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8, Vol. 17 Issue (1): 37-3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1.024

引用本文 

杨晓光, 赵力, 李冰, 关立军, 李雪, 陈大伟. 某医院核医学科综合防护措施的调查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1): 37-3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8.01.024.

通讯作者

陈大伟(1962~), 男, 教授, 从事辐射剂量教学与研究工作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7-06-11
某医院核医学科综合防护措施的调查与评价
杨晓光 1, 赵力 1, 李冰 1, 关立军 2, 李雪 3, 陈大伟 1     
1.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2. 吉林市卫生监督所;
3. 石家庄第四飞行学院
摘要目的 为保护从事核医学工作职业人员的健康, 防止非密封放射性核素污染环境危害公众。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 现场调查, 将获取的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标准的要求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核医学科的综合性防护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但核医学治疗病房设在普通疗区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该核医学科除治疗病房设置和核素贮存其他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学相关标准要求, 可以保证职业人员的健康需要, 建议:治疗病房应搬到核医学科控制区内, 核药物贮存采取防盗措施。
关键词核医学    非密封源    防护措施    

核医学主要是利用非密封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诊断是通过注射或吸入方式将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引入人体, 然后利用仪器对其进行测定, 它具有安全、可靠、快速、灵敏及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等优点[1]; 治疗则是将放射性核素注入人体, 使放射性核素直接对病灶进行照射。由于在核医学诊断、治疗中使用的放射性药物、用后废弃的医疗材料及病人的排泄物等均是非密封源, 易于扩散, 可以进入人体形成内照射危害[2]或污染环境。为保护从事核医学工作职业人员的健康, 防止非密封放射性核素污染环境危害公众, 受该医院委托对其进行调查及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评价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 现场调查, 将获取的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的要求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进行评估。

1.2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l20-20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l33-2002)。[5]

1.3 评价目标

相关防护措施和规章制度等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 调查结果 2.1 非密封源项

核医学科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核素源如表 1所示。

表 1 核医学科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核素源
2.2 平面布局及分区

核医学科位于医院门诊大楼一层一端的一个独立区域, 平面布局及分区如图 1所示。

图 1 核医学科分区示意图

科室内划分为三个区域, 即: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控制区包括:(17) SPECT室、(18)SPECT操作室、(19)仪器室、(20)标记后患者休息室、(21)准备室、(22)碘分装室、(23)标记室、(24)标记前候诊室、(25)仓库、(26)废物间、(27)储藏间;

监督区包括:(7)放免室、(8)化学发光室、(9)骨密度室、(10)肾功室、(11)甲功室、(12)卫生间、(13)浴室、(14)离心机室、(15)采血室、(16)候诊室;

非限制区包括:(1)仓库、(2)休息室、(3)主任办公室、(4)休息室、(5)食堂、(6)置物间。

2.3 工作场所室内表面结构及装备

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室内表面结构及装备如表 2所示。

表 2 核医学科工作室内表面结构及装备评价
2.4 放射性药物的操作

给患者注射99Tc是标记室内进行, 注射时医务人员穿铅衣, 在医护间有一个10mmPb的玻璃屏, 注射器放在衬有吸水纸的托盘上; 给患者服用131I是在131I封装室进行, 医生穿铅衣, 在通风橱内分装131I药物, 通风橱内有一个10mmPb的玻璃屏, 但通风橱风速小于1m/s; 给患者服用其他放射性药物时均在病房内进行, 医生穿铅衣。

2.5 核医学诊断中的防护

SPECT检查在控制区内进行, 患者在标记室注射99Tc后进入(20)标记后患者休息室候诊, SPECT检查后的患者经控制区通往外环境的门离开医院; 进行甲状腺、肾功能和骨密度测定的患者在控制区给药后在监督区(16)候诊室候诊, 经甲状腺、肾功能和骨密度测定后通过监督区通往非限制区离开医院, 在进行甲状腺、肾功能和骨密度测定时医、患间均采用铅屏风屏蔽。

2.6 核医学治疗中的防护

核素治疗病房设置在普通疗区病房内, 未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和设置专门下水管路, 按普通患者管理。

2.7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核医学科设置了废物库及放射性废液衰变池, 控制区内的固体放射性废物放置在废物桶中后转运到(26)废物间待环保定期收储; 控制区和监督区内的液体放射性废物通过专用下水管道排入衰变池, 经10个半衰期后排入城市普通下水管网, 但治疗患者的排泄物直接排入城市普通下水管网。核医学科控制区设置了通风橱和排风系统, 有害的放射性气体通过该系统排到室外, 废气排放烟囱高于附近50m范围内建筑物脊3m, 并设有活性炭过滤。

3 结论与建议 3.1 综合防护措施评价结论

依据GBZl20-2002《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l33-2002《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对该核医学科综合性防护措施进行评价。①该核医学科除病房外其它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环境, 不存在与其他科室用房交叉现象, 有利于开放性工作场所管理; 各放射用房的总体布置依操作放射源活度水平由低到高分布, 房间布局合理, 监督区与控制区及非限制区之间采用木门分隔, 并贴有电离辐射标志; 考虑了"三废"处理问题, 设置了室外废物库, 废液衰变池及有害气体排放管道等。总之, 核医学科的总平面布置除病房外符合《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要求。②工作场所室内表面及装备除标记室和131I分装室台面和地面采用瓷砖有缝隙, 131I分装室通风橱风速小于1m/s, 病房未采用专门下水不符合标准要求外, 其它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③放射性药物贮存在给药间或病房的贮源罐内, 在各给药间门、窗均为普通木质材料, 无防盗措施并且工作时间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入内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④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除未对操作人员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外其他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⑤放射性废物处理, 除治疗病房下水未接入衰变池外其它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⑥核医学诊断中的防护, 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⑦核医学治疗中的防护, 由于该院将核医学治疗病房设置在普通疗区并按普通住院患者管理, 因此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第一患者的排泄物直接排入城市普通下水管网; 第二该科室开展了多种治疗项目, 病房内设置多张病床, 病房间及病床间无任何屏蔽防护设施; 第三患者可以随意出入病房到处活动。总之该科室治疗中的防护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2 建议

① 标记室和131I分装室地面采用无缝隙、易去污、耐酸碱的防滑材料; ②标记室和131I分装室台面采用表面光滑致密、无缝隙、耐磨损的材料; ③把131I分装室通风橱风速提高到1m/s以上; ④放射性药物贮存室门改为防盗门, 窗户加防盗铁栅栏, 放射性药物贮存室不得无关人员入内; ⑤科室配备表面粘染仪, 对离开控制区的操作人员进行表面污染监测; ⑥将核医学治疗病房迁入控制区, 设置专门的下水系统, 把患者的排泄物排入衰变池, 病房内病床间设置屏蔽设施, 病房墙壁应根据患者服药后可能产生的最高辐射剂量水平进行屏蔽防护; 对服药后的患者要进行特殊管理, 在体内剂量为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出院水平前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参考文献
[1]
马庆杰, 罗云霄编. 核医学[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2]
朱寿彭主编. 放射毒力学[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4.
[3]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4]
GBZ120-2002,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S].
[5]
GBZl33-2002,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