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8, Vol. 17 Issue (2): 140-14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2.067

引用本文 

李锦荣, 杨忠玉. X射线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2): 140-14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2.06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7-11-07
X射线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李锦荣 , 杨忠玉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01

小肠虽占胃肠道的极大部分, 但因小肠的免疫防御机制比较健全, 小肠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较为少见, 仅占胃肠道肿瘤的2%, 而且检查方法有限, 目前除X射线检查外, 尚无其他更为有效、更清晰地显示病变及其部位、大小和范围的方法。笔者收集了我院10余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21例, 进行临床及X射线分析, 并对检查方法及漏诊原因等作进一步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本组21例患者中男性8例, 女性13例, 女性多于男性, 平均年龄48岁, 病程1月~ 10a, 其中31 ~ 60岁者15例占71.4%

1.2 症状与体征

本组病例症状时限长短不一, 其中半年以内者占70%。腹痛为本组小肠肿瘤的常见症状, 18例占85.7%;多为隐痛、钝痛、并与饮食无关。腹部包块13例, 呕吐10例, 腹胀8例, 不全梗阻6例, 贫血头晕5例; 腹泻3例, 腹泻便秘相间2例; 消化道出血8例, 间隙性发热2例, 见于恶性淋巴瘤病人; 黄疸2例。

1.3 手术和病理证实

本组病例中恶性肿瘤17例, 其中恶性淋巴瘤6例占35.3%, 腺瘤8例占47.1%, 平滑肌肉瘤3例占17.6%。良性肿瘤4例, 其中平滑肌瘤2例占50%, 脂肪瘤2例占50%。

2 X射线资料 2.1 肠腔狭窄

11例, 占52.4%。由于肿瘤多沿肠壁生长, 使肠壁局限性增厚, 管腔变细。其主要X射线表现为肠管变细, 呈环状狭窄, 或较完整, 或不规整僵直, 有黏膜中断和蠕动波消失。病变可局限或广泛, 单发或多发, 呈分节状狭窄。狭窄段与扪及的腹部包块位置相一致, 可有一定的移动度。

2.2 充盈缺损

9例, 占42.8%。本组4例良性肿瘤中有3例小肠内有轮廓较完整的充盈缺损, 小肠恶性肿瘤的充盈缺损多表现为不规则的结节状、菜花样或息肉样。表面可见不规则龛影, 本组有3例。

2.3 管壁僵硬、黏膜破坏、环状皱襞消失

本组17例小肠恶性肿瘤中11例可见到黏膜破坏、增粗、紊乱、不规则及环状皱襞消失。小肠良性肿瘤均无管壁僵硬、黏膜破坏, 仅可见到局部小肠黏膜被推移或展开, 肠壁柔软, 肠管扩张度好。向腔外生长为主的小肠肿瘤亦可见到附近肠管被推移的表现。

2.4 肿瘤性肠梗阻

随着肿瘤的进展可形成慢性肠梗阻。平片检查可见肠梗阻的线表现, 本组有6例手术前X射线检查时表现为不全性小肠梗阻, 其2例为良性肿瘤, 4例为恶性肿瘤。

2.5 肿瘤近侧端正常肠管出现动力性扩张和逆蠕动

此征象在小肠恶性肿瘤中较多见。本组有3例, 均为恶性小肠肿瘤。当肿瘤侵及肌层时可使局部管壁增厚僵硬。小肠正常的有节律的蠕动波不能向前通过, 而产生逆蠕动现象。狭窄段近端肠管长出现有扩张, 是由于正常蠕动波受阻, 当蠕动波到来时, 肿瘤近侧端正常肠管内压增高使其管径增粗, 形成动力性扩张, 当术后肠管压力恢复正常时, 其管径即可恢复正常。

3 讨论

X射线检查在小肠肿瘤的发现和诊断中作用巨大, B超及胶囊胃镜等则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十二指肠肿瘤多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 而空、回肠肿瘤多见于空、回肠两端, 有人认为空肠腺癌大约70%发生在空肠近侧1/3, 靠近韧带处, 回肠腺癌约70%发生在回肠远侧1/3处。本组病例中空肠肿瘤均发生在回肠末段, 肿瘤距回盲瓣最远者30cm。因此在X射线检查时, 对小肠两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以免漏诊。

肠梗阻是小肠肿瘤的后期表现, 无特征性, 与肠结核、炎症等病变所引起的小肠梗阻没有区别。漏诊2例是只注意了上消化道, 忽略了回肠, 而回肠末端正是小肠肿瘤的好发部位; 9例第1次钡餐检查未发现病变者, 主要是因为采用了传统的检查方法, 即每隔0.5 ~ 1h复查1次, 而间隔期间却常常为钡剂通过病变处, 因而无法发现病变区域的改变; 再者, 由于小肠肿瘤的继发改变和假性憩室、粘连等而转移了检查者对原发肿瘤的注意。

作者认为在日常工作中, 凡是进行上中消化道钡餐检查的病人, 应该详细检查小肠, 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更应注意, 特别是患者仅有消化道出血、上腹部疼痛, 而胃镜及钡餐检查均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病变者, 应该仔细检查空回肠及回肠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