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全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研究报告甚多。但数字化骨密度仪尤为测指骨反应全身骨密度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2004年11月18日至2006年11月23日就诊于骨质疏松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者4248例指骨骨密度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采用美国Alara公司生产的Metriscan数字式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 精确度0.85%, 测定非惯用手第2、3、4指中节指骨, 取三个指骨BMD平均值得出T值和Z值。T值是将被测者的相对骨矿物质密度与同性别年轻健康的人群相比较, 用于评价被测者的骨折危险。Z值是将被测人的相对骨矿物质密度与年龄、性别、种族相同的人群相比较的平均骨密度差别, 可有助于医生找出低骨密度的继发原因。4248例受试者中男性683例, 女性3565例。见表 1。
根据2000年中国骨质疏松委员会建议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T值>-1为正常, -1 < T值< -2.0为骨量减少, T值< -2.0为骨质疏松, T值< -2.0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2 结果结果见表 2~4。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体40岁以后骨中BMD逐渐减少, 而女性在30岁以后由于妊娠、分娩、哺乳的原因骨中BMD就开始减少, 本组30~40岁组19.06%骨量减少, 2.38%骨质疏松, 较王九津[1]统计的数值高。而男性50岁以上508例骨量减少占15.16%, 骨质疏松占13.19%。女性50岁以上3419例骨量减少占6.82%, 骨质疏松占8.72%, 较王九津[1]统计的较低。
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的流行病, 它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 在中国目前有90000万骨质疏松的患者, 其中有1500万髋骨骨折是由此病引起的。这种"沉默"的疾病往往不被人们意识到, 直到发生骨折才开始重视。而骨质疏松性骨折, 尤其是髋部骨折, 一年内死亡率高达15%~20%, 永久性致残率达50%, 这一切给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都造成严重的危害[2]。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已成为重大的社会和医学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其特征是骨量减少或(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导致骨强度下降, 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3]。临床上主要依据骨量来诊断骨质疏松症(OP), 而骨密度(BMD)测定是早期诊断OP,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靠方法[4]。
目前骨密度测量的方法较多, 所反应的骨组织也不尽相同, 而且受仪器本身测量参数影响。尽管各种测量参数存在着相关性, 但目前不能相互取代。我们所采用的数字式骨密度仪, 由于放射剂量极低(是胸片的1/10000), 操作简易, 不同其他方法受到骨质增生、周围软组织钙化与厚度等多因素影响而干扰测量结果, 精确度高、扫描快、价格合理, 可以广泛应用。不但针对有骨痛的患者, 正常人群也应该定期体检。本组690正常人体检, 发现骨质疏松53人, 占7.68%, 骨量减少68人, 占8.72%。而且骨质疏松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本组20~30岁女性中有1例骨量减少, 占8.33%, 1例男性骨量减少, 占6.67%, 1例男性骨质疏松, 占6.67%。30~40岁男性中有1例骨量减少, 1例骨质疏松, 分别占1.72%。女性30~40岁8例骨量减少, 占19.06%, 1例骨质疏松, 占2.38%。值得一提的是本组1例10岁男孩, 以腹痛就诊, 身高152cm, 体重47kg, 测定结果T值-4.66, 为严重骨质疏松。年轻人骨密度偏低的不在少数, 究其原因大多与现代年轻人生活工作方式有关, 如办公室族缺乏运动, 接触阳光少, 应酬多而饮酒无度, 饮食不调, 多肉食而膳食不均衡, 生存压力大而内分泌失调等。
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体的身高、体重、年龄、激素水平、膳食营养、生活方式、生理状况、特殊职业、遗传如维生素D受体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钙感应性受体基因)等[5]。女性人群由于妊娠、分娩及哺乳等原因骨量丢失较大, 应引起人们关注。这里我们也特别强调膳食营养的均衡和运动, 本组年轻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病例, 询问病史都有偏食、不爱运动的习惯。而本组有4例80岁以上男性和1例87岁女性骨密度测定为正常, 身体健康, 不偏食, 酷爱运动, 常年喝牛奶。劳山[6]对经常喝奶组50例每周6次以上(250ml/次)坚持2a以上, 对照组为基本上从未喝过牛奶, 常年运动组50例每天不少于1h, 每周不少于4d, 已坚持半年以上, 并因运动而出汗者, 对照组为因工作、家务等原因不能参加户外活动者, 测定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因此, 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经常运动, 长期饮用牛奶, 定期检查骨密度是预防、防治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1] |
王九津.苏蘅.王恩普. 2200例指骨骨密度测定分析[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5, 11(3): 349-350. DOI:10.3969/j.issn.1006-7108.2005.03.024 |
[2] |
PRINS S H, JORGENSEN H L, JORGENSEN L V. The role of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in the assessment of bone:a review[J]. Clinphysiol, 1998, 18: 3-17. |
[3] |
Anonymous.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J]. .NIHConsensStatement, 2000, 17(1): 1-45. |
[4] |
NGUYEN T V, POCOCK N, EISMAN J A. Interpreta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measurement and its change[J]. JClin Densitom, 2000, 3(2): 107-119. DOI:10.1385/JCD:3:2:107 |
[5] |
张刚. 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因素[J]. 国外医药卫生学分册, 2004, 31(3): 184-187. |
[6] |
劳山.蒋凤艳.莫凤媚. 牛奶及运动对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 广西医学, 2005, 27(7): 991-993. DOI:10.3969/j.issn.0253-4304.2005.07.020 |