②:2006年剂量仪高压为614V, 灵敏度D=3, 计数频率F=1, 升温速率15℃/s, 预热温度为135℃, 预热时间8s, 测量温度为240℃, 测量时间为12s。③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仪器在使用前, 应充分预热, 以使读出器的电子元器件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测量前, 因为加热盘上残留的杂质会产生假荧光而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所以每次测量前要用酒精棉球檫拭加热盘、以保持加热盘的表面清洁, 然后空盘加热三次(目的使酒精挥发), 直到空盘计数为0~1方可开始测量。测量过程中, 粉末铺样厚薄应尽量做到均匀一致, 灵敏度每隔1~2h观察调节一次, 避免高压变化数值漂移而引起的误差。
2 结果与讨论2004年和2006年个人剂量盲样考核监测结果见表 1和表 2所示, 其相对偏差的折线图如图 1和图 2所示。
刻度标准源为60Co, 刻度因子CF=0.093/(mSv/读数)。本次盲样考核辐射剂量值从0.2 mSv到8.0mSv, 一共8个剂量点, 评定值与约定真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大部分(6/8)为负值, 最大偏差为.09mSv时的-7.8%,
最小相对偏差为4.9mSv时的0.02%。在小剂量照射时, 测量过程中的任何随机误差都可能对最终的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而造成较大的相对偏差。本次考核结果的相对偏差为4.9%, 完全符合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
2.2 2006盲样考核结果(表 2)刻度标准源为60Co, 刻度因子CF=4.061/(mSv/读数)。本次盲样考核辐射剂量值从0.2 mSv到4.8mSv, 一共6个剂量点, 此次测量的6个数据均表现为负的相对偏差, 并且都处于[-8.0%, -6.0%]的区间类, 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 剂量值的偏离以-7.0%为横轴在±1%的范围内上下波动, 说明系统误差可能有负偏离的趋势。评定值全部小于真值。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查证。相对偏差7.1%, 基本满足实测剂量值与辐射盲样剂量约定真值相对偏差小于10%的要求。
3 结论通过以上2次的对比, 本实验室的评定值与约定真值的单个相对偏差均控制在10%以内。基本符合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