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8, Vol. 17 Issue (1): 54-5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1.030

引用本文 

王川健, 林智, 李秋香, 陈玉珅, 李红环, 李志红, 罗礼建. 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1): 54-5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1.03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7-08-15
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王川健 1, 林智 1, 李秋香 1, 陈玉珅 1, 李红环 1, 李志红 1, 罗礼建 2     
1.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海南 海口 570203;
2. 海南医学院2001 级预防班
摘要目的 了解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 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并筛选522份检查结果采用EPI info2002软件录入和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率为2.7%, 细胞形态异常率为11.5%, 白细胞总数均值为(6.75±1.46)×109/L, 异常率为2.9%, 红细胞均值为(5.04±0.49)×1012/L, 异常率为14.9%, 血红蛋白均值为(151.09±12.30)g/L, 异常率为23.8%, 血小板均值(205.06±54.01)×109/L, 异常率为5.2%, CEA均值为(2.77±1.53)μg/L, 无一异常,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0.2%。结论 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总体较好, 但仍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健康    调查    

随着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放射防护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措施的不断改善和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的增强, 大剂量照射已较少见。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越来越多地受到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的照射, 其所致的辐射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的许多调查资料都表明长期低剂量辐射照射对健康具有一定的辐射影响[1-7]。因此, 为了解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 进一步做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我们于2005年对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全省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以及其他工业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令第52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调查要求, 对全省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内科检查、眼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外周血象、细胞形态、癌胚抗原CEA、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并对筛选出的522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结果采用EPI info 2002软件录入并进行分析。

1.3 评价标准

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 98-2002进行评价[8]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522名放射工作人员中, 按性别统计:男性452名, 占86.6%, 女性70名, 占13.4%;按放射工龄分组统计: 0 ~组119名, 占22.8%, 5 ~组103名, 占19.7%, 10 ~组100名, 占19.2%, 15 ~组53名占10.1%, 20 ~ 52组147名, 占28.2%, 放射工龄最短1年, 最长52a, 平均14a;按医疗机构级别统计:省级医疗机构82名, 占15.7%, 市县级医疗机构218名, 占41.8%, 乡镇级医疗机构177名, 占33.9%, 其他工业应用45名, 占8.6%;按工种分组统计: X射线影像诊断437名, 占83.7%, 介入放射学13名, 占2.5%, 核医学11名, 占2.1%, 放射治疗16名, 占3.1%, 其他工业应用组45名, 占8.6%。

2.2 内科检查

内科异常检出7名, 异常率为1.3%(7/522), 主要是心脏异常与血压增高为主。其中省级医疗机构异常率为1.2%(1/82), 市县级医疗机构异常率为0.9%(2/218), 乡镇级医疗机构异常率为1.7%(3/177), 其他工业应用异常率为2.2%(1/45);按工种计, X射线影像诊断组异常率为1.1% (5/437), 放射治疗组异常率为6.3%(1/16), 其他工业应用组异常率为2.2%(1/45), 介入放射学组与核医学组未检出。

2.3 眼科检查

眼科异常检出38名, 异常率为7.3%(38/ 522), 其中眼晶体混浊率为2.7%(14/522), 玻璃体异常率为1.9%(10/522), 眼底异常率为1.0%(5/522), 角结膜充血混浊率为1.0%(5/522), 其他(如白内障等)异常率为0.7%(4/ 522)。在38名异常检出者中, 以眼晶体混浊占的比例最大, 为36.8%(14/38), 说明眼晶体对射线较为敏感, 同时, 眼晶体混浊的部位以前囊下与后囊下为主, 混浊的形态以点状与粉尘状混浊为主, 片状混浊次之, 这与许多文献报道基本相一致。[2-4, 6, 9]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放射工龄和不同工种眼晶体混浊检出结果分别见表 2表 3表 4。从表 2可见,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 以省级医疗机构眼晶体混浊率最高, 与市县级医疗机构、乡镇级医疗机构眼晶体混浊率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这可能与省级医疗机构医疗照射检查项目多、检查频率高及工作量大有关[10]。从表 3还可看出, 总体上, 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率有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此外, 由表 4可知, 不同工种中以介入放射学组的眼晶体混浊率最高, 为15.4%, 这可能与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是在X射线直接照射下进行床边操作, 接触射线时间长, 剂量高且不易防护有关。

