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世纪50年代开始,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展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至今, 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体系。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主要目的是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评价和改善、解决防护条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起全面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通州区从1992年开始在全区重点放射工作单位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试点工作, 1997年在全区普遍开展。笔者对通州区1992~2006年15a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作如下分析。
1 测量仪器、材料和监测方法采用GR-200A型氟化锂(LiF)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探测器(TLD)进行监测, 测量仪器为UD-512A型和R GD-3B型热释光剂量测量仪、BIRM-2000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等[1]。方法采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5294-2001)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GBZ128-2002), TLD佩带于人体的左锁骨部位, 佩戴周期为3个月, 由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统一测量, 使用微机编制专用数据库软件处理数据[2]。我们负责辖区内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的发放、回收和日常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度个人剂量水平和分布通州区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从1992年的154人到2006年的234人, 每年递增3%~ 4%, 监测率由43.9%(1994年)提高到100%(2006年)。从表 1中可以看出, 从1992年到2006年年集体剂量当量呈下降趋势, 监测人数在平稳中增加, 年人均剂量当量逐年减少(平均0.61mSv.a-1), 低于1996~2000年北京市剂量水平(0.72mSv. a-1)[2]。年人均有效剂量当量<5mSv.a-1的人数为年监测人数的96.3%~99.7%(平均97.9%), 年人均有效剂量当量5~ 15mSv.a-1、15~50mSv.a-1的人数分别为年监测人数的0%~ 3.3%(平均1.5%)和0%~1.5%(平均0.5%),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超过年剂量限值(50mSv.a-1)的人数均小于年监测人数的0.7%, 连续5年的年均有效剂量超过年剂量限值(20mSv.a-1)的人数为0。
表 1列出了通州区历年年均剂量当量水平的NRk和SRk值。对接受较大剂量人群组而言, 不论是人员占总职业人员的份数(NR15)或是集体剂量占总集体剂量的份数(SR15)都明显地随着时期而减少, 这说明近年来通州区的辐射防护在逐年改善。
表 2列出了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人均剂量当量水平, 从表中可以看出, 医用X射线诊断、核医学、工业探伤人员的年均剂量当量水平逐年降低, 1998年以后基本保持低剂量水平, 这是开展放射卫生综合监督管理达标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一直保持至今, 而密封源核仪表工作人员的年均剂量当量水平历年保持在低剂量水平。
纵观15年监测结果, 年集体剂量当量呈下降趋势, 监测人数在平稳中增加, 年人均剂量当量逐年减少。年剂量当量小于5mSv的总人数占96.3%以上, 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很低, 剂量偏高的人员多为医疗单位的心导管造影、介入放射学特检医生和工业探伤室外作业的放射工作人员, 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超过年剂量限值(20mSv.a-1)的人数为0。对接受较大剂量人群组而言, 不论是NR15或SR15, 都明显地随着时期而减少, 说明通州区的放射卫生管理工作到位, 辐射防护措施比较完善, 并逐年提高。
[1] |
马永忠, 王时进, 万玲, 等. GR-100T/GR-200A双元件热释光剂量计的实用性探讨[J]. 中国职业医学, 2004, 31(2): 18-22. DOI:10.3969/j.issn.1000-6486.2004.02.006 |
[2] |
马永忠, 王时进, 李宝欣, 等. 1999-2000年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与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1, 21(4): 261-26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1.04.014 |
[3] |
刘晶磊, 姚晓园, 马永忠.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4): 207-210. DOI:10.3969/j.issn.1671-4199.2006.04.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