表 1 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检查结果

表 2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眼晶体浑浊率和外周血象异常检出率

表 3 不同放射工龄眼晶体浑浊率和外周血象异常检出率

表 4 不同工种眼晶体浑浊率和外周血象异常检出率
2.4 实验室检查 2.4.1 细胞形态

细胞形态异常检出60名, 异常率为11.5% (60/522), 其中有空泡退化现象17名, 异常率为3.3%(17/ 522), 有核溶解现象6名, 异常率为1.1%(6/522), 有鼓槌小体14名, 异常率为2.7%(14/522), 有核固缩现象6名, 异常率为1.1%(6/522), 异型淋巴细胞17名, 异常率为3.3%(17/522)。可见, 在细胞形态异常中, 以空泡退化与异型淋巴细胞及鼓槌小体为主, 核溶解与核固缩次之。

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细胞形态异常检出中, 省级医疗机构异常率为13.4%(11/82), 市县级医疗机构异常率为10.1% (22/218), 乡镇级医疗机构异常率为13.6%(24/177), 其他工业应用异常率为6.7%(3/45)。经统计学检验, 省级医疗机构、市县级医疗机构、乡镇级医疗机构细胞形态异常差异无显著性(P>0.05)。

在不同工种的细胞形态异常检出中, X射线影像诊断组异常率为12.1%(53/437), 介入放射学组异常率为7.7%(1/ 13), 核医学组异常率为18.2%(2/11), 放射治疗组异常率为6.3%(1/16), 其他工业应用组异常率为6.7%(3/45)。可见, 在60名异常检出者中, 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 其中以核医学组和X射线影像诊断组细胞形态异常率最高, 这可能与核医学为开放性工作场所易受污染及X射线影像诊断应用频率高有关[10]

在不同放射工龄的细胞形态异常检出中, 0 ~组异常率为15.1%(18/119); 5 ~组异常率为6.8%(7/103); 10 ~组异常率为11%(11/100); 15 ~组异常率为11.3%(6/53); 20 ~ 52组异常率为3.4%(18/147)。可见, 细胞形态异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呈曲线变化。

2.4.2 外周血象检查

结果见表 1表 2表 3表 4, 由表 1可知, 放射工作人员血象总异常率为46.7%(244/522), 其中以HGB的异常率最高, 其次为RBC的异常率, 这主要是由于HGB和RBC高于正常值的检出率较高所致, 这与海南省2001年报道的结果相似[9]。而实际上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值的检出率较低, 结果中红细胞异常检出78名, 其中, 男性低于4.0 ×1012/L6名, 异常率为1.1%, 高于5.5 ×1012/L67名, 异常率为12.8%, 女性低于3.5 ×1012 /L0名, 高于5.0 ×1012 /L5名, 异常率为1%;白细胞总数异常检出15名, 其中, 低于4.0 ×109/L 2名, 异常率为0.4%, 高于10.0 ×109/L 13名, 异常率为2.5%;血红蛋白异常检出124名, 其中, 男性低于120g /L2名, 异常率为0.4%, 高于160g /L116名, 异常率为22.2%, 女性低于110g /L0名, 高于150g /L6名, 异常率为1.1%;血小板异常检出27名, 其中, 低于100 ×109 /L2名, 异常率为0.4%, 高于300 ×109 /L25名, 异常率为4.8%。可见, 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值的异常率较低, 只为1.5%(8/522)。

表 2可知,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RBC、HGB、PLT异常检出率变化不大, 经统计学检验,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WBC总数、RBC、HGB、PLT异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是, WBC总数异常率随医疗机构级别的降低而增高, 这可能与乡镇级医疗机构不重视放射防护及工作场所防护措施差有关。

表 3结果看, 不同放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血象异常检出中, 0 ~组的WBC、RBC、HGB、PLT异常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异常率, 其中HGB的异常率最高, 为39.5%。HGB除0 ~组外异常率随放射工龄增加而依次增高, WBC、PLT是10 ~组以后异常率随放射工龄增加而依次增高。总体来看, 与细胞形态一样, WBC、RBC、HGB、PLT异常率也是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呈曲线变化。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血象异常检出结果见表 4, 可看出, 介入放射学组的血象异常率最高, 其次为X射线影像诊断组及放射治疗组, 这也可能是与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是在X射线直接照射下进行床边操作, 接触射线时间长, 剂量高且不易防护有关。此外, 其他工业应用组由于受环境、场所的限制及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薄弱, 其受照剂量较大, 这可能是其血象异常率较高的原因。

2.4.3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CEA检查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0.2%, 与文献[6]报道的结果(为0.15%和0.28%)相接近, 而远低于文献[1] (为10.1%)和文献[2] (为2.57%)报道的结果。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放射工龄和不同工种间微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其中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以省级医疗机构微核率较高, 不同工种以介入放射学组微核率较高, 这可能与省级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项目多、检查频率高及工作量大, 以及介入放射学剂量高且不易防护的特点有关, 而不同工龄间微核率则呈曲线变化。本次调查结果中, 肿瘤因子CEA(癌胚抗原)范围为(0.4 ~ 7.5)μg /L, 均值为(2.77 ±1.53) μg /L, 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放射工龄和不同工种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4 讨论

放射工作人员细胞形态和外周血象异常及微核率随放射工龄增加呈曲线变化, 这提示与放射工龄没有明显相关性。可能的原因是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造血系统的生物效应, 是损伤与修复同时存在的动态变化过程[3]。一方面随着工龄的增加, 累积受照剂量也增加, 机体所受的辐射损伤会随之加重, 但同时机体的修复作用又不断修复所受损伤; 另一方面, 随工龄的增加, 工作经验、防护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机体累积受照剂量会减少。此外,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下, 机体可能存在适应性效应[3]。因此, 很可能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曲线变化。人体造血系统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 放射工作人员长期受到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时, 外周血象可发生以中性粒细胞降低为主的白细胞总数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等。从本次检查结果可见, 虽然外周血象总体异常率较高, 比许多文献报道的结果要高[1-4], 这主要是由于HGB和RBC高于正常值的检出率较高所致。但是, 实际上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值的检出率很低, 如WBC为0.4%、RBC为1.1%、HGB为0.4%、PLT为0.4%, 而且,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也较低, CEA异常也未检出, 这说明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率比文献[2, 4, 6]报道的结果要低, 但比海南省2001年报道的结果(眼晶体混浊率为1.75%)要高[9], 且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此外, 细胞形态异常率也较高。可见, 在目前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条件下, 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仍存在一定的辐射效应, 应引起重视。因此, 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是非常重要的。

微核来源于染色体断片, 微核率的大小直接反映着染色体的损伤程度, 也间接地反映机体受辐射损伤的状况, 是电离辐射的敏感指标之一。本次调查我省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较低, 且血象检查结果异常率普遍低于2001年[9]。说明近年来随着放射防护新法规的颁布和贯彻实施以及监督力度的加大, 我省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不断增强, 放射防护设施也不断得到改善。但是,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知, 我省放射工作人员90%以上集中在医疗机构, 其中异常检出率又以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居多, 这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汪卫兵, 樊树明. 1320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3): 211-21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3.029
[2]
刘惠芳, 张产平, 邓俊平, 等. 山西省594例省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4): 235-23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4.027
[3]
陈正其, 姚洪章, 刘定理, 等.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2): 124-125.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2.026
[4]
刘慧, 龚怀宇, 赵强, 等. 成都市1015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13(4): 286-288.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4.04.029
[5]
李洁清, 侯殿俊, 乔建维, 等. 医用射线工作者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13(4): 289-290.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4.04.031
[6]
任先云, 周滨鹏, 白晓力, 等. 呼和浩特市放射工作者健康动态观察[J].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13(4): 287-288.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4.04.030
[7]
陈正其, 刘定理. 医疗放射工作者的健康观察[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1): 38-39.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1.026
[8]
GBZ 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S].
[9]
陈玉珅, 林智, 王川健, 等. 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4): 230-231.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1.04.028
[10]
林智, 郑钧正, 陈玉珅, 等. 海南省医疗照射应用频率与剂量水平调查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 20: 49-5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0.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